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碳基電池?

以前怎麼從來沒有聽說華夏有這項研究?

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池技術不是鋰電池嗎?世界各大強國都在發展鋰基電池技術,國際公認的鋰基電池才是能源儲存的未來,華夏什麼時候開發出新的能源儲存方式了?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

換賽道也不告訴一聲,不會過於先進、不便展示嗎?

臺下的科技企業大佬們一片譁然,採訪區的記者們紛紛高高的舉起手希望得到提問的機會,閃光燈咔嚓咔嚓響個不停。

李部長接著說:“請大家靜一靜,碳基高能電池,我們把它命名為華能一號,它的具體效能引數大家可以看大螢幕。”說著,工作人員開啟了早就準備好的電子大屏。

當華能一號的具體引數顯現在眾人眼前,瞬間就引發了一陣劇烈的騷動!

華能壹號基片引數:

直徑20mm、厚度3mm,重0.2g

可充電容量為50000AH

充放電效率為99.9%

反覆充放電一萬次無衰減

最快充滿電速度60秒鐘

可耐低溫零下100℃至高溫600℃

可串聯或並聯組合成不同的電池組

預計華能一號基片的價格為25元/片。

……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華夏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科技,李部長,您不是在開玩笑嗎?”說話的是夢想集團的柳智,柳智一直不相信華夏的科技水平,認為歐美才是人類科技水平的最高點,以前做過很多吃飯砸鍋的事。這次大會工業部李部長直接爆了一個大新聞,柳智還認為這只是戰略忽悠局的PPT,是要帶偏米國的研究方向而出的盤外招。

華能一號電池的各項引數,無論是充放電效率,還是單位電容量,還是價格,都遠遠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電池。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華能一號電池的充放電損耗只有0.1%左右,也就是說存進去100度電,就能放出99.9度電,幾乎沒有損耗,這是現階段所有電池都達不到的資料。

體積這麼小、重量這麼輕的華能一號,一片竟然有五萬毫安的電容量,僅僅一片就可以有現在主流的智慧手機電池容量的十倍以上。

這意味著,以後智慧手機將更輕更薄,續航能力更久,以前每天至少一次充電的智慧手機,現在可以續航十天不用充電。

現在最先進的比雅迪刀片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80Wh/kg,而華能一號的能量密度竟然達到了10000wh/kg,幾乎是五十倍以上的差距,而且華能一號體積更小,造價更便宜。

鋰金屬早就貴的沒邊了,碳多便宜,地球上到處都是。

主流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在五百公里,如果華能一號是真的,那麼就意味著同等重量下,使用華能一號的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達到兩萬公里以上。

赤道的長度是多少來著?以後電動汽車充滿一次電可以跑半個地球那麼遠了?

柳智像失了智般,問出了不合身份的一句質疑:“連米國、倭國都沒有研究出來這麼先進的技術,華夏憑什麼?”

李部長像是回應柳智的話,說:“大家可能還有疑問,現在請大家放心,我們已經生產出華能一號的樣品了,在場的每一家企業都可以領十枚樣品回去,可以自己檢測華能一號是否達到引數資料。如果有需要訂購的企業,可以來燕京商務部洽談,2024年的元月一號開始正式預售。現在散會,請大家憑藉參會證領取華能一號樣品基片。”

此時距離大會開幕也不過才半個小時,李部長已經宣佈散會了,這還是中央組織的動輒好幾天的嚴肅的大會嗎?之前類似的大會不得好幾個領導發言致辭?不得開個好幾天?

不管第四屆華夏高科技產業大會後續如何,各科技公司的老闆領到屬於自己的華能一號樣品之後,都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企業總部,準備檢驗所謂的儲能電池產業的革命是否是真的。

其實工業部李部長在人民大會堂的官方發言,是很嚴肅的事情,沒人會懷疑官方會開如此驚天大玩笑,實在是華能一號的效能引數讓這些科技界的大佬們難以置信。

在這次科技大會之前,華夏高層就已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討論。

有長老建議華能一號要慎重對待,這種先進的電池技術應該保密,絕對不能隨意的透露給外界,就算要應用這個技術,也必須先在軍隊裡使用,然後控制在國企、央企裡開展,技術也必須留在國家手裡,不能擴散出去,華夏以前吃過很多這方面的大虧,不能重蹈覆轍。

還有的長老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在有了這種先進的技術,就應該馬上全面推廣,勢必要把華夏的科技產品全方位的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

有參會的科學家說,短期內不用考慮技術擴散的問題,因為碳基電池雖然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大規模商業化製造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的催化劑,製造這種催化劑的礦物目前只有華夏有,外國就算拿到碳基電池樣品,也最多隻能在實驗室製造,價格高昂產量還低。

最後高層拍板決定,華能一號要全力生產、全面供應,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一視同仁,在滿足華夏自己的需求之後,還可以供應國外。

高層說,一定要相信華夏民企的競爭力,還舉了一個航母阻攔索的例子。

航母的艦載機是戰鬥力的保證,沒有阻攔索,飛機就不能降落,航母也就是個擺設,沒有戰鬥力。當年華夏第一艘航空母艦齊魯號,就曾經受困於阻攔索。

一根阻攔索造價上千萬,米國曾直言, 華夏10年都造不出!而華夏打破西方壟斷,研發到試驗成功僅用了四個月,確切地說,研發只用一秒,試驗用了四個月,宣告研製成功。

華夏曾經試圖從大毛和二毛國購買阻攔索技術,但二毛國早已拆解賣光,大毛的阻攔索自己都不夠用。不得已轉向米國,而米國獅子大開口,要價每條1000萬美元。

華夏政府只能寄希望於國內的科研機構和國營、民營企業來攻克阻攔索的技術難題,於是華夏政府釋出了招募令。

這時阻攔索的技術引數落到冀省一家制造鋼索的公司--巨能集團手上,公司領導一看怎麼這麼眼熟呢,然後就聯絡了政府,說自己倉庫裡有幾千根,拉去一測試還真的就成功了。

之後調查發現原來這家公司一直給米國生產這種鋼索,只是根本不知道米國是用在航母上的,以前被卡脖子,現在反卡了米帝脖子,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又少了一顆。

還有順風快遞公司的用來送快遞的雙尾蠍無人機,載重2.8噸、航程八千公里,直接被軍方徵用,升級為遠端無人戰略轟炸機。

現在,把華能一號提供給所有願意使用的華夏企業,一定會讓華夏的科技企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以能源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否能在華夏率先掀起,就在此一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