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仰慕長生劍客的刀客
靈氣枯竭,我在人間萬古長生 時月風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刀客一身紫衣,亂髮披散,面龐看著有些狂野。
一雙眸子炯炯,於船上諸多客人身上掃視一眼後,道,
“這孟津水妖作惡多端,大虞河神根本鎮壓不了它,我等也知船家以活牲畜祭祀可不受其害,但這段水域外的十里八鄉百姓呢?”
“水妖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它強迫這十里八鄉的村民以孩童祭祀,否則屠戮一方,村民被逼無奈,只能取孩童祭祀之。”
“我與穆兄聞此,特來除妖。”
“還望諸位見諒。”
話落,紫衣狂放的刀客抱拳,抽刀而出,踏水而落。
鏘~
刀芒乍現,一線白光忽閃,匹練刀光濺落至湖面。
一白衣劍客、一紫衣刀客,齊齊斬向虞水河中的巨鼉。
而船上人聞之,也有不同想法。
有感懷於此言者,“水妖作祟,妄以孩童性命祭祀,如此令人髮指的原始行徑定當誅之。”
“俠士英勇無雙,此戰必勝。”
能與劍客、刀客產生共鳴的多是書生、江湖武者。
書生飽讀聖賢書,自是知曉大義,深知水妖之禍無窮;武者一腔熱血,義字當先,但無劍客、刀客那般了得的輕功,能踏水而行,不敢貿然下水。
也有擔憂自身者。
商人、船伕以及尋常百姓為多,更講求獨善其身。
心間不斷暗道被這兩個魯莽武夫所連累,晦氣不已。
可話說回來,也只能祈禱兩個江湖武夫能成功斬妖。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裴安只是靜觀望這一幕,他自然能看得出來,那兩名武者皆是先天之境,煉得一口先天氣,真氣沛然,化作刀氣劍氣,可斬金斷鐵。
然這畢竟只是凡俗的力量。
而巨鼉得靈氣淬體,體比金剛更甚。
刀氣劍氣能傷其皮肉,但傷不了筋骨。
且巨鼉力大無窮,又佔據虞水地勢之利。
對兩名先天武者的斬妖一事,裴安持悲觀態度。
“道士,那巨鼉吞了不少人,身上冤魂不散,煞氣纏身。”乘黃落在肩上。
它為瑞獸,可觀靈氣、煞氣。
那巨鼉食人不少,煞氣纏身。
若非靈氣枯竭時代,早有練氣士下山一劍除之。
“這惡妖確實當誅。”
裴安頷首。
卻見這孟津段虞水域江面上。
劍氣縱橫!
刀光捭闔!
兩尊武者身影踩水騰空,劍式凌厲大氣,刀法更是磅礴渾厚。
身影交錯,不斷斬擊在巨鼉身上,鏗鏘作響,金鐵交擊聲清脆響亮。
“驚雷劍訣!”
“妖孽授首。”
白衣劍客輕喝一聲,施展出一門上等玄妙劍招。
劍身迅若雷光,劍氣上更是夾雜著炸裂力量。
“驚雷劍訣,這位原來是驚雷劍派的少俠。”
有武者道出白衣劍客的身份,不由得傾佩。
江湖就是這樣,一門絕妙招式即可作為鎮派底牌,也容易從招式特點中看出其背景來歷。
但可惜!
這白衣劍客的驚雷劍訣殺傷力驚人,可他施展起來並不圓滿,出現些瑕疵,暴露出缺點。
巨鼉硬生生吃下這一劍,背部鱗甲炸裂。
露出一道駭人的傷口。
“吼~”
吃痛咆哮聲響起,巨尾似重錘般甩來,落在收劍不及時的白衣劍客身上,哪怕有真氣護體,也直接被重重錘飛,胸膛凹陷,狂吐鮮血,跌落水中。
“穆兄!”
紫衣刀客見狀,連忙捨棄進攻,踏水落下,將跌落於江中的白衣劍客抱起。
巨鼉靈性不低,竟抓住這忽閃而逝的機會。
它身子騰空躍出水面,張口血盆大口向紫衣刀客咬去。
眼見紫衣刀客與白衣劍客兩人即將喪命於巨鼉之口。
船上的眾人更是心臟都卡在嗓子眼裡。
緊張惶恐得說不話來。
咻~
恰此時此刻。
江面上一道水柱憑空浮現,將刀客與劍客托起,讓巨鼉咬空。
刀客見狀,連忙踩水上船,將身受重傷的劍客放下,而後徑直來到裴安身前,抱刀俯身,
“恕秦野有眼不識仙人在,多謝道長出手相救。”
眾人也這才意識到裴安練氣士的身份。
既為兩位武者鬆了口氣,也期許敬仰的望著裴安。
“俠士不必客氣!”
“水妖作祟,為禍人間,自當誅殺,豈能見兩位年輕俠士這般抱薪火者而凍斃於風雪之中。”
裴安將刀客秦野扶起身。
這一言也讓船上一些商人、船伕都心生愧疚。
刀客秦野、劍客穆浪都是為眾生抱薪火的俠士,斬妖除魔,匡扶正義,怎可使之凍斃於風雪之中。
“仙長盛譽了。”秦野大義凜然道,
“長生劍客曾曰,我輩習武之人,天下安平則一人一劍一壺酒,逍遙天地,醉在其中。”
“若人間動盪,則一人一劍,盡天下不平事,肅清寰宇,以證武道。”
“我只是踐行長生劍客所言,離長生劍客這種真正俠士還差得甚遠。”
嗯?
繞了一圈竟繞到自己頭上了。
裴安莫名覺得臉在發燙,心裡摳出一套三室兩廳。
仔細一想,自己真有說過這句話嗎?
好像沒有吧!
“敢問這長生劍客是何方神聖?”裴安故作不知。
“仙長是山上練氣士,自是不知我大虞江湖事。”
“這長生劍客乃是在下一生最為敬慕之人,也是大虞武道的神話,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並非那妖孽般武道天賦,而是那份逍遙灑脫,好似天下謫仙人下凡歷練,自在狂放不羈。”
刀客秦野述說時,眼裡彷彿綻放光芒,
“我秦野此生都在奉行長生劍客所言,走他的路,願有朝一日能追上他的步伐。”
裴安更是啞然失笑。
不曾想,迷弟就在面前。
“那俠士可知這長生劍客身在何方?”
“不知!”秦野搖頭,嘆氣惋惜,“聽說長生劍客去尋仙了,五年來音迅全無。”
裴安可以確定!
秦野並未見過自己,不識他面目。
再者,對方所奉行的話,許多都不是出自於他口。
就好比“子曰”“子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