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不想結婚的理由
歷史直播:我的影片通古代 安216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
有網友說,我是一個普通女孩,長相還算看得過去,但也絕對算不上美人。學歷就是普通,有個月薪穩定的工作,能勉強養活自己,但也沒有多少富裕。
父母是普通的退休工薪階層,有自己的退休金,平時不會拖後腿,但也給不了多少幫助。
我很清醒,不會幻想有高富帥對我一見鍾情,死心塌地,非我不娶。就算真的有高富帥被下了降頭,一定要娶我回家,我也不會同意。
捫心自問,以我的成長經歷和人生閱歷,我搞不了所謂的夫人外交,就算強行把我拉上一個層級,我也會每天忐忑不安,不想作為別人的累贅,但我也絕對不會扶貧。我無法接受吃糠咽菜。
每天在貧困裡煎熬,如果運氣好,我能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伴侶,然後在雙方父母的催促下結婚。幾年後有個一男半女,可是普通男人和普通女人的婚姻實在是沒有什麼樂趣。公婆未必都是惡人,但終歸是不自在,總不能一輩子不打交道。為了父母,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所有的時間都被侵佔,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但唯獨不是自己。人生只有一次,如果可以,我想拋下所有隻為自己而活。
最後,網友還說,以上這些是我未婚時期的想法,我現在已經結婚了,現實果然是這樣分毫不差。普通人沒有太多選擇,只不過是不起眼的塵埃,隨波逐流。}
林研頭回考慮到自己的未來婚姻,她對未來的設想有很多,有旅遊、有工作、有遊戲、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她也曾經幻想過婚姻,但是出於家庭的原因,她對婚姻一直是抱有悲觀的態度。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會好運到遇到一個會包容自己一切的人,她對婚姻甚至是抱有一種恐懼的感覺。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美好的事情,現在身為女人的她也可以有很多機會,她相信未來即使不能過得大富大貴,也能達到小康社會,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未來放在一個與你無緣無故的男人身上呢?
[我一點也不想結婚,因為我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滿足不了另一半對我的幻想。
也做不到家務全能,讓丈夫專心工作,回家什麼都不管,更做不到體貼入微,善解人意,時時檢查丈夫的情緒,及時疏導。
我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沒法接受名義上是你的妻子,實際上是你的免費保姆的生活。
所以我不結婚,我不負責任,我怕生孩子,怕疼怕身材變形,我承擔不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我怕承擔家庭責任。每天替他伺候公婆,我和我自己的媽都經常吵起來,我做不到下敬公婆、上打小三爭當正宮,守不住夫妻共同的財產,哪怕丈夫轉移家產,我也不懂。]
剛開始看這個影片,其實並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影片真正的意義,他們無法理解這個女孩為什麼擁有如此好的條件還不想結婚?
身為一個女孩父母還讓她讀書識字,還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雖然弄不懂為什麼說父母是普通人卻還有退休金,但是打眼一看家境應該是不錯的。
而且從這個女孩話中看得出來不是一個好高騖遠,攀權附貴的人,是個老實孩子。有這麼好的條件,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嫁了,再生個大胖小子,一輩子和樂安詳的。絕對可以說是絕大部分連飯都吃不上的人羨慕的物件,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直到看到下面這條評論,很多還在抱怨女生不知好歹的人瞬間理解的女生。但是理解歸理解,他們還是不能贊同。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一個女人的本分,三從四德,賢良淑君是評價一個女人的標準。
對於大部分封建時代下的人們來講,只要是疼愛自己子女的,其實都能理解上面這些內容,但是受限於時代因素,他們也只能理解,用自己的方式盡最大可能的給自己的女兒一個自己認為是最好的結果——找一個好人家。
並不是說他們的有錯,時代就是如此。封建時期女性的地位就是那麼低,即使再怎麼疼愛自己的女兒,也只能受限於這個社會的習俗。
“這丫頭就是吃的太好,讀過幾本書就讀傻了,她才讀過幾年書?看她條件也不錯,好歹也是個讀過書的大戶閨女,趁著年輕趕緊找個好的嫁了,擱這兒抱怨來抱怨去的,別老了沒人要,連個摔盆的人都沒有,到時候死了葬哪去?真是不知好歹。”
蘭嫂在門口收拾菜葉時偶然看到這個影片,那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她當年要是有這條件,當初也不至於嫁給一個廢物,成天管她要錢,一點本事也沒有。
看到在一旁唯唯諾諾幫自己收拾東西的女兒,蘭嫂的心中就又是生起氣來,卻又不知為什麼心中泛起一陣苦意。於是她又罵罵咧咧的把女兒趕去燒火,小女孩也不敢說什麼,噌的一下子起身就跑遠了。
[上嫁不可能,平嫁不甘心,下嫁不願意。]
[到底是哪個神秘組織給父母下了結婚任務,子女不結婚就是他們沒完成任務?]
