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凝香一直覺得自己身邊圍著的都是些大老爺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工種導致的,因為廚師基本上都是男人們。

但廚房裡唯二的女廚子綠珠也和她不對付,除卻對方暗戀木冬愛而不得,把原因歸咎到她身上之外,她就想不明白為什麼,難道真的是同性相斥?

偌大的賈府,那麼多丫鬟婢子,她身邊竟然連個小姐妹都沒有。

如果憐娘算一個的話,那也只能說是她的老姐們兒。

蘇凝香從沒想過是因為自己這張臉惹的事,讓別人不願意跟她靠近。

乍一看,她五官屬於清冷型美女,天生給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之感,掩蓋了憨憨本質。

其次,誰願意成日裡跟一個比自己好看的人走得近?那樣豈不都成了陪襯?

但這一現象近段時日似乎有所改變,主要還是因為剪秋。

幾個月前蘇凝香無意中救了剪秋之後,就逐漸發現自己多了個小尾巴,無論她走到哪,總會被對方以各種理由“偶遇”,這種“偶遇”從一天一次發展到一天幾次。

剪秋比她大兩三歲,看起來卻並不比她年長,怪只怪蘇家人基因好,一家子都像是吃了激素,個頭個頂個的高,而瘦弱的剪秋在她面前反而像個孩子。

不僅身高不如蘇凝香,連膽子也不如她。

不知是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凡有點什麼事她都想法子找蘇凝香陪同,連去熱水房打水或者上個廁所都得叫上她,倆人在別人眼裡儼然成了連體嬰。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剪秋為了能跟蘇凝香待在一起,還去求了管事,塞了銀子,軟磨硬泡幾個月,硬是把自己磨進了廚房當幫工。

現在廚房邊角上那個菜墩子就是她吃飯的傢伙事兒。

蘇凝香感覺自己被纏上了,幸好對方是個女人。

否則她會懷疑剪秋是不是愛上她了。

說來對方也是倒黴,家裡為了給弟弟湊彩禮錢,讓她嫁給六十歲的老頭當填房,她死活不肯,被她爹吊在屋裡足足掛了三日,險些沒了命。

就這樣也不肯點頭,如果讓她嫁給老頭子她寧願當晚撞死。

最後沒辦法,要麼死要麼拿錢出來,她只能自賣己身,用一張賣身契換了筆銀子,才徹底跟家裡脫了關係。

到了賈府偏偏撞到川子他們手裡,被川子同伴看上了,一開始手段還算溫和,打著別的旗號接近她。

被明確拒絕後,對方就開始用強硬手段逼她就範,最後就演變成蘇凝香看到的那樣。

看在剪秋可憐,也沒安什麼壞心眼的份上,她也不好總是拒人千里之外,畢竟倆人還保守著同一個秘密。

剪秋其實也沒什麼多餘想法,她就是覺得蘇凝香是個好人,想和她做朋友。

自己跟家裡算是徹底斷了關係,在府裡誰也不認識,蘇凝香救了她,她就想跟在對方身邊,哪怕只是看看也是個念想。

她是個沒有根的人,幸運的話,往後可能一輩子待在賈府,到了年紀不是被主子收房,就是隨意配個下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可是蘇凝香的出現對她來說像是一束光,她不由自主想接近,即使對方沒那麼待見她。

剪秋的心思蘇凝香自然是不知道,她此時正一腦門官司,今兒輪到她掌勺!

石師傅老兒子摔斷了腿,告了假,已經連續幾日沒來了。

主子院裡的飯菜又不能因為廚子不在就擱置著,石師傅帶信讓他們幾個徒弟輪番上陣,一人掌一天勺。

說是掌勺其實也做不了幾個菜,只是主菜由她負責而已。

主子的晌午飯食都比較豐盛,她一個人是做不來的,其他幾位師傅必定還是要幫忙。

“你這是得了石師傅真傳的,可別畏手畏腳,壓著手藝不使出來。你儘管先做,若是不成,咱再幫襯著也可。”說話的是廚房二師傅。

蘇凝香在老手藝人面前自然不敢造次,態度擺放的十分謙卑。

“在師伯面前哪敢談手藝,凝香平日裡也就配配菜,等出了鍋還是得幾位師伯指點,別叫我平白髒汙了食材。”

都是人精,幾個師傅也就隨意應承著。

第一次掌勺,多少有些緊張。

蘇凝香在外院選了些新鮮食材,打算還是做自己擅長的菜,這樣不容易出錯。

一斤左右的小銀魚,清洗乾淨裹了玉米麵和椒鹽放進油鍋裡炸,炸的金黃酥脆連刺都能直接咬碎吞下,就當做餐前小點。

幾根整塊的小排,切成均勻大小球,裹上一層薄薄的白麵,放進鍋裡煎,直到四面焦黃盛出備用,鍋裡燒油,放入蔥白,蒜片,薑片炒香加入備用的小排,用鹽糖等調味,加水覆蓋燜煮一刻鐘,出鍋前勾芡,最後撒上一把小蔥花點綴增香。

廚房有現成的三黃雞,都是早上清理好,處理過內臟的,正適合做叫花雞。

在皮上和腹內抹花雕酒,掛一會風乾,用提前炒好帶著溫熱的花椒鹽給雞按摩,直到粗鹽完全融化進皮肉,蔥姜捆紮塞入雞肚醃製。

蘇凝香覺得這隻雞如果活著,這套按摩下來應該會很享受。

醃製好的雞用荷葉和油紙厚厚包裹起來,放入大烤爐裡烘烤,在烤制過程絲毫聞不到雞味或荷葉香味,說明封鎖的很好。烤完稍冷取出,荷葉以軟軟的服貼在雞身上,雞本身的油脂鎖在荷葉裡,滋味鮮美。

菜做得好壞,在於配料的味道有沒有壓過本身的主味,很多廚子為了突出口味,就把味道弄得重,實則這樣不好。

蘇凝香還是重視食材本身的味道,不追求瞬間上頭的刺激感,食物入口的滿足表情才是對一個廚子最大的讚賞。

她是假廚子,實則是個賣香水的。

但披了羊皮總不能賣狗肉,這假廚子也總有拿出來遛的時候,這不,就被遛了。

蘇凝香慶幸自己的聰明才智,即使作為一個不怎麼認真的學生,也能臨時拿出來頂缸。

還是多虧了石師傅日常的耳提面命,和兩位師兄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