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早起來,吃完早膳後,帶上收拾好的包袱,周澤葉親自帶著慕淵去了新寨,直直地往段流光副將家去了。
是昨天流光副將的夫人齊如霜說是這幾天慕淵去的話就安排在他們府上,其他兩家的夫人也怕自己招待不周,所以交給了齊夫人。
畢竟她們幾位夫人裡面,要說有點家世的就只有流光的夫人了,畢竟是個商賈之家出來的女子,禮數了解得比較多。
不過慕淵沒考慮過這一層,他是覺得住在哪兒都行,安排他住流光副將家他就提著包裹去了。
新寨裡的房子都比較大套,雖說沒有幾家是用青磚,但是佔地都挺寬。
想來也是這邊沒什麼人,所以都是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想建多大就建多大。
到了齊夫人家,看著還挺大,從外面的規模看上去應該是至少三進的青磚瓦房。
院落門口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看來家裡人也勤快。
從馬上下來,齊夫人帶著人從屋裡出來迎接慕淵。
“小書生,你就在這裡先玩三天,三天後我來接你哈。”
周澤葉不能多留,叮囑了慕淵注意身體之後就上馬回去了。
彩月和春杏自然也是跟著回去的。
本來周澤葉想讓彩月繼續跟著照顧慕淵,但是慕淵覺得也就三天時間,讓小童跟著就行,彩月和春杏去忙她們的事情就行。
於是送人來了之後,三人又原路返回了。
“三少爺,一路辛苦了,快進來歇會兒。”齊夫人笑著招呼慕淵進院子。
“齊夫人客氣了,就這麼一小段路,辛苦啥呀。”
\"哈哈,快進來喝點茶水,你上次說的那個什麼奶茶,我在家可是和家裡人弄了幾天終於弄出來了,快來嘗一嘗我家做的這個味道。\"
慕淵點頭,隨著齊夫人往裡走,來到正廳。
正廳裡面有幾個人,看樣子是家裡服侍的人。
“三少,這都是跟著我和夫君從家裡來的人,有事您就吩咐這幾位。”
慕淵點點頭,道:“到時候就麻煩齊夫人你們一家人了。”
齊夫人柔聲道:“三少您別嫌棄就好,這邊不必將軍府,很多地方照顧不周您別嫌棄。”
慕淵哈哈一笑,“齊夫人你別這麼客氣,我這人不是什麼太講究的人,家裡人也別那麼緊張。”
隨即慕淵轉移話題,他可不想和齊夫人這麼客套來客套去的,“對了齊夫人,我這幾天住的地方在哪兒呀?”
齊夫人道:“是我疏忽,三少您這行李都還沒放呢,跟我來吧,我親自帶您過去。”
齊夫人帶著兩人來到隔壁的廂房,裡面收拾得乾淨,採光也好,看起來亮堂堂的。
“平常都是幾天收拾一次,昨天家裡人又徹底打掃了一次,三少您這幾天就住在這邊。”
小童將東西放在外屋的桌子上,慕淵左右看了兩眼,道:“勞煩齊夫人了。”
齊夫人道:“那我就先不打擾三少了,等午膳的時間我再來叫您,昨天我和其他兩位姐妹說了今天下午帶三少去她們兩家看看,下午等三少休息好了我們再過去吧。”
慕淵點頭,“好,那我們就先收拾了。”
齊夫人帶著人走了,應該是去準備午膳去了。
小童將拿著的三個包袱放在桌上,慕淵過去和他慢慢的收拾。
裡面都是幾套換洗的衣物,小童還帶了慕淵這幾天在看的那本遊記。
慕淵本來都說不用帶的,但小童還是裝上了,說是怕慕淵無聊。
兩人將東西簡單的規制了一下,反正三天後要走,就都拿到內屋那邊放著了,到時候順手就能收起來帶走。
簡單的收拾完,也沒啥可以做的,慕淵順手拿起那本遊記繼續看,還真給小童說中了,無聊的時候確實還是需要這種東西能隨手翻一翻。
不過一會兒齊夫人就來請慕淵他們過去用午膳了,因為下午要出門,所以特意早了一些。
小童沒和他們一桌,而是跟著其他人一起去了另一桌吃了一頓。
這桌子上就慕淵、齊夫人還有家裡的三個小孩,最大的長子九歲,次子快七歲了,還有一個最小的女孩子才四歲多點。
