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盟軍沙皇的失敗,還有自己派出去的天字13號殺手刺殺弘光皇帝失手之後,後金宮廷中產生了巨大的混亂。
深夜中,多隆皺眉說“我們這主子野心很大,可是對於南明的實力估計很不足。”
身旁大臣應聲“不錯,這蒙古已經對我們蠢蠢欲動,自從我們從北京退回來之後。他們覺得我們的實力已經衰弱,無法控制他們。”
身旁的大臣們默默地點了點頭,他們的臉上也充滿了嚴肅和憂慮。他們知道,歷史的車輪已經開始轉動,而他們能否抓住機會,將後金引向新的命運,全看他們的一念之間。
“我們不能再坐等失敗了。”多隆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出路,否則,我們都會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
大臣們沉默了一會,然後一個聲音打破了寂靜:“那我們該怎麼做?”
“皇上既然幹不好,那我們就……”多隆目露兇光,右手五指併攏,放在脖子上。
“你,你這是要弒君???”大臣們紛紛臉色大變。
多隆搖搖頭“你們想到哪裡去了,我是說清君側,扶植幼主引領我大清千秋萬代!”大臣們聞言,瞪大了眼睛,看著多隆。他們都知道,多隆是個極其聰明的人,從不會做無謂的事情。他的這個想法,雖然出人意料,但卻有其道理。
“但是,皇上的孩子……”一位大臣猶豫地說。
多隆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皇上的孩子年紀尚小,需要顧命大臣。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來輔政。”
大臣們再次沉默下來,他們知道,這個任務並不簡單。他們需要找到一個既有足夠的實力,又能得到朝臣們支援的人選。
“我聽說,皇上的侄兒福全公主年紀雖小,卻聰明伶俐,深受皇上寵愛。”另一位大臣突然提議。
多隆點點頭:“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福全公主年紀雖小,但她的母親是皇上的寵妃,她的身份地位都足夠高。如果我們能說服她支援我們,那麼我們就可以掌握朝政。”
大臣們聞言,都露出了笑容。他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如果能夠成功,那麼他們就能改變後金的命運。
於是,他們開始行動起來,尋找福全公主,希望能夠得到她的支援。
看著眾人的背影,多隆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他心裡明白,順治要退位是絕不可能的,以他的性格必然會導致他腥風血雨,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趁著稷山大典之中皇上出去狩獵的時候,使用一些手段讓他駕崩。多隆的計劃非常謹慎。他知道,如果他的行動失敗,那麼他將會失去一切,甚至可能會喪命。因此,他決定找到一個可靠的代理人,讓他在關鍵的時刻出手相助。
經過一番調查和篩選,多隆最終選擇了福全公主。福全公主雖然年紀小,但她聰明伶俐,深受順治的寵愛。多隆相信,只要有她在,他的計劃就有可能成功。
於是,多隆找到了福全公主,向她透露了自己的計劃。他告訴福全公主,只有她能夠幫助他推翻順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他承諾,如果福全公主願意幫助他,那麼他將會讓福全公主成為新的皇后。
福全公主雖然害怕,但她也知道,這是機會?於是,她答應了多隆。
祭山大典的那一天,多隆派出自己的人潛伏在人群中,等待機會。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成功,那麼他就能夠掌握後金的權力。
當順治走上祭臺的時候,多隆的心跳加速。他知道,就在這個時候,他必須果斷出手。於是,他突然拔出劍,向順治刺去。
然而,就在他即將成功的時候,福全公主突然出現,擋住了劍。她的眼神堅定,聲音響亮:“你不能這樣做,皇上是無辜的。”
多隆愣住了,他看著福全公主,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他知道,他的計劃失敗了。但他並不感到遺憾,因為他知道,他已經盡力了。
只不過多隆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也一招不成並使出了第二招,只見他的左手輕輕拿出哨子,按動起來讓上次發出了尖銳的笑聲,一瞬間數只蝙蝠圍了上去,稷山大典之上,頓時混亂不已,無心公主雖然倒在了地上,但是之地卻依然沒有遠離,他被那蝙蝠為圍攻之中,手上抓出了不少的血痕。
波龍也不戀戰,看到目的已經達到把柄上,一扔便隨著逃跑的人群,迅速離開了現場。
“順治帝昏迷不醒連太醫也無法診斷得了何種的病症。”太醫回答。一個身穿鳳袍的女人嘆了口氣說“下去吧?”
女人心中明白,這一次順治被人算計了,但接下來就是新皇帝的人選問題,順治年輕還沒有定下太子,此時是宮廷最亂的時候!
那日,多隆在御前議事,鈕祜祿氏端坐大殿上,不動聲色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她注意到多隆神色急切,言語中透著隱隱森冷之氣,已明顯有異心。當多隆提到福全公主時,眼中閃過一絲陰森寒光,鈕祜祿氏心中已有警覺。
那天夜裡,月黑風高,京城處處警衛森嚴。鈕祜祿氏命心腹血滴子等四大護法,潛入多隆府第,調查其近日暗中動向。原來多隆頻繁接見幾位奸臣,意圖在稷山大典時謀反,弒君奪權。探子等回報訊息,鈕祜祿氏心知肚明,早有五落。次日,她傳多隆入宮密談,謊稱大典後會扶持他加封宰相,權傾朝野。多隆大喜,對她言聽計從。暗中,鈕祜祿氏命白虎、玄武率領心腹聯絡幾位忠臣,伺機擒拿奸臣。
到了大典之日,多隆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賓客間,意氣風發。“多隆,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只見血滴子四大護法陸續現身,束縛住多隆。多隆欲待反抗,早被心腹混入其兵中,反遭五花大綁。
他長嘆一聲,心知大勢已去,閉上了眼睛。
鈕祜祿氏從此垂簾聽政,當上真正的皇太后,並扶持兒子,定為“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