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夜兵新敗,軍心極其不穩,兵士抱怨者極多,很快便傳入到了山夜琚耳中。

山夜琚退回到月城,便給陳星和楊明寫通道:

“現如今顧秋似有能控天地之法,我之攻心之術尚不能敵,且其大將盡皆聚集在陽坤縣,若強攻,恐有失,不若暫且停戰,十年之後,方可進兵。”

陳星看完此信後,大怒,道:“本城主率大軍到此,勢如破竹,現今已佔博亭村,若我二軍共夾擊之,豈恐不勝?本城主勢不停戰!”

光是京城天璇將軍劉起一人,便叫楊明十分害怕了,楊明又看了看陳星的反應,對他說:“山夜琚將軍說的不無道理,此刻顧秋已然只剩最後一道防線,必定背水一戰,若強攻,恐空耗兵力,不若先和解十年,於繁榮之中滅其鬥志,而後乘虛而入。”

看到陳星疑惑,楊明又說道:“可於停戰信中,勿要寫明停戰日期,只道是永久停戰,十年之後,發動偷襲,那時候敵國諸位將軍皆已老去,定有無經驗者掌大權,到時,我等便可趁其病危而斷其命脈。

陳星曰善,遂修一封停戰之書,派人送往陽坤縣。

大將軍顧秋見此信,自知是山夜琚等人害怕自己,故而要求停戰,也不曾有疑慮,故而應允。

天權將軍等人均勸說顧秋:“此定為山夜琚或楊明之詭計,不可信也。”

大將軍顧秋卻反駁眾人說:“憑我仙牢劍,定叫他們不敢來犯,若來犯,必死無疑!”

眾人皆不言語,停戰之事協商而成,星月國退守,自顧發展去了,以待時機。

而顧秋這邊,自己的兒子降生,自己還未曾見面,而葉舍常常向自己描述自己兒子的模樣,自己十分著急想親自去看看,於是便帶上葉舍一同前往京城。

到達京城,二人先去面見新帝木賁,告知其停戰之事。

木賁說:“好啊,能休戰事,雙方各自安好,乃是天下黎民百姓之幸也,大將軍於太傅不知,連年征戰,京城之內,常有妻離子散者、披麻戴孝者,朕於心悲苦,常怪自己無能,不能使人民幸福,常望戰爭結束,如今停戰,正合我意。”

二人繼續陳述在戰爭當中戰死的將軍與兵士的情況,木賁也一一給這些將士們的家人獎賞,並親自在京城之北設一陵園,親自前往祭拜,以安各位陣亡將士之魂靈。

而後木賁又給現在尚存的將士們增添俸祿。

所有國家大事都置辦完成之後,顧秋對木賁說自己想去看看自己的兒子。木賁應允了,並親自帶著顧秋和葉捨去到木洢的住處。

木洢見了三人,先是對皇兄行禮,然後對葉舍行禮,最後與顧秋相擁而泣。

夫妻二人多年未見,互相擔憂著對方,今日得見,怎得不悲傷?不歡喜?

“若是京城生明月,誰人可知誰相思。天涯征戰藏忠義,今朝相聚時花期。”

四人坐在一起,聊了很久,顧秋和葉舍對木洢和講述了在戰爭前線發生的所有事情,木賁和木洢則對顧秋和葉舍訴說了京城這幾年的事情,木賁尤其誇讚了天璇將軍劉起的卓越才能,在他大公無私、巧變靈活的協助治理下,京城內一直過著相對安定的生活。

顧秋聞言,便放心了。

顧秋又問妻子:“咱們的孩兒現在何處?”

木洢回答:“孩兒已然三歲,是該讀書之年齡,我按汝與我兄長之信中所言,交予天璇將軍劉起幫忙照看,教他識字、練武。”

顧秋問道:“孩兒何時歸來?”

木洢道:“不久將至。”

果然,過了一會兒,木洢房門外,天璇將軍親手抱著顧仁,顧秋見了,趕忙跑去,劉起見到顧秋這多年未見的老友,也甚是歡喜,幾人又坐於屋內暢聊。

顧秋誇讚了劉起的治軍才能,說是多虧了他,京城才得以保全,劉起也誇讚顧秋:“若不是大將軍神威,山夜琚等輩又怎能罷兵求和?”

酒過三巡,眾人皆退去,只留下了顧秋及其妻兒。

顧秋看著自己的兒子,心裡滿是感動和幸福,想要抱他時,顧仁卻不叫他抱,並朝著母親跑去,稚嫩的聲音問道:“母親母親,此人是誰?”

木洢笑著說:“傻孩子,此人正是你的父親。”

“父親?為何我從沒見過?”顧仁問道。

木洢回答:“你的父親是大英雄,打敗了敵人回來了!”

顧仁說:“大英雄?哇,父親好厲害!我以後也要當大英雄!”

木洢說:“嗯,顧仁將來一定會成為像父親一樣的大英雄的。”

顧秋看著眼前的情景,幸福的笑了,而當他轉眼看到旁邊鏡子裡的自己時,卻看到了自己頭上的絲絲白髮,眼角的皺紋似乎也加深了許多。

一時間顧秋體會到了當時自己父親望子成龍的感受,他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愛他的,只不過是不形於色,而如今他也成為了一位父親,他決定給自己的孩子全部的愛。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