不過才幾歲大的小屁孩坐在餐桌上也是規規矩矩的,看來平常齊夫人的教導很不錯。
一頓簡單的午膳吃完,大家收拾了一會,準備著出門了。
先去的是夏瑜副將家,他家離現在也不遠,走個幾分鐘就到了。
夏瑜副將家也是青磚瓦房,去的時候正好家裡正在收拾。
不過夏瑜副將家裡就沒有伺候的人了,看著就那麼一大家子人。
不過沒有老一輩的人,想來家中的老人估計是在老家,畢竟這邊關條件不是很好,也不想老人家跟著來吃苦。
夏瑜副將家有五個孩子,最大的已經有十四歲了,明年生辰一過,就可以進軍營了。
之前夏瑜副將就說了自己長子肯定是要子承父業跟著周澤葉駐守邊關的。
十四歲的小夥子,長得人高馬大的,比慕淵都還要高半個腦袋。
小夥子還有些靦腆,帶著下面的弟弟妹妹們給慕淵行李和問好。
慕淵讓小童將帶的禮物拿出來,是用玻璃弄的小飾品,小小一個給小孩帶著正好。
齊夫人家的吃飯的時候就給了,其他的都在小童那天帶著,到這兩家的時候正好給小孩們。
夏瑜副將家的五個小孩排成一排給慕淵道謝。
看著肉嘟嘟的小模樣讓慕淵想到了福利院的那些小鬼頭們,自己不在了,希望和他一起長大的同伴們連同自己的那份好好的照顧那些孩子們。
“好了,去忙吧。”
最大的那個帶著能幹活的兩個一起去收拾碗筷要拿去洗了。
夏瑜副將家沒有伺候的人,所以都是家裡人動手。
“楊夫人,打擾了。”夏瑜的夫人叫楊圓圓,人如其名,長得圓潤,脾氣也溫和,聽楊玄燁八卦這個溫柔的夫人把夏瑜副將那個暴脾氣吃得死死的。
楊夫人輕輕笑了一聲,“三少爺能親自過來可是我夏家修來的福氣呢,一點都不打擾,你們先坐著,我去泡點茶。”
不過一會兒楊夫人端著一壺茶出來了,還有幾個小茶杯。
“這是夫君託人從老家帶回來的茶,不知道三少爺喝不喝得慣。”
楊夫人給他們一人倒了一杯。
慕淵端起來,這茶還可以,一股子清香,“還不錯,很清香。”
楊夫人將茶壺放下,“喝得慣就好。”
旁邊坐的一個三歲小孩,還有一個更小的在一個木架子的小框子裡,想來應該是古代的“搖籃車”。
最小的那個睡著了不說話,三歲這個小女娃睜著大眼睛直瞅慕淵。
慕淵轉過頭問道:“四寶,怎麼了?是要什麼東西嗎?”
夏瑜副將家的幾個小孩小名從大寶叫到五寶,這兩口子真會偷懶,取這麼簡單的小名。
大名還是認真取了的,最大的那個小孩當初還讓周澤葉取了一個字,就是大名不常叫而已。
喝了茶水,禮物也送到了,慕淵和齊夫人準備去下一家了。
楊夫人送他們到了門口,她沒辦法跟著去,家裡最小的小孩還是需要大人的照顧。
另外一家就是嶽青霜副將家了,他家夫人叫許涵諾,比慕淵還小兩歲。
不過嶽青霜副將本身就是寒城的人,這位許夫人是他青梅,自小也在這條件艱苦的邊關長大,倒是也適應這裡的生活。
他們家離夏瑜副將家也不遠,就在他家背後。
許夫人看著人小小一個,但是感覺是個古靈精怪的人,她和青霜副將還年輕,雖說結親已有好幾年,但也才有一個兩歲的小兒子。
“三少爺!你們來啦,快進來坐!”
許夫人帶著她家兩歲的小兒子來給他們開門,小孩聽見許夫人說話,也跟著說道:“坐!”
慕淵和齊夫人都笑了笑,慕淵道:“才幾歲呢,就會招呼客人了,不錯不錯,小童,把禮物拿給我。”
一樣是那個小玻璃飾品,慕淵拿來給許夫人,讓她給家裡小孩帶上。
“多謝三少爺,大家也別站著了,進去裡面坐,張媽,把我做的吃的還有茶水端上來。”
一行人落坐,正好張媽將東西端上來。
“大家別介意,我一個人在家帶這皮小子忙不過來,所以僱了隔壁的張媽照看一下家裡。”
慕淵和齊夫人自然是沒什麼意見,人家的家裡事,他們也管不著。
許夫人招呼著幾人吃東西,“這是我親自做的,我家是在寒城開點心鋪子的,三少爺嘗一嘗,看看吃不吃得來。”
慕淵看著盤子裡酥脆的點心,拿起來試了試,“許夫人手藝挺好呀,怎麼沒考慮在這新寨做點吃的買?”
