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寧王朱權居然要把朵顏三衛給調過來!”

熱巴就站在朱權身後,再加上朱權下命的時候,並沒有揹著人,短短的幾句話,清晰的被傳輸到直播間中。

一時間,整個直播間的網友都懵逼了。

“你們說,寧王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把朵顏三衛調過來啊!難道有第二師還不夠麼,我記得拿三艘運兵船,昨天就返回希望港了,按照時間裡啊開,也差不多要返回了。”

“如此一來,寧王手中的兵力,差不多有一萬人了。”

“一萬名全副武裝熱武器的軍隊,足夠寧王把整個小日子都給征服下來,他在把朵顏三衛調來,不是多此一舉麼?”

“是啊!朵顏三衛可是騎兵,就小日子這樣的地貌,騎兵根本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與其調朵顏三衛,還不如多調集一些普通的步兵呢!”

“就是,我看這寧王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就打了一場勝仗,就不知道自已姓什麼了。”

寧王朱權的此舉,立刻引來了眾人的嘲諷。

在他們看來,這樣做,完全是多此一舉。

這個時期的小日子,整個國國的人口,滿打滿算也就六七百萬左右,雖然人口不算少,可分佈在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還是很低的。

畢竟,此時的小日子可不是後世那個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國家。

再加上小日子多山,適合生存的平原地帶,也就那麼幾個。

而山陰山陽地區,根本就沒有大片適合種植的平原,所以,生活在這裡的人口,並不多。

山陰地區的幾個小國,除了出雲國人口多一點以外,其他幾個小國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各出雲國差不多。

只要寧王朱權佔領了出雲國,那山陰地區的幾個小國,根本就不足為力。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兵馬不僅不能帶來戰鬥力,甚至還會帶來麻煩。

比如說糧草。

雖然朱權手中有三艘五千噸的運輸船,可希望港距離小日子,足足有八百千米,一來一回,運輸太麻煩了。

除非寧王在佔領整個山陰地區後,就地徵糧。

可這樣一來,就會加劇大明和小日子百姓之間的衝突。

那個時期,糧食產量本就不高,大明百姓餓肚子,小日子的普通百姓照樣如此。

沉重的賦稅下,也就能勉強維持溫飽罷了。

如果徵糧,小日子的老百姓沒吃的,鋌而走險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出路。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這句話,在全世界都通用。

“你們怎麼就認定寧王此舉,是個昏招了?”

就在眾人都批判寧王的時候,一個熟悉的IP出現在直播間。

“靠!我沒看錯吧!都知道大佬居然出來了!”

“是啊!好久沒看到都知道大佬了。”

我什麼都知道的出現,頓時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而直播間的風向也在我什麼都知道出現後,有了一絲轉變,可還是有人不服氣。

“寧王此舉怎麼就不是昏招,難道他這樣做,不是給自已的後勤製造壓力麼,兩萬朵顏三衛,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在加上他手中的一萬熱武器部隊,這麼多人,僅僅靠著那三艘五千噸的運輸船,能保證後勤補給麼?”

“就是啊!雖然三艘五千噸的運輸船看似不少,可三萬人馬,人吃馬嚼的,再加上一萬熱武器的彈藥補給,那可不是小數目。”

“如果全都是冷兵器的話,我覺得還行,畢竟少了彈藥補給,就能運送更多的糧食,可現在,一萬人的火器部隊,你知道需要多少彈藥麼?”

面對著網友的質疑,地下室中,臉色慘白的男子面無表情的敲擊著鍵盤。

“補給的問題,可不是你們該擔心的,既然寧王該做決定,就想到了這點,在說了,三艘五千噸的運輸船,連裝帶卸,兩天足夠運送一萬多噸的補給。”

“一萬多噸,難道不夠三萬人的消耗麼?”

這!

眾人一怔!

三萬人,就算一人每天攝入的糧食需要消耗五斤,三萬人加起來也不過十五萬斤。

十五萬斤的糧食,還不到一百噸。

這樣一換算,眾人頓時不言語了。

三艘運輸船,一次性運送一萬多噸的物資,足夠三萬人消耗好幾個月了。

這!

那些還死鴨子嘴硬的人,臉頓時黑了,可他們並沒有放棄。

“好,就算寧王的物資跟得上,可他把朵顏三衛調過來,不是昏招麼,小日子的地形你一該清楚,多山地區,根本就沒有騎兵發揮的餘地,他這樣做,不是自大是什麼?”

“呵呵·····”

面對執意,彈幕上只是出現一陣呵呵·····

“自大!”

“什麼叫自大,如果寧王自大的話,他就不會把朵顏三衛點過來,而是直接帶著現在的五千兵馬,直取京都了。”

“出雲國距離京都,直線距離不過五百餘里,如果走海陸,在若狹灣登陸的話,那距離京都只剩下六七十千米而已。”

“以明軍的戰鬥力,一天就能佔領京都。”

“如果寧王朱權這樣選擇,才叫自大。”

“雖然就算寧王這樣選擇,也會成功,可他並沒有,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麼?”

啊!

“為什麼?”

直播間的網友有些跟不上我什麼都知道的思路。

“為什麼?”

“難道你們忘了寧王登陸小日子的目的了麼?”

“什麼?”

“寧王登陸小日子的目的?”

“他有什麼目的啊!不就是來征服小日子的麼?”

“好像不是吧?”

有人慢慢回憶!

“我知道了!”

突然,有人開口。

“寧王來小日子,是奔著石見銀礦去的。”

什麼?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條彈幕已出現,頓時引起了所有網友的震驚。

“石見銀礦!我的天啊!寧王這是要斷了小日子的根麼?”

“什麼斷了小日子的根啊?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你們不知道石見銀礦在小日子的地位呢,如果沒有石見銀礦,小日子根本就不可能在未來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強國,也就沒有後來的抗日戰爭了。”

“石見銀礦,在被徹底發現後,十六和十七世紀,出產的白銀產量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而正是因為石見銀山,才讓小日子有能力,有底氣發展自已的各種工業。”

“不然,資源匱乏的小日子,怎麼在二十世紀成為一個地區性的軍事強國,這都是錢帶來的。”

“現在,寧王要把石見銀山收為已有,那還有小日子什麼事情啊!就算寧王沒想征服小日子,沒了石見銀山,小日子也失去了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