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基普恰克人
錦繡俄羅斯:民間傳奇與歷史往事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逝去的歲月》告訴我們,在智者雅羅斯拉夫去世十多年後,突然出現了幾個可怕的徵兆。
首先,一顆大星在西方升起,"伊木什阿西的光芒更加血腥",連續七個夜晚散發著不祥的光芒。 接著,漁民們從基輔附近的塞託姆河裡打撈出一個死嬰,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怪胎,他的臉不是 "可恥的烏多維,也不能說是為了可恥而可恥"(不過,似乎還有更糟的)。 此外,還發生了日偏食--"那不是光,而是像一個月"。 編年史作者警告說:"但這些徵兆並不是好兆頭",讓讀者為 1068 年庫曼人的第一次入侵做好準備。
事實上,俄羅斯邊境地區已經熟悉了這些新鄰居。 1061 年 2 月,Khan Iskal 襲擊了佩雷亞斯拉夫勒王子 Vsevolod Yaroslavich 的領地,在戰鬥中擊敗了他,掠奪了村莊,然後返回草原。 顯然,這只是一次戰利品的掠奪或偵察。 這次襲擊並沒有給俄羅斯人留下深刻印象,編年史對它的記載也很簡短。
但七年後,來到俄羅斯的不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庫曼部落,而是整個草原聯盟的軍隊--這次的目的是徹底掠奪整個俄羅斯土地,甚至征服它。
這個民族到底是什麼,從何而來,編年史作者並不清楚,他只是做了如下假設:"以實瑪利生了十二個兒子,從他們那裡走出了托克門人、佩切涅格人、托克人和庫曼人。 在這八個部落之後,在世界的盡頭,將出現被亞歷山大大帝鉚在山裡的不潔之人。"
關於庫曼人-波洛夫齊人的起源,我們知道得更多一些。
這個遊牧民族代表了講突厥語的基普恰克民族的西部,他們自稱 "薩里-基普恰克人",即 "黃色基普恰克人"。 俄語中的 "Polovtsy "顯然就是這個自稱的翻譯,因為在古斯拉夫語中,"polovy "就是 "黃色 "的意思。
11 世紀初,基普恰克人從突厥斯坦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出發,沿著遊牧民族的常年路線遷往歐洲。 其動機是相同的:東部強敵的壓力,西部沒有保護和豐富的草場。 在部分取代和部分吸收了佩切涅格人的殘餘之後,波羅夫齊人逐漸在整個黑海地區成群結隊地定居下來,成為從額爾齊斯河到多瑙河這一廣闊地區的臨時主人。 從那時起,俄羅斯人眼中的大草原變成了波羅的海草原。
基普恰克人的領地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為需要飼養龐大的牧群。 整個民族由十二或十五個獨立的部落組成,每個部落的遊牧面積約為 10 萬平方公里。 一個部落平均有幾萬人。 在一次大規模戰役中,幾個大汗聯合起來,選出了一個首領--卡根("大汗中的大汗")。 在 1068 年的戰爭中,哈汗是沙魯坎,也就是康查克的祖父,"伊戈爾兵團的故事 "中專門講述了他與康查克的戰鬥。
三個雅羅斯拉夫家族的聯合軍隊出兵迎敵:伊扎斯拉夫大公、弗謝沃洛德和斯維亞託波爾克(當時兩個弟弟已經去世)。 編年史作者不想透露戰鬥的細節。 他寥寥數語地寫道:"上帝因我們的罪過將波加尼赫人加諸於我們,俄羅斯王子們逃跑了,而波羅夫齊人獲勝了"。 可以推測,俄羅斯人想起以前在草原上的勝利,沒想到會遇到如此強大的對手。失敗的印象如此強烈,以至於首都的居民推翻了伊扎斯拉夫大公(下一章將詳細介紹)。 中央政權的權威遭到破壞,再也無法達到以前的高度。
因此,基輔羅斯滅亡的起點應該是在與波羅夫齊人的第一次大戰中戰敗。
但草原軍隊未能征服雅羅斯拉夫人的力量。 兩個月後,兄弟中的斯維亞託斯拉夫親王為了保衛自己的切爾尼戈夫土地不受波羅夫齊人的侵犯,僅用三千士兵就在斯諾夫河上擊敗了四倍於己的波羅夫齊軍。 之後,沙魯克汗帶著豐厚的戰利品返回草原。
