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集結土地和準備工作
錦繡俄羅斯:民間傳奇與歷史往事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然而,奪取基輔並不是統一者的最終目標。 在恢復與君士坦丁堡-薩爾格勒(即 "城中之王")的貿易關係之前,沿河路線毫無意義。 這種貿易不僅要永久化,而且要更加有利可圖。 奧列格在位期間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為這項關係到新生國家福祉的不朽任務的最後階段做準備上。
這位偉大的親王("親王 "很快成為地區總督)的一切努力都服從於這一主要目標。
首先,必須保證最初擴張點的安全,同時也要保證河道終點--諾夫哥羅德--的安全。 我們知道,奧列格曾留下一支隨從隊伍,諾夫哥羅德人每年要為此支付 300格里夫尼亞(約合 60 公斤)銀子。 正如我已經寫過的那樣,根據斯堪的納維亞傳奇中的一個故事所提供的瓦蘭吉亞人工資的大致支付標準,這筆錢大概可以養活 100 到 300 名戰士。 駐軍規模小的原因可能是諾夫哥羅德人沒有想到要反抗奧列格,他們自己也對過境路線的統一感興趣。
與波蘭人的近鄰作戰則更為困難。 正如卡拉姆津所說,"在那裡,在陰鬱的森林中,德列夫利亞的猛士們享有自由",這些不參與河上貿易的森林居民沒有理由服從基輔。 然而,他們住得很近,一定會用他們的 "陰鬱 "和 "兇猛 "來糾纏波蘭人。 有必要讓這個不安分的部落服從,在那個時代,服從的象徵就是繳納任何貢品,哪怕是象徵性的貢品。
奧列格以一次懲罰性的遠征開始了他在新地方的定居生活,對德拉夫里亞人進行了適當的 "折磨",並徵收了一筆不小的稅款,而且是相當可觀的稅款--"煙燻貂"(貂皮是最昂貴的毛皮之一)。 當可怕的奧列格統治基輔時,德列夫里人表現得很平靜,但他們並沒有忍受壓迫。 創始人的繼任者仍將與這個森林王公國有很多麻煩。
與河流部落--北人和拉迪米奇人--沒有發生戰爭,因為他們根本不反對受基輔的控制。 奧列格向北方人徵收了 "簡單的貢品";謹慎的拉迪米奇人同意向哈扎爾人和基輔人交納 "兩個拉爾的什拉吉",即每個犁頭兩個銀幣(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時這個部落的生活與其說是狩獵,不如說是耕作,並將收穫物賣掉換錢)。
據史書記載,奧列格於 883 年征服了德列夫里人,884 年征服了北方人,885 年征服了拉迪米奇人。 歷史學家 Kliuchevsky 認為這個年表的準確性值得懷疑,但王子很有可能真的是每年出征一次(後來,這些每年前往鄰近地區的進貢活動將以 "Polegya "的形式出現,關於這一點的演講將在後面進行)。
其他斯拉夫部落長期抵制基輔的霸權。 例如,維亞提克人最終在一百年後才投降。 然而,奧列格幾乎沒有把征服北方領土當作一項重要任務。 王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西南部。
那裡出現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嚴重問題。《逝去的歲月》中寫道:"6406 年(898 年)。 烏戈爾人走過基輔的山,也就是現在的烏戈爾斯卡亞山,來到第聶伯河畔,變成了vezhami"(即帳篷)。
烏戈爾人或馬扎爾人,即現代匈牙利人的祖先,在更強大的佩切涅格人的進攻下,暫時佔領了整個第聶伯河下游地區,正如我們所見,他們來到了基輔。
奧列格究竟是如何擺脫馬扎爾人的威脅的,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如果我們相信匈牙利編年史,那麼烏戈爾人的首領阿爾莫什圍攻了基輔,在得到了一千匹馬和一萬銀幣的豐厚贖金後才離開。 我們的資料中對此一無所知。 歷史學家 Vernadsky 認為,烏戈爾人已經被擊潰,因此向西逃跑了。 卡拉姆津則謹慎地寫道:"奧列格是友好地錯過了他們,還是用武力擊退了他們,我們不得而知"。
不管怎樣,"烏幹人事件 "持續了數年,並對基輔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部落從俄羅斯西南部前往潘諾尼亞(匈牙利不久將在那裡建國)時,途中削弱了斯拉夫部落克羅特人、提維爾特人和杜萊布人的力量。 這讓奧列格佔了不少便宜。 在攻擊了馬扎爾人之後,他又將這些族群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總的來說,奧列格需要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來準備他的主要行動,其成敗取決於這個年輕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