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二次南方戰役
錦繡俄羅斯:民間傳奇與歷史往事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斯維亞託斯拉夫率領除俄羅斯士兵外還包括佩切內日亞和匈牙利支隊的大軍返回保加利亞(根據我們的年鑑,發生在 971 年,根據拜占庭的資料,發生在 970 年)。
但那裡的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老沙皇彼得退位。 保加利亞人反抗佔領當局,奪取了佩雷亞斯拉夫。 斯維亞託斯拉夫不得不與他們作戰,而這一次的勝利要比上一次困難得多。 在佩雷亞斯拉夫茨的城牆上,"有一個偉大的西夏",俄國人幾乎輸掉了這場戰鬥。 在戰鬥最危急的時刻,斯維亞託斯拉夫不得不對隨從進行勸說(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演說家): "我們這裡已經有牧場了。 兄弟們,朋友們,讓我們鼓起勇氣吧!"。
俄國人確實打敗了他們,然後佔領了這座城市。 保加利亞再次被征服。
看來,斯維亞託斯拉夫成功地完全奪回了失去的陣地。 現在,他準備開始主要的工作:與拜占庭開戰。 王子從佩雷亞斯拉夫茨向希臘人發出資訊:"我想去你們那裡,奪取你們的城市和這座城市"。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裡,變化不僅發生在保加利亞。 君士坦丁堡出現了一位新皇帝,他的所作所為與前任皇帝截然不同。
沙皇女皇是過眼雲煙,在拜占庭王朝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有幾位色彩斑斕的女人,說得誇張一點,是致命的女人。 君士坦丁堡最引人注目的致命女人之一是提奧帕諾皇后。
這位伯羅奔尼撒希臘人是一個普通旅店老闆的女兒。 她是 "那個時代最美麗、最有誘惑力和最高雅的女人,她的美貌、能力、野心和惡毒同樣出類拔萃"--她的同代人利奧-迪肯如是說。
Tsarevich Roman 是君士坦丁-波菲基尼圖斯的年輕繼承人,他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不顧父親的憤怒,與她結了婚。 不久,皇帝駕崩。 有傳言說,他的兒媳為了讓丈夫儘快登上王位而毒死了他(然而,這種流言蜚語伴隨了這個女人的一生)。
於是,提奧帕諾第一次成為了皇后。 年輕的巴西萊斯最終成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統治者。 他的一生是如此充滿活力,以至於在 26 歲時就累死了。 也可能不是死了,而是又被毒死了。 很快,提奧帕諾就成了下一任皇太子的妻子--第二次成為皇后。
尼斯福魯斯(即 "勝利者")-法卡斯被認為是當時最傑出的將軍。 他將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歸還帝國,並在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作戰成功。 誠然,提奧帕諾的新丈夫並不年輕,也不醜陋。 一位當代人寫道:"大頭侏儒,小眼鼴鼠"。 他是一個粗魯、嚴厲計程車兵,他將為國家帶來秩序,威懾拜占庭的敵人。
但治理一個帝國比指揮一支軍隊更難。 我們已經看到尼塞弗魯斯試圖解決保加利亞問題的努力是多麼失敗,結果他給拜占庭帶來了更大的不幸。 全國上下都對巴希略人感到不滿。
於是,提奧帕諾第三次萌生了當皇后的念頭。 她的情人是指揮官約翰-齊米斯克斯,他是尼基福羅斯的侄子。
約翰和他的叔叔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Tzimiskhii "的意思是 "矮子"),但他相貌堂堂,精力充沛,做事果斷。 他被譽為戰無不勝的勇士和出色的指揮官。 在提奧帕諾的幫助下,發動政變並不困難--皇后幫助密謀者潛入皇室寢宮。
起初,刺客們以為計劃失敗了--床上空無一人。 但隨後他們看到尼基福爾睡在地板上。 這位樸實無華計程車兵對此習以為常。 約翰親手砍下了皇帝的頭顱。 (尼基福羅斯的墳墓上後來刻上了這樣的銘文:"你征服了一切,唯獨沒有徵服一個女人")。
然而,齊米斯凱斯比他的前輩們更加狡猾。 他不想成為老謀深算者手中的玩物,於是將提奧帕諾囚禁在修道院中。 第三任皇后從未當上。
現在,斯維亞託斯拉夫有了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拜占庭歲時記》和希臘作家對 970-971 年俄羅斯-拜占庭戰爭的描述各不相同。
在俄羅斯編年史中,斯維亞託斯拉夫似乎一直都在獲勝,而在拜占庭人那裡--齊米斯基斯一次又一次地佔據了上風。 從戰爭的結果來看,也許應該相信希臘人。 卡拉姆津在兩百年前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這場血腥戰爭的描述中,景教史學家和拜占庭史學家的觀點並不一致:前者將勝利的榮譽和光榮歸於俄羅斯王子,後者則歸於皇帝--而且,似乎更加公平:因為戰爭的結局是保加利亞仍然掌握在希臘人手中,斯維亞託斯拉夫被迫帶著少數士兵返回俄羅斯:其後果與他的武器所取得的輝煌戰果極不相符!
