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這過年和去年沒啥兩樣,要說有啥不同的,就是拜年的人家裡邊多了個嚴家。

還有就是方家家主過來的時候,那眼睛老是忍不住瞥一眼慕淵。

慕淵不用細想都知道這傢伙是記恨他呢,不過他才不在意,跟著這種人計較,噁心的是自己。

小童這幾天聽了不少八卦,好多都是跟著這群人來的那些個趕馬車的下人說的。

最後一天謝客之後,小童迫不及待地拉著慕淵聊了起來,最多還是關於秦家那個不成器的少爺的。

“聽說那個秦少爺不能人事了!”

“嗯?!還有這種事?葉哥你知不知道?!”

周澤葉搖頭,“哪兒有時間發在這花花公子哥身上,他之前老實了挺久的了,就沒讓人注意過他了。”

慕淵拉著小童讓他繼續說。

小童悄咪咪地道:“我聽說那群人說是十月初那會兒,剛下雪不久,這秦少爺半夜去別人家裡偷人,被人家晚回家的男人給打了出來,給凍著了,之後就一直沒聽見有什麼動靜,好多人說都有一兩個月沒見著秦家少爺去煙柳館了,都在傳他不行了呢。”

慕淵奇怪地問道:“去別人家偷情?這秦少爺要錢有錢,人長得也不算歪瓜裂棗,這進哪個店裡人家不是笑臉相迎,他還犯得著去偷人家小媳婦兒?”

周澤葉放下手裡的書,“也不奇怪,這慶城的那些店估計這秦少爺都逛遍了,沒啥刺激的了,這不得找這種才算刺激?”

“嘖嘖,這要是真的,那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小童道:“不止呢!這不久又傳出來,這秦家想讓王家把家裡的嫡女嫁給這秦三少,聽說王家那邊罵罵咧咧地把去提這事兒的人轟了出來呢。”

慕淵一拍手,“看來過不久有大戲看了!”

這不久一直待在府上,還沒了解慶城的這些八卦呢。

兩天後,周澤葉再次回軍營去了,慕淵照舊送到了大門口。

十五、十六兩天“送了”老將軍,又去小仙殿接了小仙。

慕淵累得躺了整整一天。

郭太守託人來告訴他今年的拜寺會不辦了,去年的事情解決了之後,上面罰了學政一年的俸祿,今年讓他特意整頓一下書院,所以拜寺會就取消了。

慕淵聽見這個訊息,嘴都要咧到耳朵後了,就差沒明說自己不想參加了,還裝模作樣地說著遺憾遺憾,以後再辦。

慶城升溫的時候,郭太守來找慕淵商量修路修房子的事情了,之前雪災受災的那一片現在還是廢墟呢,人現在也安排在其他地方,現在要重新建造了,慕淵對這件事還是比較在意的。

還有就是修路的事情,玻璃廠那邊已經開工了,主要是燒磚。

慕淵讓郭太守要修就最好慶城較大一些的街道都不上磚塊,這樣乾淨又平整。

慕淵還將十二月的分紅拿了出來,準備補貼郭太守呢,但郭太守沒要,反正三月份嚴家那邊要再次交稅了,雖說這兩季的錢都不多,但是也足夠了。

慕淵沒給出去錢,他準備找馮管家拿這個錢給莊子上修路,這樣今年秋收的時候,大家運糧食就方便很多了。

馮管家本來也不想用這筆錢,最後好說歹說從慕淵和周澤葉的私賬裡各自劃了同樣的錢來用。

化凍之後,就準備開始修路了,同時開工的還有春耕。

今年的春耕要種的面積就大很多了,去年開墾了很多新的土地,因為肥料用得好,都可以用來種莊稼了,不過產量可能就會低一些。

幸好馮管家去年讓多留了些種子,這麼多地才能種滿。

新來的幾個小夥子甚至還去開了新的土地,分給他們的還不夠他們種呢,好幾個人都說趁著現在還有把子力氣,多種些掙錢了好娶媳婦兒,有兩個聽說已經和之前那幫流民過來的其中兩位看對眼了,不知道事情能不能成。

