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漢帝國現狀

對劉備來說,張和離開的時間並不算長,也就一年的時間。

可整整一年了無音訊,換了誰都要擔心。

偶爾邀請兄弟來喝酒,少不得每次都要數落他幾句。

以張和的功勞,不異域封王的話,如今已經在長安享福。

當然也未必,畢竟他能力那麼大,按照劉備的想法,可以讓他開發大東北,或者大西南。

當然在正常人看來,這相當於貶職。

不過張和都那麼坐不住,那也沒必要非要去異域建國,幫忙大漢開發新疆域也是一樣的嘛!

只是他繼續留下來的話,怕是就有一些人有些害怕了。

尤其張和的功勞,繼續這樣建功下去,也不知道要怎麼封賞才好。

異域封王的最佳的選擇,這是大家都認可的,只是對張和來說是最不公平的。

畢竟朝廷幾乎沒有為他西征,提供給過多少幫助。

保留二千親衛的裝備,甚至拿出一些錢糧物資,在劉備看來,就如同打發人一樣。

“建國了?哦,還有那邊的地圖,地貌和距離都有繪製得很好,直接派兵打過去都不成問題了.”

劉備看完信函,然後拿出附贈的地圖。

這是張和親自繪製的地圖,把從西域到新漢城的位置都標註出來,甚至還有河流和山脈。

再加上地圖比例尺,理論上就這這個地圖帶兵打過去,問題都不大。

不過劉備卻是不想打過去,在他有生之年,向西大概打到印度左右就好。

繼續向西推進,直至與張和的王國接壤,要說不是不行,或許張和那邊也有這個打算。

二代之間要說多少還有些感情,三代或許就淡薄,或者有別的想法,四代更不必說。

花二十年打過去,五十年第二代可能都沒退下來,到時候偌大的王國迴歸大漢。

相當於大漢幾乎幾乎沒什麼成本,就擴土數千裡。

“這河流那麼少,氣候那麼幹旱,在那邊建國不受罪嗎?”劉備感慨。

雖說也是有山有水有森林,可面積還是太小,河流的流量不太夠,還有旱季的情況。

能耕種的地方一定很好,人口上限也不高,難怪以前都沒有打過去。

就算大秦那邊多麼富饒,環境多麼好,可沿途若是不適合大規模發展,那麼就無法作為後勤基地。

單純從大漢這邊運輸補給過去,路上的消耗也是非常嚴重。

不是誰都有張和那行軍能力,一年多已經把安息滅掉。

換了別人要行軍要打仗,最多就走到一半。

夏季最炎熱的兩個月,到底要怎麼度過都是個問題。

“要說班超也是抵達過印度的……”劉備來到地球儀這邊,當然還有朝廷儲存下來的,班超出使西域的地圖。

從路線圖來看,顯然是抵達過印度那邊,為什麼沒有考慮把印度打下來?

因為從西域抵達印度,同樣需要很長的補給線,還是說他沒有考慮過,從南方過去印度?

南方同樣的蠻荒,問題這邊的氣候還能接受,主要是水源充足。

只要把南方開發出來,然後逐漸向西推進,抵達印度會輕鬆許多,至少補給線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畢竟可以從益州和交州同時獲得補給,若不行,還能繼續開發中南半島。

