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是尤里-多爾戈魯基 11 個兒子中的老二,約生於 1111 年,是半個波羅的海人--"奧塞涅維察 "阿耶帕的孫子,史書上稱其為 "奧塞涅維察",以區別於與其同名的另一位大汗阿耶帕。

安德魯唯一的哥哥在他父親在世時於 1151 年去世,這使得安德魯在尤里維奇家族中年齡最大。 誠然,此時他的地位已經遠遠高於他的兄弟們,因為他的英勇善戰聞名於整個俄羅斯。 他的榮耀和名聲來得很晚。 直到 1146 年,年鑑中都沒有提到安德烈-尤里耶維奇。 他的整個前半生都不為我們所知。 我們可以推測,他的前半生與魯里科維奇一樣,都是在狩獵和完成父親的差事中度過的。

安德魯似乎沒有管理過任何王位。 歷史學家認為,直到 35 歲,安德魯都沒有離開過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地區,因此直到晚年,他都對俄羅斯南部充滿了不信任和厭惡。 (安德魯是新時代的魯里科維奇,基本上是另類的政治家。 他不像以前所有的強勢王公那樣認為俄羅斯是一個整體,他首先關心的是 "祖國",其他地區則被視為 "異類",被當作剝削的物件。 他的父親一生都在追逐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恢復昔日的統一--他的痛苦經歷促使他的兒子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意識形態。 "少而精"--這就是博戈柳布斯基的信條。

科斯托馬洛夫稱他為 "第一位大俄羅斯王子",安德烈-尤里耶維奇將原俄羅斯民族劃分為三個主要分支:北部大俄羅斯人、西部白俄羅斯人和南部馬洛魯西亞人。 其中第一個支系將成為俄羅斯歷史的核心;另外兩個支系則沿著不同的軌跡發展,今天,正如我們所知,它們都有自己的國家。

安德烈-尤里耶維奇出現並開始在歷史舞臺上積極活動時,政治局勢如下。

1139 年,奧爾戈維奇人將莫諾馬希奇人趕出基輔,奪取了大公國的王位。 從此開始了連綿不斷的內戰。 1146 年,莫諾馬赫家族的伊日亞斯拉夫-姆斯蒂斯拉維奇(Izyaslav Mstislavich)進行了報復:他從奧爾戈維奇手中奪取了基輔。 多爾戈魯基介入了這場鬥爭。 雖然他本人是莫諾馬赫家族的人,但卻站在奧爾戈維奇一邊,看到了坐擁基輔的機會。

在我們的印象中,多爾戈魯基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 他的大兒子們經常帶領他的軍團參加戰鬥。 安德魯很快就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指揮官和勇敢無畏的騎士。 即使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當王子們經常不得不先於他們的隨從作戰時,安德烈個人的勇敢也令同時代的人驚歎不已。 編年史中列舉了幾個他無所畏懼的例子,其中一個較為詳細。

這段插曲指的是 1149 年的戰役,當時多爾戈魯基在與伊扎斯拉夫-姆斯蒂斯拉維奇的戰爭中不僅攻佔了基輔,還決定幹掉他的對手,從他手中奪取最後一個據點--盧茨克城。

尤里說:"我要趕走伊日亞斯拉夫,奪取他所有的volost",並率領軍隊發動了一場戰役。 先鋒部隊主要由波羅夫茨人組成,由安德魯指揮。 晚上,營地裡突然出現了恐慌。 波羅夫齊人給馬套上馬鞍就跑了,只留下王子和一小隊隨從。 戰士們開始勸說安德魯也撤退:"走吧,我們會蒙羞的",但安德魯冷靜地下令留在原地。 天亮後,大家發現前方沒有敵人。 隨後,先鋒隊等待主力部隊的到來,大軍在伊扎斯拉夫-姆斯蒂斯拉維奇的弟弟弗拉基米爾定居的盧茨克城牆前站住了。

被圍困者出擊了。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以弓箭對射告終,然後步兵返回要塞。 突然,安德烈一個人騎馬衝向敵人。 他甚至沒有升起戰旗(編年史作者寫道:"他在戰場上並不威風",也就是說,他不喜歡炫耀)。 他的隨從被迫跟隨王子,而王子已經衝入敵陣。 他被四面包圍。 安德烈的長矛斷了。 一支飛鏢扎進了他的馬鞍,又有兩支飛鏢扎傷了他的戰馬,一些德國僱傭兵幾乎用牛角刺穿了王子本人的胸膛。 安德烈用劍反擊。 受傷的馬馱著他衝出了小規模戰鬥,並立即倒下。 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王子下令將這匹馬隆重埋葬。

這個惡作劇看似毫無意義,但安德烈從不做無用功,魯莽並不是他的特質。 也許這種冒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王子知道,大公和全軍都在看著他。 從那天起,男爵和隨從們就宣稱他是第一勇士,後來他的名聲對他非常有用。 今後,他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證實這一聲譽的機會。

安德魯總是根據父親的星辰是升起還是落下而獲得或失去繼承權,他總是在不同的地方之間輾轉。 1155 年,當多爾戈魯基最後一次成為大公時,他命令自己的長子住在維什戈羅德--一個守衛首都入口的要塞。 尤里一定是想讓他的繼承人住在附近,萬一父母去世,他可以迅速佔領首都。

但安德烈另有打算。 他不想繼承父業,完成父親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