修路這件事春耕的時候暫停了一段時間,佃戶們都忙著春耕了,沒時間搞這個。

之前馮管家說給慕淵準備的那三畝地春耕最開始就種下了,用的還是一個月前慕淵就開始育的苗,比其他的土地種得精細多了,馮管家專門讓幾個佃戶家換著管理。

春耕結束後,玻璃廠那邊又繼續運磚過來了,府上的修路又要開始了。

慶城這邊也是,今年的徭役郭太守準備讓人去挖溝渠。

之前慕淵和郭太守說了一下種田的事情,甚至地方兩個人都去仔細研究過了,劃定了田地之後,第二步需要建的就是溝渠了。

找人看好位置後,他直接就給玻璃廠那邊定下了磚塊的單子。

現在玻璃廠五個窯在燒磚,在慶城商隊還沒出發之前,恐怕都是燒磚的多,玻璃現在在慶城銷不走的,這東西有規矩在身上,平常普通人家不可以用的,逾越了是要被抓的。

但是玻璃廠最賺錢的也還是這些小玻璃物件,磚塊都是順帶的,反正都是給慶城這邊用,有好多家修新房子都專門過來訂,嚴蓉警告過,來訂的不管多少都是一個價,不過將軍府和官家自然不同。

好多離慶城不遠的都會跑到這邊來買,不算太遠的話廠子這邊花點小錢就能給他送過去。

今年的大雪對關外影響挺大的,路一直都通不了,商隊比去年晚了半個月才出動。

雪化了之後,大營那邊也開始行動了,楊玄燁正式帶著人去探索陵墓了。

周澤葉給慕淵寄回來的信裡好多都是關於陵墓的事情。

四月,土地裡開始冒芽了,慕淵每天都會去莊子上轉一轉,看看地裡莊稼如何,比佃戶們還勤快。

慶城的修路現在正在進行,修路不是服徭役,每天可是給工錢的,好多旁邊村子裡的小夥子們都來上工,到最後每天來的人太多了,不得不限制人數了,一天只要五十個人,每個人三天才能輪換著再來上工。

修路這個活兒也不累人,更何況還包一頓中餐,大家都搶著來。

郭太守之前還怕沒人來呢,現在看人多用不完,直接大手一揮,又訂了好多磚,準備不僅慶城的大路要修,有些小路也儘量修一修,外城那邊的大路也要用磚來鋪。

上次修城牆都沒這次這麼熱鬧,慕淵好奇地找郭太守問了收的稅錢是不是都花完了,郭太守表示他準備把他們府上兩個季的分紅也拿了出來,他家夫人也支援他,這次慶城終於能修得好看點了,他家裡人也不多,這些分紅的銀子留著也是留著,就從這裡出錢了。

聽見他這麼說,慕淵連忙讓他不要自己來補貼,將軍府這邊的公賬上有一項就是專門用來劃給慶城用的,這麼些年來剩下來的湊在一起還有挺多的,讓郭太守找馮管家和賬房那邊對賬然後去拿。

路這邊開工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是修房子了,這次也是同樣找的五十個人,都是熟手,在村裡幫過建房子的才要,這可不像修路,夯實了之後磚往上鋪就行,房子要講究架構的,老師傅來定好位置之後,才能慢慢的動工。

最開始的一個星期主要是清理之前的殘骸,這個活比較辛苦,所以前七天給的工錢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後面就回到正常的用工價錢了。

周澤葉再一次回來的時候,看見鋪著磚的路還有些詫異,慶城什麼時候這麼“富貴”過!

這自從好幾個大街都鋪了磚後,能看見好多人沒事都出來逛一逛、走一走,比之前熱鬧好多。

小攤販也不單單聚集在之前莊家開酒樓客棧的那條街了,慕淵對於這個狀況非常滿意,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

