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謀士以身入局,舉棋勝天半子
歷史直播:我的影片通古代 安216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謀士以身入局,舉棋勝天半子。
2011年,一位母親帶著患有眼疾的女兒來到廣州求醫,因為手術費用巨大,家中承擔不起,在網上發起求助。
在回覆中,有一個名叫廣州富家公子,語氣中滿是嘲諷,要求她抱著孩子從廣州大道跪行到體育中心,只要做到就給她2萬塊錢。
儘管覺得這個要求十分荒唐,但為了救女兒,她還是照做了,在冰冷的大街上在路人鄙夷的目光下跪著走完了,本以為拋棄自尊就可以救女兒。可他卻狠狠嘲笑了這位母親,說她是自己犯賤,錢是不會捐的。
訊息一出,網友們和幾家報社都齊聲譴責。這個母親成了網路焦點,大家一邊安慰一邊給她捐錢,幾天後就順利籌集到了28萬捐款。
而這位富家公子也很快被扒出了所有資訊。他並不是富二代,只是一名網路推手。在大量網友的投訴中,他很快被公司開除,失去了工作。
眼看輿論已經發展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這位母親才終於說出了實情。原來此次事件本就是兩人商量好的一場戲。
他在網上看到這位母親的求助,深感同情,但無論如何呼籲求助都石沉大海。為了儘快幫助這位母親,他提出要以這種方式引起社會注意。
起初,這位母親還非常猶豫,但他卻說,你只管救女兒罵名我來背。於是,他選擇了人流量最多的一條路,然後親自打電話聯絡記者,進而引發了社會的巨大轟動。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得到救治,事後自己也默默補上了當初承諾的2萬塊。
他以身入餌,請天下人入局,我賭不了你們的善良,那我就賭你們的惡。}
[我不敢賭你們的善,但我敢賭你們的惡。
你們不一定想讓她活,但一定想讓我死。]
[他本來叫石金泉,但他用清白邀天下人入局,只為救回孩子,孩子得救了,他也改了名,石金水。]
[少了一絲清白,多了上善若水。]
[他把輿論變為一把雙刃劍,一劍開天門,一劍封了自己的喉。]
[至少這個母親沒有默不作聲,至少給她的恩人澄清了,不像現在的有些人得了好處還忘恩。]
[這位先生反向思維確實很厲害,但是他犧牲代價太大,世人的本性就是喜歡神的墮落,因為一開始人設就是富家公子,狠狠抓住中國人仇富的心理。]
[謀士,下層謀事,中層謀人,上層謀局,他是謀天下啊。]
[他賭的不是大眾想讓那個孩子活,賭的是大眾想讓他死。不賭人性的善,賭人性的惡。]
[所以說以一個錯誤的方法追求一個正確的結果,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並不是我們不善良,而是我們的善良總是被過度消耗,網路上求助的帖子實在太多了,但很多都是打著求助的名義斂財,真真假假根本分不清,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得到救助,讓我們的善良真正幫到有需要的人。]
看到這個影片的時候,林妍真的很感動,他經常在各種各樣的小道資訊上看到求助帖。雖然她很想幫助,但是實際上呢?受限於現代社會各種恩將仇報的事情,她實在沒有多餘的善心去幫助別人。
她自己也是一個學生,本身並沒有多富裕,最多最多就是看到一個人求助的時候刷個一塊兩塊聊以安慰,網上的資訊真真假假,隔著網線你也沒法確定對方是否真的需要幫助,她能做的也只有不分真假的能幫就幫一下。
生病求助捐款對於現代人來說是稀鬆平常。但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都很奇怪。
謀士是什麼呢?指設謀獻計的人。古時的謀士相當一部分是“學而優”卻不能“仕”的讀書人,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有時甚至以死相報。
但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發展,或者是為了主公,為了家族。至少不是為了一個母親而犧牲自己的清名。
古代人是很重視名聲的,畢竟古代交通訊息不流通。一個人的名聲如何往往就代表著一個人的品性,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如果壞了名聲,搞不好一輩子都洗不過來了。
郭嘉仔細的思考半天,得出雖然自己也能做到同樣的效果,但是可能那孩子根本等不了那麼久。這個辦法是最快最有效的,也是最無奈的。
荀彧安慰他:“奉孝不必為此不快,那人的行為十分膽大,倒是頗有你的幾分色彩。”
“這可不一定,我還真不一定能夠承受後世那些網路暴力。”郭嘉十分無奈的搖搖頭。
“怎麼會呢?”荀彧十分好奇的詢問郭嘉。
“這段時間你看天幕能發現什麼?他們的資訊傳達十分快速。往往遠在千里之外就能得知資訊並且快速回復,嘉還真的沒辦法肯定能夠承受得住如此之多的罵名。”
荀彧有些啞然,但是這段時間他們也不是沒有看過天幕評論區中的罵戰。往往幾十個人就能炒出上百人的架勢,倘若幾千幾萬人一起罵,這個壓力一般人還真承受不來。也就不外乎網路上會流傳網路暴力這一詞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關注到捐款這一件事,我國古代並不是沒有慈善專案的,早在西周時期,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職中已設立地官“司徒”一職,在災荒時期採取的社會救助,但這一時期的慈善活動,主要由朝廷來帶動,後來有了民間的救助組織。
但不得不說,這些救助通常是在災荒之後針對特殊人群的救助,一般也就是開倉賑災,施粥災民。後來慢慢發展到孤兒院,撫老院。但終歸還是針對某一群體,而不是某一個體。
真要這麼說的話,古代因為各種原因急需用錢的情況真的不少,甚至很多是直接威脅到一家老小的生存威脅。這個時候是哪來的救助?要麼家破人亡,要麼賣兒賣女,救助?那是什麼東西?能在出現大面積饑荒的時候給點糧食就已經算是救助了。
“當時咱要是能像天幕中那樣得到救助,咱也不至於造反。”朱元璋感慨的看著天幕中捐款的人。
但他也能理解為什麼後世能夠出現捐款這種離譜的事情,這證明後世百姓人人手中有餘糧,要是自己都差點餓死,哪還有善心去捐款?
此時的朱元璋再次發現生產力的重要性,即使從天幕的各方各面都能體現這個東西的重要性,但這玩意兒還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辦好,生產力的發展無疑會威脅到朝堂諸公的地位。
即使是他努力推廣,底下的人也不見得會多麼努力,畢竟他們是不缺吃不缺穿的,生產力擴大了,天下財富變多了,他們擁有的財富就貶值了,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即使生產力的好處人人皆知,但照樣會有人反對。天幕中能夠那麼快的就籌集錢款,不就是有那個叫手機的東西嗎?不就是有個叫網路的東西嗎?終歸還是要發展的,這是天下的大勢。
一個母親抱著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跟天幕上的孩子一樣可愛,他們同樣都得了病需要很多錢,家裡負擔不起。
能借的親戚都借了,但錢還是不夠。母親看著天幕上得到救助的孩子心中不住的泛起傷痛,她沒有流淚,她的淚水已經哭幹了。
看著手中連哭都沒力氣哭的孩子,這位母親只能低頭抱著孩子小聲抽泣。最終這個孩子還是沒熬過去,看著那個小小的墳墓,母親心想:“下輩子投胎去後世吧,這裡太苦了,下輩子一定要挑個好父母,享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