許夫人笑了笑,“之前剛來的時候新寨人不多,就沒這個心思,後面倒是想做,這不就有了這個小崽子,也沒做成,等明年這孩子三歲多了能管住自己了,到時候再考慮弄一個。”
慕淵點點頭,“到時候齊夫人你要是開個奶茶店,這新寨怕是也能熱鬧起來了。”
齊夫人回道:“我之前做出來那個什麼奶茶的時候也想過,說是有時間找小許妹子商量一下,要不一起在這邊支個小攤。”
慕淵想到了現代的好多店,奶茶和點心一體的那種,這不就是雛形嗎?!
“這個想法好!等我之後回了慶城,和嚴家的商量一下,奶茶店可以和點心店融合在一起,開個高檔點的店鋪,專門給那些個達官貴人宴請用!”
齊夫人嘖嘖兩聲,這三少爺腦袋果然靈光,賺錢的法子是一個又一個。
許夫人有些懵得問一嘴,“要是那些人不願意來怎麼辦?”
慕淵腦袋一轉,挑起嘴角道:“自有方法讓他們來的,誰不想要個好名聲,博得個高雅之士的好名號,到時候找人在這店內吟詩作對,寫點文章,這店最好開在各路書生雲集的城池,到時候安排一批學子將店鋪名聲慢慢傳出去,就不怕這些人不來!”
齊夫人道:“三少不愧是讀書人,人通透腦袋也靈光,這才幾句話就安排好了,恐怕也是個大生意。”
慕淵擺手,“也是剛剛突然想到的,先不聊這個了,這點心口感很好,先吃點東西吧。”
慕淵是不好意思聽別人誇自己,畢竟府上的人人均每天誇他一句,搞得他有時候都有些愧疚,覺得對不起真正發明這些東西的老祖宗們。
茶水是喝不下去了,在楊夫人家喝了好多。
吃了一半,慕淵帶著小童找入廁的地方。
解決了三急,慕淵和齊夫人準備回去了。
慕淵最關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水稻,齊夫人家中人多所以種的比較多一些,明天準備看看齊夫人家的稻穀,然後問問家裡的種植老手有什麼經驗啥的。
回去的路上已經快天黑了,現在已經八月下旬了,天黑得越來越早了。
到了齊夫人已經開始準備晚膳了,吃了晚膳後慕淵說是要去休息了,今天也是早早的就來了,下午出了趟門還是有些累。
他和小童收拾好在廂房這邊就休息了。
第一天就這麼過去,慕淵準備明天除了看看水稻以及水田,還準備去逛一逛這新寨。
第二天起來的時候,齊夫人家的幾個小孩在院子裡玩耍呢,幾個半大的孩子玩得哈哈大笑。
齊夫人也在院子裡坐著呢。
“三少爺您起了,我讓人佈置早膳。”
齊夫人吩咐人去擺早膳了,同時叫來三個孩子,準備給三個孩子擦了汗後回去吃早膳了。
最大的那個給最小的女孩子整理了小辮子,還將沾了灰的衣服拍乾淨,慕淵感嘆以後這小孩恐怕也是暖男一個呀。
早膳過後,齊夫人親自陪著慕淵去看了今年打下來的稻穀,一部分新的穀子已經打成精米來吃了。
之後便是陪著慕淵去看不遠處的田了,就在不遠處,大片大片的田裡還有好多對好的秸稈,這個東西再曬一兩天就要拖回家了,準備做冬天的柴火。
慕淵走進田坎邊仔細地觀察了一下還溼潤的田,很多人家割的時候,都割得比較靠近根部。
這裡太冷了,沒辦法得到“二季稻”,很多南方溫熱的地方,割的時候適當的將樁留高一些,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這些樁內又會繼續長出來,肥料到位的話,可以繼續收割第二茬。
齊夫人家的田還是好大一塊,即使種一季感覺也夠一家人的口糧了。
北方這邊的人主食不是水稻,再說了這樣的精米,普通人家也不怎麼吃得起。
不過確定了這邊的土質情況,慕淵更加覺得發展屯田制的好處了,這裡的土太優越了,還背靠河流,到時候軍營就不用那麼依賴都城那邊運糧了。
哎!只是聖上太忌憚這些駐守邊關的國公和將軍了,慕淵已經想到了這個方法被狠狠拒絕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