以前不知道,那麼就沒有想過遠征西域,或者開發南方。

現在有這世界地圖之後,給了滿朝文武很多的開拓思路。

單純的開疆擴土,只能滿足皇帝的虛榮心。

可若能居住並且發展,價值就不同了。

隨便過去一兩個族人,可能二十年,三十年以後又是一方地主。

到時候不僅不需要本家照顧,甚至能夠反饋給本家。

可這邊不能居住,還要從本家不斷吸血。

世家豪族也不是傻子,一兩年可以陪你玩玩,長期這樣傻子才做。

不僅不做,還要逼得皇帝下個罪己詔,不再繼續開拓。

皇帝下了罪己詔,基本也沒有臉面繼續開拓,就算還有這個想法,也能揪著這段黑歷史勸說。

也就是有這世界地圖作為基礎,如今大漢要開拓,權臣基本就沒有反對的,甚至還很熱衷。

實際大家都忽視,或者故意忽視幾個問題。

世界地圖是張和給的,禦寒手段的提升是張和做的,大漢醫學院是張和先開設的。

禦寒手段的提升,使得大漢能繼續向北探索,在更寒冷的地方生活。

醫學院研究中成藥,保證士卒在南方的時候,可以更好的避免蛇蟲鼠蟻,應付各種突發情況。

嚴格來說還有大漢科學院,這裡新技術源源不斷的出現。

很多技術,都是張和開了個頭,然後大家沿著這個思路進行擴充套件。

就說炸藥玩意,使得開山修路變得更輕鬆,不僅節省人力,也提升完工速度。

繼續下去,關中進入漢中會變得更輕鬆,同時漢中進入武都也會更輕鬆。

在這個基礎上,後續陸續把進入益州的通道拓寬出來,入蜀也會更容易。

蜀道不難,那麼朝廷對益州的掌控也就更高。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交州這邊。

當然,交州不僅可以走南四郡,走水路過去或許會更方便一些。

交州到吳郡的水上商路,如今正在開拓。

原本一些沿海縣,如今因為往來的船隊在這裡駐紮休息,而變得逐漸繁華起來。

這一切的一切,背後都有張和的影子。

有時候劉備甚至覺得,張和來當皇帝,或許華夏能更快速的發展。

可自己的血統和立場,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

張和異域封王,真正鬆了口氣的還是劉備。

“派人過去,把朕的三個義弟叫過來!”劉備下旨。

大概是傍晚的時候,關羽、太史慈和張飛陸續過來。

就這個時間點,三人還以為是劉備招呼自己過來喝酒。

只是想想也不是,三天前才喝過,主要明天也不是休沐日。

基本幾兄弟喝酒,都是在休沐日前一天進行,喝完之後,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怕。

既然如此,那麼就是有急事,不免急忙過來。

“大哥,可是有什麼急事?”三人抵達,張飛過來詢問。

不是正規場合,三人依然稱呼劉備為大哥。

這是劉備要求的,他不希望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皇帝的立場不允許他感情用事,劉備也清楚這點,可他就是不爽這樣!

“五弟派人來信了,他已經在異域安頓下來,甚至滅掉了那安息帝國.”

劉備拿出張和信件,笑著交給他們三個。

三人也一直擔心張和的情況,聞言立刻湊了過來。

仔細看了半天,終於鬆了口氣。

有輿圖,以後過去也不難,只是看著地形,從西域過去的確不太方便。

“五弟不愧是五弟!”關羽感慨,太史慈和張飛點了點頭。

都是宿將,自然清楚從西域一路過去,能在秋季就安定,並且建國是多麼不容易。

“大哥,這信件可以給俺不?”張飛請示,“俺那兩個侄兒,一定會很高興的.”

張飛為了發展張氏,自然是要留下來,把家業給經營好。

尤其張和離開,張氏商行暫時交給張飛照顧,等張瑞長大,再交給他來經營。

至於張珩,張和這一脈還要靠他發展起來。

長子張珩和三子張瑞留了下來,主要是他們兩個已經長大,開始懂事了。

次子張瑜是嫡長子,是張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自然是要跟著過去的。

剩下幾個孩子年紀太小,他們的母親放心不下他們,於是只能帶走。

父母離開一年,兩人從一開始時不時哭鬧,到現在逐漸獨立起來。

可張飛很清楚,他們心裡還是很想念父母的。

現階段沒辦法,以後條件允許,找時間過去一兩個月再回來也沒什麼。

實際按照張和現在的疆域,南部其實有水路可以抵達。

海船的技術進一步提升,最多二十年,基本可以乘船過去。

不過就路途而言,未必比得上從陸路過去。

“當然可以!”劉備當即把信函交給張飛,輿圖就留下來。

至少也要復刻一份留檔,否則想要知道西方實際情況,都沒有參考資料。

“話說回來,今年也開春了,你們三個負責的方向,也不要慢了.”

四兄弟閒聊幾句後,劉備少不得叮囑幾句。

年底三人回來述職,如今開春,自然要重新到前線監督。

到三人的地位,已經不怎麼需要親自到前線,畢竟四平四安將軍才負責實際的攻打。

“我這邊快不了,沒辦法!”張飛無奈的說道。

他負責鎮西,主要負責青海這邊的羌人。

可高海拔這環境,需要士卒駐紮一段時間,逐漸適應下來才行。

“儁義那邊大概也快不了……”關羽想了想,張郃負責鎮南,如今帶著徐晃和黃忠在開路。

他們面對的,基本都是蠻夷和野人,難度不大,可環境卻不太好。

“我這邊,今年大概能滅掉扶余.”

太史慈回道,烏桓已經全面投降,開始進行漢化。

鮮卑那邊,說到底還在一點點推進,透過不斷建造營寨,來擠壓鮮卑的活動範圍,這需要時間。

去年主要是收服烏桓,然後滅掉高句麗,扶余的話時間有限,還沒來得及全面征服。

“我這邊,張燕已經順利登陸倭國,今年先把九州島給打下來.”

關羽表態。

要說大家的進度,扣除張飛算不可抗力,推進速度都挺快的。

不過與張和的進度比起來,大家都顯得慢了不少。

好在也不會糾結這問題,這也不會去與張和比。

“有什麼困難嗎?”劉備追問。

“物資不足!”眾人回道。

至於後續的教化,以及人口的搬遷,這些不需要他們頭痛。

“朕儘快解決!”劉備點頭。

扣除張飛那邊需要的物資最少,其他三個方向都需要物資。

去年調配過一批物資給張和,突然開了四路大軍,於是物資有些匱乏。

入秋後,大量物資已經陸續就緒,只是前線消耗太快……

好在也並不是沒有好的反饋,至少地盤更大了,同時更多夷狄戎蠻選擇投降。

尤其是南方,幾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開發出來。

沒有山越的騷擾,更多的地方被開發出來,自然也就能允許更多的百姓,到南方那邊定居。

要說文官這邊最大的痛苦,就是大漢人口方面的問題。

不管多麼鼓勵生育,生下來就給田地什麼的,婦女到底要懷胎十月才能生育。

按照張和的意思,為了保證母親的健康,最好是十八歲才開始生育。

更別說生下來,還要等十幾年才能成丁。

以前總覺得人口多安置不下來,如今倒是反過來,只能說大漢的確是越來越繁榮了……

本來想著今天一更的,專門寫了三千字……

後來發現這一章太水,發一章對不起大家,於是又寫了一章。

新書可能明天發,也有可能後天,希望各位能幫襯一下。

就算你們不看,新書期幫忙點點,確保一下追讀也好,現在這裡謝過了!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