李升清又去了解了神像原型。

是一名叫杜元松的天才,真實身份是玄碑聖州杜王府的三少爺。

修為已達化天境,聽說能爆發出巔世境的戰力,其他的資訊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這裡的地區比較平庸與落後,至於這杜元松為何來此。

升清猜測可能是境界太低,鬥不過本土的天驕妖孽。

近幾日李升清都被洛素漪拉去花錢拜訪城中考官與文學大家。

至第六日,升清與一行文人結伴同行,去往貢院應試。

先是測試修為,以防有人作弊,不過因為身體原因並無暴露。

只把修為展現到得道九境之內。

再著自尋考位,每個間位都撒滿螢魂粉,也有專人來回巡查。

筆墨也無需自帶,由官方提供。

考試期限為六個時辰,一共三十道題,不出意外升清兩個時辰便完成了。

他提前瞭解了此城的治理方針與其考官文學愛好,及其學術派別。

然後對症下藥,以貼合景元城官民生活與理想角度來解答這些問題。

三日後放榜,李升清不出所料的榜上題名,羨煞旁人。

洛素漪也喜悅的獎勵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隨後洛素漪與李升清又前往玲州主城參加本州統考。

初來乍到,兩人人生地不熟,還是先找了個客棧定居一下。

李升清詢問洛素漪為何不參加考試,明明自身飽讀經文,又通治國理政之道。

洛素漪覺得沒必要再隱瞞,她現在很信任李升清,並且此程若順,也將要去國都了。

“徒兒,為師小時候可沒你這麼幸福,天天有美人相伴。

我是家中獨女,沒有兄弟姊妹,從小被父親嚴厲要求,展現驚人的修道習文的天賦後,父親對我更是變本加厲。

因為朝中重用男官,女官少有能入朝拜官的。

父親為了讓我繼承他的衣缽,從小將我當作男孩養,外出也是以公子身份示人。

久而久之,天下人皆以為我為男子,以至於父親在朝抵制改革期間,國都發生暴亂。

會於各大府邸,父親率家僕前去鎮壓。

被歹人誣陷是起兵謀反,我府家僕才不足百人,哪有這個能力。

皇上不分青紅皂白,將我家一脈盡皆斬首,九族流放。

我褪下男兒服,箸上女兒裝。早在很久以前,父親就在親戚家寄養一女,做我的替身。憑此我混入九族隊伍,躲過斬首命運。

在流放途中聽親戚說起,我才襲殺押兵,害怕通緝,所以才流落深山。

徒兒,你不會因為為師的身份就從此分道揚鑣吧。你放心,若是我被抓的,我一定第一時間與你撇清關係。”

洛素漪一次性舒發出積壓在心中長久的怒火與壓抑,不禁掩面痛哭,最後一句甚是帶有哭腔。

“師尊要堅強啊,徒兒本來就是遊無定所,既然你給了我一個家,那我便助你了卻心中的苦難。”

李升清只能出言安慰她。

“徒兒你真好,我一直想著利用你,還可能害死你……若為師復仇成功,絕對陪你白頭偕老。”