慕淵這段時間四周跑,莊子上現在造紙廠、製冰廠還有玻璃廠都很忙,他都是抽時間過去看看。

主要的事情還是慈幼莊和私塾的事,耗時一個半月,這兩個“機構”終於完工了,現在正在打傢俱還有招人。

之前冬天的時候慕淵想到的用“宣傳欄”的方法現在官家確實建了,但是使用的人不多,大家都還是保留著人互相推薦或者官家這樣的,用工一天登記一天。

一直找不到私塾先生,慕淵只好讓關秀才問問與他關係好的,看有沒有人願意來。

關秀才推薦的人中,有一個已經三十多了,還有一個和他差不多大,兩個人和這關秀才一樣,家裡不富裕也不貧寒,而且人都好老實。

慕淵感嘆,這幾人最好還是不要往上進入官場,不然會被“吃得”連渣都不剩。

不過這三人似乎對於往上考並沒有極度的追求,慕淵也沒聽見他們說想當官啥的,慕淵準備在私塾開學之前找三個人聊聊,看看他們的“人生理想”到底是什麼。

其他兩個秀才收拾著東西來了之後,慕淵找機會和三人促膝長談了一番,瞭解了剩下兩人的情況。

他倆和關秀才一樣,都是家裡的老大或者老二,家裡供他們讀書不容易,三人也都知道自己的腦子不是什麼真正讀書的料,也就是比平常人愛多看一些罷了,所以也不準備浪費家裡的錢,每年保持著讀書然後應付好幾年一次的功名考試,有個秀才功名給家裡減免稅就行。

慕淵瞭解完他們的想法,和三人一起制定了之後他們私塾的長期以及短期學習計劃,這件事耗時了三天才真正的制定下來。

教學先生這邊搞定了,剩下的就是私塾廚房的事情。

慈幼莊這邊還是由之前的那幾位在管,以後人多了之後慕淵說再招,到時候要慢慢挑,對小孩子不好的肯定是不要的。

三位先生這個時候給慕淵出主意,若是不嫌棄的話,讓他們三家的夫人以及家中女兒來。

慕淵讚歎自然是再好不過了,還告訴幾人家中的小孩來私塾的束脩就免了,工錢的話是分開給,三位夫人的是發到他們手裡,慕淵還和幾人開玩笑,讓他們不要昧下了家裡夫人的工錢!

三個老實人連忙保證肯定不會,甚至自爆基本上都是夫人在管家,自己只有點小零用。

私塾和慈幼莊差不多又過了半個月,一切都準備好了才開門。

小別院的孩子們都搬去慈幼莊了,將軍府現在更加的安靜了。

私塾倒是越來越熱鬧了,兩個莊子上的佃戶們家裡有合適年齡和條件的小孩,基本上都爭著送過來。

慕淵讓通知的時候說的是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來讀書,而且女孩子還能減免一些束脩的銀子,所以送過來的女孩子還不算少數。

慈幼莊的那三個八九歲的小女孩慕淵也讓跟著一起進私塾讀書了,慈幼莊的小孩子們到了年齡自然是都要進私塾的,能不能考學都再說,首先還是得識字。

等這邊安排完,慕淵想起來關於武學方面的東西,這方面自然是問馮管家最好了。

適當的習武就當是鍛鍊身體了,佃戶家的孩子們從小就操練著,但慈幼莊的小孩子們還是需要人教,以後私塾大起來了,收了外面的學生之後肯定也要有武學先生。

慕淵將要求和馮管家說了之後,馮管家立馬就拉來了府上幾個年紀大一點的“老頭”。

“少爺,這都是和我差不多時間從軍營裡出來的,都是老教頭了,給小孩們知道綽綽有餘,幾個老傢伙現在也沒啥事,就給您去當那個什麼武學先生唄。”

馮管家介紹幾個人的時候說得上是毒舌,幾個老伯也不答應,和這人拌嘴了起來。

慕淵笑了一下,看來幾人的關係還不錯呢。

“好,那就麻煩幾位了。”

幾個老伯擺手道:“麻煩什麼呀,小少爺您儘管吩咐,咱們這把老骨頭能辦到的肯定不會含糊。”

私塾逐漸步上正軌了,慶城這邊路修了一半了,房子也正式動工。

慕淵時不時就去瞧一瞧進度如何了。

五月中旬,慶城這邊發生了一件大事。

每隔兩年都城那邊都會放一批糧食過來,從一月份就開始準備,然後三月份就要出發,到達慶城大概就在五月左右,最晚不會超過五月底。

按照往常的慣例,五月中旬應該就能到了,但是郭太守和將軍府遲遲沒有見到理應先來通報的押運哨兵。

郭太守整天派人在城門守著,但是十二天了一點訊息都沒有。

慕淵知道這件事情後,給郭太守出主意,讓他派一隊官兵去查檢視,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隊官兵出發往孜域關去了,十天後帶回來的訊息讓大家都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