此外,希臘歷史學家更詳細、更清楚地描述了所有情況--我們寧願相信事實,也不願相信人民的自我美化,因此不應拒絕他們的奇聞"。
我們也不會拒絕。 但首先讓我們看看《逝去歲月的故事》的事件過程,其中也有很多奇聞異事。 索洛維耶夫可能是對的,他認為編年史的基礎是俄羅斯義勇軍的口頭故事,"他們傳頌著自己的一些功績,卻對失敗保持沉默"。
對戰爭的描述從希臘人向斯維亞託斯拉夫派遣使者開始:"我們不可能抵抗你們,所以向我們索取貢品和你們所有中隊的貢品,並告訴我們你們有多少人,我們將根據你們的義勇軍人數給予貢品"。 因此,不戰而降的巴西萊斯根本沒有這個打算,他只是想知道俄軍的確切人數。 但狡猾的希臘人並沒有就此發動進攻。 斯維亞託斯拉夫把軍隊人數增加了兩倍,說有兩萬士兵。 然而,這個數字並沒有嚇倒拜占庭人。 他們推斷戰場上有十萬大軍。
看到敵人如此之多,德魯日娜驚恐萬分,而斯維亞託斯拉夫的下一句話鼓舞了她: "我們無處可逃,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必須戰鬥。 因此,我們不會讓俄羅斯土地蒙羞,但我們會帶著白骨躺在這裡,因為死人是不會蒙羞的。 如果我們逃跑,我們將蒙羞。 所以,我們不要逃跑,要堅定地站起來,我會走在你們前面:如果我的頭顱倒下了,你們就要照顧好自己的頭顱"。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裡,俄羅斯幾乎每次戰鬥前都會引用這篇教科書式的演說,"死而無憾 "成為我們的主要軍事格言。
"俄國人被處決了,發生了一場殘酷的西夏戰爭,斯維亞託斯拉夫被打敗了,希臘人逃走了"--史書如是說。 王子直接前往察爾格勒,蹂躪小城鎮,"空無一人,直到天荒地老"。
接下來,故事採用了一種明顯的童話形式,使用了一種自古以來一直流傳的民間傳說情節。 惶恐不安的皇帝召集 "男爵 "們開會商議:如何是好? 他們決定考驗斯維亞託斯拉夫的貪婪--送他黃金和絲綢作為禮物。 但王子連看都不看這些禮物一眼。 然後,皇帝送給斯維亞託斯拉夫一件武器--王子非常高興。 回到沙皇身邊後,使者們說:"琵琶將成為丈夫的禮物,因為財富會被忽視,武器會被奪走。 同意進貢"。
此後,編年史作者沒有再講述任何軍事行動,只描述了和平談判,斯維亞託斯拉夫因此從拜占庭人那裡得到了豐厚的貢品,與他們簽署了和平協議,然後回國了。 這在 971 年 7 月 14 日的 "故事 "和合同複述中有所描述。 斯維亞託斯拉夫在其中發誓佩倫和韋萊不再與拜占庭開戰。
也就是說,在俄羅斯編年史家的陳述中,戰爭看起來就像一場普通的--在當時成功的--戰利品戰役。 目的達到了,貢品收到了,可以光榮地離開了。 只是出於某種原因,沒有再提到佩雷亞斯拉夫茨是斯維亞託斯拉夫土地的中心。
關於拜占庭的對抗,作者們的說法就不盡相同了。 其中有兩位--利奧-迪肯和約翰-斯基利茨。 前者是事件的目擊者和直接參與者;後者在近一個世紀後才對事件進行描述,顯然是利用了檔案和其他現已失傳的資料。 這些敘述在許多方面不謀而合,部分還相互補充。
970 年春,斯維亞託斯拉夫率領軍隊入侵拜占庭領土,除了佩切涅格人和匈牙利人之外,被征服的保加利亞人也加入了這支軍隊。 王子穿過巴爾幹半島,佔領了菲利波波利斯(今普羅夫迪夫),並在距離君士坦丁堡 120 公里的地方出現。 在這裡,在阿爾卡迪波爾的指揮下,發生了一場大戰。 希臘軍隊由瓦爾達-斯克利爾指揮。 斯維亞託斯拉夫遭到了失敗,他的多國部隊中的佩切涅日斯基支隊被徹底消滅。 必須拒絕攻佔拜占庭首都的想法。 俄國人退回了多瑙河。