1068 年的俄匈戰爭確定了雙方的力量對比。 雙方大致相當。 以後也是如此:有時是波蘭人獲勝,有時是俄羅斯人獲勝。 進攻方往往是遊牧民族,但也有相反的情況--俄羅斯王子自己入侵敵國領土。
在長達 170 年的時間裡,兩個民族並肩生活,密切接觸,先是敵人,後是盟友,最後成為親戚(但這並不能阻止戰爭)。 俄羅斯歷史上的 "波羅的海 "時期一直持續到蒙古入侵。
庫曼人的第二次入侵發生在第一次入侵的四分之一世紀之後,這次入侵甚至更具災難性。
像往常一樣,它又是以凶兆開始的。 "在同一時期,天空中出現了一個徵兆--天空中央出現了一個大圓圈。 同年,大旱,大地燃燒起來,許多森林和沼澤都自焚了,許多地方都出現了預兆......同年,許多人死於各種疾病,以至於賣棺材的人說,"我們從腓力日到七千肉節都在賣棺材"。 這是由於我們的罪孽,因為我們的罪孽和不義倍增"--史書如是說。
1093 年,弗塞沃洛德大公去世,內訌的威脅籠罩著俄羅斯:已故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兒子和雅羅斯拉夫家族長子斯維亞託波爾克-伊扎斯拉維奇親王的兒子將爭奪王位。 波洛夫齊當時已經非常瞭解茹里科維奇王朝相互關係的微妙之處,並期望在醞釀麻煩的過程中得到好處。 以 Tugorkan 大汗為首的新的部落聯盟成立了。
但謹慎而有遠見的弗拉基米爾寧願把基輔讓給堂兄。 波羅夫齊人改變了進攻俄羅斯的主意,並向新任大公派遣使節,商談和平事宜。 看來,烏雲已經散去。
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出現的麻煩中,最高權力者是有罪的。 斯維亞託波爾克-伊扎斯拉維奇為了顯示自己新地位的偉大,下令抓住庫曼人的使節並將他們關進監獄。
對於這個軟弱無能、反覆無常的統治者,傲慢與恐慌交替出現。 當惱羞成怒的圖高坎發動戰役,圍攻重要的邊境要塞托爾切斯克(Torchesk)時,斯維亞託波爾克立即釋放了囚犯,並請求和平。 但為時已晚--沒有戰利品,波羅的海人是無法回頭的。
於是,大公又一次陷入了 "跳帽 "狀態,儘管他的隨從中只有 800 名戰士,但他還是開戰了。 其他分遣隊也來幫忙,但軍隊還是不夠。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克勸說斯維亞託波爾克繼續談判,但他不聽。
在斯托格納河對岸的波洛夫齊,莫諾馬克再次向他的堂兄提出不要參戰,在不流血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編年史說:"他聽從了這個通情達理的人的建議"。 但斯維亞託波爾克的基輔隨從渴望榮耀。
儘管 "當時河水暴漲",俄國人還是親自向敵人發起了進攻。 按照當時的習慣,三位王子(第三位是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弟弟,佩雷亞斯拉夫爾王子羅斯季斯拉夫)各自率領自己的小隊,他們不是在共同的指揮下作戰,而是各自為戰。 這被協同作戰的波蘭人利用了。 他們首先打敗了主力團--大公團,這樣斯維亞託波爾克和他的部下就逃走了。 然後,他們打敗了弗拉基米爾,接著又打敗了羅斯季斯拉夫,後者在撤退時被淹死。 編年史作者悲傷地寫道:"這一不幸發生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昇天之日,5 月 26 日"。但不幸並未就此結束。
托爾切斯克城還在堅守,但補給已經耗盡。 逃往首都的斯維亞託波爾克派出了一支運糧車隊,但被波羅夫齊人截獲。 九個星期後,被圍困者的處境變得絕望,他們準備投降。
大公希望拯救被圍困的要塞,於是率領一支新軍前去救援。 在浙蘭鎮發生了這場對俄羅斯來說並不愉快的戰爭的第二場戰役。 沒有才能的斯維亞託波爾克敗得更慘。 他只帶著兩個人跑回了基輔,其他人都被消滅、俘虜或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