洛素漪的眼中流露出一絲堅定。

升清倒是毫不在意,只想著自己的麻煩又變多了。

並且要論慘,誰能比得過他啊。

在葉青給李升清編造的記憶中,他還未出生父母皆死於倀鬼手中,自己被倀鬼從母親肚子裡刨出來。

每天餵食生血,之後父母被山君煉成倀鬼,又將嬰兒時的自己棄至林間小道旁,每天在升清身上撒上一窩白蟻。

讓升清被咬的發出嚶嚶哭泣,用以吸引路人與獵戶,再將其殺掉。

後面被道士所救並送養,恰逢連年大旱,他差點又被親生父母吃掉。

要不是官方派流民去撿屍,將他父母打死拿去充當軍餉。

自己因為肉少,所以跟老前輩做了幾年乞討,在路上學會察言觀色。

又在葷館裡充當乞討的托兒,裡面的修士老爺若是看不慣誰,就直接當場宰了,後面屍體也會被後廚做成新的肉餚。

跟升清同時期的托兒無一例外都成了客官的盤中餐。

在此困境,升清的察言觀色與判斷能力愈發成熟,總是能挑好顧客進行乞討。

也不至於落荒時代,被店家做成肉食。

也有部分因素是升清那時候太小了,有些客戶不屑動手,店家也嫌肉少。

這種種的原因造成了他謹慎、冷漠無情、淡泊一切的性格。

但說到底他還是個孩子,仍可以被人潛移默化的改變。

不過老天給了他新生,讓升清覺得前世的生活就如同南柯一夢。

使他對前後兩世都產生懷疑,今生他沒有以前的記憶,前世他清楚的記憶太多。

都不真實,升清迷茫了,他真怕下一刻又掉進其他世界。

雖然這個世界的自己同樣悲慘。

但好在擁有至強天賦,人生的意義,總有一天能被自己找到。

李升清將師尊哄睡,自己則外出尋人。

而洛素漪其實是假睡,她不想勞煩、欺騙和害死升清,但也放不下自己的仇恨。

所以她的心智不夠堅定,路途也隨之飄忽不定。

這些升清也能想到,這樣的人怎麼成功?

隨著皇帝效仿國外改革求強,親昊派迅速崛起。

升清都不敢想朝廷中藏了多少內奸私通外敵之人。

而洛素漪的父親又是守舊派,就是那種堅持花費大量財富建設自己國家行業與宗門修煉場地。

抵制與外國進行大量各方各面的交流,不能讓外國商會卡住本國的社會命脈。

不過自己國家嘔心瀝血的發展,哪有直接進口國外的便宜貨好?

皇帝也不好當,若是遵循守舊派的原則, 而國家還沒有一絲起色,那他這個當皇帝的遲早玩完。

但這樣革新雖然會殘害本國經濟與商會,但至少可以緩和人心,壓制國內矛盾。

然後在內心祈禱昊國與羽國將他作為盟友,不會吞噬他。

就這種情況,升清覺得淮國多半要玩完。

就算淮國與羽國結盟,那也要看它敢不敢?願不願意?

到時候羽國假意結盟,真到開戰時,又反過來與昊國一起攻打淮國。

最後淮國被滅,羽國再屁顛屁顛的向昊國請功領賞,安穩當個附屬國。

羽國雖重道而輕文,國力對比淮國只強不弱。

而昊國若真想佔據淮國,定不會過多出兵勞民傷財、虧損國力。

這就要拿比它弱的羽國當刀使,方能少損國力,削弱羽國,自己再獨佔成果。

習國也不敢以下犯上,乖乖退讓。

這必定是昊國最希望的結果。

升清覺得自己已將此次的州試題猜的差不多了。

只用再複習一番,金榜題名指日可待。

他走入一處深巷,與柳長榆相談甚歡。

做好國家將傾的後路,靠柳長榆這層關係確實不錯。

但也要為其辦事,比如說刺殺本土大員。

以彰顯自己的立場,來贏得外國的信任以及器重。

這樣才能不被作為棋子而慘遭拋棄。

升清此行,便是來交差的。

他拎著一麻袋景元城官員的腦袋以表忠心。

柳長榆檢查一番,足有五條人命。

看到殺人如麻的升清,柳長榆對升清越看越滿意,也少了幾分戒備之心。

至於李升清,他也沒殺人。

那些人頭都是他的骨肉所化。

至於那些表面上被他殺的官員,早被他以刺殺做局恐嚇回鄉下了。

升清也不擔心這幾個人會讓他暴露,畢竟幾個對大局無關緊要的官員,只是來測試他的忠誠度。

也不會深究此事,估計等李升清一走,柳長榆就會將這些人頭煉成灰燼。

他最後給了李升清一個地處淮京中的地址以及一枚身份玉佩。

便將其遣返回去,而升清剛走沒多,柳長榆也果然如升清所想的那般。

開始起火焚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