[我是男的,我不知道女的應該怎麼說服父母。我主要是跟我媽分析了一堆經濟狀況。如果我不結婚,我可以幾十年不工作到處玩。如果我結婚,我瞬間負債百萬,並且婚後得保證每月兩萬以上的最低收入,否則就會雞飛蛋打一場空,現在離婚率高的嚇人,今天老婆明天就是分財產的陌生人。我媽覺得我這一算確實不划算,後來也就不怎麼管我了。]
[其實很多父母的心理都有病,因為自己過得不如意,所以也希望別人過得不如意,但是他們又不能強迫陌生人,所以就只能強迫自己的兒女了。有些父母的催婚簡直就是催命。]
[結婚的目的,第一是物質需求,第二是精神需求。我們父母那輩對婚姻的執念,來源於她們當年很窮,結婚首先是滿足生存的物質需求,搭夥過日子是前提。精神需求次之。而我們現在,物質需求我自己有,並且結婚我會極大的虧損,不划算。而精神需求,我自己夠獨立,並且足夠強大,情緒穩定,享受孤獨。所以我媽思考之後,就覺得我說的是對的了。大多數父母,其實對不婚的恐懼,也就是這兩點。]
[因為在我記憶裡我大娘脾氣很好,我大爺摔摔打打吼我大娘都是常事,我一直不理解,後來我和我媽媽說起這件事,我媽和我說我大娘在結婚前脾氣也很火爆,是在和我大爺結婚後才慢慢變成這樣的,當時我就覺得一陣惡寒。
因為我唯二看見我媽媽的眼淚,就是我媽媽和我講她結婚之後的這些年,她因為沒有生兒子而受的委屈,因為她脾氣好而受得欺負,我看到了我媽媽受到的妯娌的排擠,婆婆的磋磨和丈夫的漠視,所以我不會結婚。]
[怕遇不到良人,不想變成媽媽一樣嫁給我爸這樣的人。]
[這就是我最恐懼的一點,我對婚姻的恐懼來源於我對父母的恐懼。]
一些有良知的父母開始反思,是不是因為他們之間關係不合是造成了女兒不想結婚的主要原因。
[我不喜歡幹家務,不喜歡去處理可能會面臨的婆媳人際關係,不想我的生活被家庭材米油鹽打亂省吃儉用,我的想法是有點悲觀,但我確實不想結婚,我哥說我自私,但我想自己一個人過吃喝不愁的生活有錯嗎?]
[最可怕的是,大家都想為自己而活,大家都打心底裡覺得結婚不是必須的,但是大家都做不到無視父母和輿論的壓力,最終在長期的糾結中妥協,然後在妥協中一直糾結。]
很多古人忽然認識到後世的生活與他們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後世的人們不缺吃不缺喝,生活富足,結不結婚對他們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他們自己一個人就能生存下去,不是那麼依賴家族的支援。大部分開明的人已經不再反對這種言論,這離他們的生活太遠,在這段時間從天幕中得到的知識來看,很多人開始相信未來會變得更美好。
小晚是一個普通的商戶之女,雖是正房所出,但上有庶兄,下有受寵的庶妹,她這個所謂嫡女也不是很受寵,雖是嫡女,未來大概也只是嫁個“有前程”計程車子掙個運氣罷了。
看慣了父親後宅中的無聲戰爭,她對婚姻沒有一點希望,只是希望是個老實人,她可不是個紙老虎、花架子,吃了那麼長時間的苦,她一點也不想後半生也寄託在一個男人身上。
所以,但願那真是個老實人吧,畢竟她也不希望髒了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