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友誼,成長大多是階段性的,報志願的時候一個勁的往外跑,等到真正要開學,要獨自一人的時候,難免會有些傷感。
“某不知名人氣組合”的四小隻坐在樓下的燒烤攤,這或許是這個暑假的最後一次聚會了。
“哎,怎麼辦,中央師範25號開學,還有不到兩週就要走了。”
孟佳琪垂著頭,燒烤都吃不下。她一個陽光開朗大閨女,很少輪到別人安慰她,也很少這麼焦慮。
“馬上就要離開京峰市,去離家500公里的地方上學了,真的是,報志願的時候說一定要出省,可現在呢,犯開學焦慮了。”
賀念辰塞了一嘴羊肉串,抬起頭,含糊不清地說:
“別這樣想佳琪姐,啊嗚啊嗚......一站有一站的......”
“好了好了賀念辰你先吃,我倆幫你說,咳咳,他的意思呢,是京雲市有很多的大神級人物,比如中央領導人,奧運會冠軍,還有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大多都在京雲市,明星的演唱會,旅遊景點等等等等,京雲市也樣樣不缺,總而言之,在那上學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
“就是啊,宋軼朗說得對,京雲市是咱們國家最先進最繁華的城市,娛樂活動那麼多,見多識廣的機會那麼多,依我看啊,你都沒時間想家,全用來享受生活了。所以,你就別焦慮了,今年中秋國慶連著放,小半個月的假期呢。”
“誒?好像有點道理。”
孟佳琪抬起頭,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面前的沈竹心和宋軼朗,高興地笑了出來。
此時賀念辰也終於吃完了嘴裡那口肉,開動自己機靈的腦袋瓜。
“京峰市青堯區建了個方特,17號開園,咱們一塊去呀,我早就想玩過山車了。”
“好啊好啊,青堯區,有點遠,咱們得坐火車,後天一早就出發!”
“那我再叫上幾個人,定八點的車嘍。”
“回家收拾,後天火車站見!”
“你們記得把坐車訊息發給我啊!!!喂!!!”
宋軼朗回家又叫了四個同學,訂好了八個人的往返車票,一切準備就緒,只差時間。
出乎意料的是,坐車當天,居然沒有一個人遲到,只是一個個都頂著黑眼圈。
果然,早起對於高考完的貴族們簡直是一種折磨。
不過年輕人,看見遊樂園就又來了精神。
他們下了出租,正好就是開園的時間。趁著沒人排隊,賀念辰拉著其他七個人跑到大擺錘前。
“我看過影片,這個大擺錘可比一般的刺激多了,咱們誰不上誰是狗!”
“還別說不敢上,誰叫誰是狗。”
賀念辰排在最前面,驕傲地抬著頭,今天這個主人他當定了。
等了一會,工作人員說可以上了,賀念辰頭也不回地走了進去,坐到座位上了才發現,其餘七人一個也沒跟上了,在下面跟他打招呼。
“哈哈哈哈哈,主人你加油,我們是最愛你的,汪汪!”
“賀念辰你要是敢叫你也是狗!我們汪汪隊可是全程錄影哦!”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看著臺下嬉皮笑臉的幾人,賀念辰還想跑下去,結果被工作人員要求坐在座位上,極不情願且害怕地被扣上了安全鎖。
“你們一群狗,做事是真的狗啊!”
這個大擺錘和一般的大擺錘還不太一樣,一般的大擺錘最高也就擺個90度,而這個非常直接,360度大翻轉都不帶商量的,還會在最高點停留幾秒。所以這個自然是遊樂場最受歡迎的專案,有很多人慕名而來。
賀念辰玩遍天下無敵錘,唯獨怕這個,本來想著拉著朋友一起下水就不怕了,沒想到朋友提前上岸了,還在岸邊看著溺水的他哈哈嘲笑。
“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嗎?啊啊啊!!!”
視線開始旋轉,每轉一圈,賀念辰都能看到他們幸災樂禍的笑臉和手裡舉起的攝像頭,直到眼裡只能看到藍天,耳邊只剩下風聲,身體只能感受到失重感,一切的一切都一閃而過,賀念辰就知道,他該暈了。
可是暈也不能好好暈,旁邊的人一直叫,吵得他根本沒時間暈。
身體與心靈上的折磨,讓賀念辰爆發出一股子力量,他大聲地喊了出來:
“我一定會把你們送上來的!”
高空,翻轉,尖叫,震撼。
夕陽西下之時,他們已然從八個年輕人變成了八個植物人,已經沒有什麼力氣玩了。
但當有人扭扭捏捏地喊出那句“誰叫誰是狗”時,還是會引來一群人的大笑和一個人的怒吼。
“嗚嗚嗚軼朗哥哥球球你別說了。”
“嗚嗚嗚,軼朗giegie......哈哈哈哈哈哈。”
買了些紀念品,終於坐上了回程的列車。
此時天色漸漸晚,他們找了家小飯館簡單吃了些,就各回各家了。
“賀念辰,我們寒假繼續,你好好發揮啊!”
“去你的吧,我下次好好發揮,也一定帶上你一起!”
不知為何,一天的瘋玩結束,晚上回到家,心裡空落落的。
“京峰市到南華市,坐高鐵得三個小時,好遠啊真的好遠啊。”
孤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城市上學,父母都回家了可自己要呆在這,雖然國慶時間長,但也得一個月。
“這就是我高三追逐的大學嗎,當時也沒想到現在的焦慮吧。”
這時,沈竹心的媽媽走進了女兒的房間,雖然還未離家,但思念的情緒在這一刻達到頂峰。
“媽,我不想一個人去省外上學,我好害怕,好孤獨。”
沈母看出了她的擔憂,抱住了沈竹心。
“無論你在哪裡,你都是我們最大的驕傲,放心大膽地往前走吧,家永遠在,爸爸媽媽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這時手機彈出一條宋軼朗發來的訊息。
“我27號報到,24號坐高鐵走,一起嗎?”
沈母看到宋軼朗的訊息,笑著說:“還有同學跟你一個省啊,那就一起去吧,咱們兩家也算相互有個照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