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學的那些事
歷史直播:我的影片通古代 安216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林研無聊的划著手機,又看了不同學校的軍訓,不禁感慨,果然無論是什麼東西都是別人家的好,就連軍訓這種苦逼的差事也是。
同時也讓天幕下圍觀的眾人成功見識了學生的多樣性……
不同時代的學生:大可不必如此……
{你們上個學怎麼還跋山涉水的呀?
網友分享自己開學幾乎把交通工具做了個遍,評論裡更炸裂,我上學,潿洲島坐船到北海,北海動車到南寧,南寧飛機到鄭州,鄭州再坐地鐵回學校,下地鐵還要打車。
好傢伙,還不海陸空齊了?唐僧西天取經也就一個交通工具。
這哪裡是上學?這是被貶了吧。
心疼,但有點好笑。}
[突然想來個梗,父母怎麼描述他們去學校的。]
[流放……]
[學費:8000
路費:10000[泣不成聲]]
[來看看我的地圖——【圖片】]
眾人仔細的看了看他的地圖
嗯——怎麼說呢?
大概蘇軾流放到嶺南也就這麼遠,你確定這是上學?這不是真犯了什麼朝廷重罪給你流放了?
有些經常出遠門的人還默默的算了一下,按照地圖上經歷的地點來算,這哥們上了個學,跨越了大半個中國。
上一次學可以說走了他們半輩子的路……
有前途呀!
王安石有些好笑的看向蘇軾:“你看看你,被貶了那麼多次,走的路還沒一個學生上學的路遠。”
自從天幕出現之後,出現了很多新奇的思想,也帶來了更多的知識,王安石有事沒事的就習慣去看看天幕,瞭解了很多的知識,他改進了對現在有些不合時宜的政策,也緩和了與蘇軾、司馬光的關係。
其實王安石很聰明,他知道有一些措施是不合時宜的,但是一個人的人生是很短的。而且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走後還有沒有人會支援新政,他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快的完成自己的夙願。
當天幕出現後,他就知道變法是一定會成功的,因為沒有人能夠承擔得起靖康之恥的後果,即使是當朝皇帝也不行。
那可是被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事情之一呀,誰能承擔得起這個責任?
無論是出於對未來的擔憂,還是對民間的議論,變法之事都勢在必行,他也不用擔心後繼無人的情況了,因此腳步自然就能慢下來了。
蘇軾知道王安石在調笑他,但他也不在意:
“後世的行路工具那麼多樣,一日行千里也不是難事,不知王相公可有時間好好的整一整這汴京周圍的路況啊?要是有什麼閒時,也可以好好琢磨琢磨這些先進工具啊?也好讓我等方便方便嗎。”
王安石一噎,他哪來的時間整這些東西?就算他有時間,他也不懂啊?
這一波呀,就是純純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即將開學的大一新生行李,主打的就是一個離譜。
前有特種兵式搬家操作,後有掃蕩式操作,讓父母瞬間亞麻呆住了。
好傢伙,估計家裡就剩老兩口和承重牆了吧。
甚至有機智的同學把行李真空壓縮,再也不怕衣服撐到行李箱了。不得不說,你這方法確實是好,但你有想過學長的感受嗎?
當學長幫你拿著一噸重的小書包,瞬間陷入了沉默,給人家留條活路吧。}
看著隨著音樂節拍出現的各色行李……
這是在搬家嗎?
官員上任的行李都沒這多吧?
而且據天幕透露出的資訊來看,你只是去學校住宿舍,不是去野外荒野求生啊!!
甚至當天幕說家裡只剩老兩口和承重牆的時候,鏡頭還非常貼心的一轉——空蕩蕩的房子……
雖然我們現在的古裝劇裡經常出現學子大包小包的去上學,甚至還有書筆文物,茶壺蓋碗,手爐腳爐等等。
但!人家那是有書童跟著!而且那是有錢人家,大多數的普通學子也就只能背個箱籠了,現在人箱子上有個滾輪走平地都覺得拖著累,古代學子背個箱籠翻山越嶺更累啊,所以大多數學子也只能輕裝上陣,可從沒見識過這種把家都帶上了架勢。
李白看著天幕上學子上學的行李,當真是驚愕萬分。
李白年輕時也愛遊歷天下,他去過不少地方,但是可從來沒這種架勢。他都是靠錢,有錢萬事通啊!如果沒錢了,那就靠兄弟、靠朋友,反正他是不可能揹著這麼多行囊上路。
(誰叫咱李哥朋友遍天下呢?)
[學長摔一跤,箱子彈出來一個三室一廳。]
[去年我迎新,碰見一個女生,背了個巨大的黑袋子,當時正好給一個女生行李送上去,剛下樓,尋思直接送上去吧,一上肩差點沒給我老腰乾折嘍,一問,裡面裝一百多斤食材和一口大鐵鍋……]
後來他們又看到一個影片,成功再次見識了物種多樣性……
我能理解你上學帶點書房用品文具啥的。
嗯——還有帶食材的,理解理解……畢竟路上容易餓,到了學校還可以開火做飯,省點飯錢。
但是吧……
你上學帶棵樹是什麼意思?
還有那個!!帶100斤的啞鈴去健身?
你是在開玩笑嗎?
還有一位同學——帶了整整一行李箱的牛奶。
你是要用牛奶泡澡嗎?
[其實新生開學帶點衣服常用的生活用品就可以了,你可以在學校買新的。]
[不一樣啊!從家裡帶是父母花錢!在學校裡買花的就是自己的錢了!!能薅父母的羊毛,為什麼要花自己的錢?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rǒ ̄)]
[你是懂孝順的。]
好像……
突然也能夠理解……
為什麼他們都喜歡帶那麼多東西了……
畢竟不用花自己的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