在此,我不能不舉出蘇聯主要歷史學家 B.A. Rybakov 對這場戰役的評價--作為一個例子,說明任何意識形態偏見和眼前的政治條件對歷史科學是多麼災難性(有時甚至是滑稽可笑)。
對於一位高度愛國的歷史學家來說,即使是一千年前的俄羅斯軍隊也可能在戰鬥中一敗塗地,這種觀點是不可接受的。 雷巴科夫寫道:"俄羅斯-保加利亞軍隊中的巴傑納克人和匈牙利人都在顫抖",從而明確指出,俄羅斯人甚至保加利亞人都在 "顫抖"。 這項研究是在蘇保友好的年代撰寫的,因此科學家一般都儘量避免談論俄羅斯征服保加利亞王國的話題。
院士在談到斯維亞託斯拉夫時寫道:"......他在多瑙河和巴爾幹半島背後的行動顯示了與保加利亞人民的友誼和團結,斯維亞託斯拉夫幫助保加利亞保衛首都、沙皇和政治獨立,使其免受拜占庭的侵犯"。 在我看來,這是政治策略的真正傑作。
拜占庭人無法取得成功,因為齊米斯凱斯被迫將軍隊調往小亞細亞,那裡被推翻的皇帝尼基福羅斯的支持者已經起義。
俄羅斯與拜占庭的戰爭一度陷入低潮。
在保加利亞首都大普雷斯拉夫,新沙皇鮑里斯(Boris. 薩姆-斯維亞託斯拉夫在佩雷亞斯拉夫茨安頓下來,繼續向拜占庭發動進攻。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 971 年 4 月,約翰-齊米斯克斯終於決定結束這種情況。 他親自率領大軍,用 300 艘船組成的艦隊封鎖了多瑙河,使俄國人無法離開。 皇帝希望將敵人消滅得無影無蹤。
事實證明,這項任務十分艱鉅。 普列斯拉夫希臘人抓住了他們,俄國支隊從那裡趕走了他們,俘虜了保加利亞沙皇,但隨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困在多羅斯托爾要塞(今西里斯特里亞),斯維亞託斯拉夫把基本部隊撤到了那裡。
經過三個月的圍攻,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 戰鬥沒有分出勝負。 斯維亞託斯拉夫中箭受傷後,俄羅斯人撤退到一個要塞,但希臘人也被射殺。
拜占庭作家提供了許多關於圍攻多羅斯托爾的奇怪細節。 利奧-迪肯斷言,俄羅斯人擅長徒步作戰,根本不具備騎兵作戰的藝術。 (這是可以相信的,因為維京人最初並不是騎兵,儘管與遊牧民族的連續小規模戰鬥應該教會基輔省的騎兵戰術)。 羅斯人也不知道如何抵抗拜占庭人的投擲器。 歷史學家寫道:"每天都有斯基泰人死於石塊的打擊"。 但在徒手搏鬥中,他們是不可阻擋的:"野獸般狂暴的豺狼人狂奔著,咆哮著,像著了魔一樣衝向羅馬人"。
戰鬥結束後,被圍困者在眾目睽睽之下 舉行了一場以人祭祀的 "三日祭 "於是,當夜幕降臨,月圓之夜,斯基泰人來到平原上,開始撿拾他們的屍體。 他們把死人堆放在城牆前,生起許多火堆焚燒,同時按照祖先的習俗,刺死了許多俘虜,有男有女。 在完成了這一血腥的祭祀之後,他們又勒死了幾個嬰兒和公雞,將他們淹死在多瑙河的河水中"。
在經歷瞭如此血腥的殺戮之後,雙方都樂於求和。 皇帝不再希望將俄國人消滅得無影無蹤;斯維亞託斯拉夫也意識到自己無法守住保加利亞。
和平的條件是光榮的:倖存計程車兵帶走了繳獲的戰利品,甚至在路上從希臘人那裡得到了食物;基輔和君士坦丁堡之間的貿易也得以恢復。
然而,這場戰爭的勝利無疑是拜占庭贏得的。帝國不僅擊退了來自北方的進攻,還擴大了領土,征服了敵對的保加利亞。 斯維亞託斯拉夫不得不放棄以多瑙河為中心建立政權的計劃。
也許一段時間後,這位好戰的王子會集結新的力量,再次試圖實現自己的意圖,然而他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