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隨和衛士來到了皇宮,正好被萬彧給攔住。萬彧對那名衛士說:“兄弟,麻煩借過一下,我有幾句話想和他說。”衛士往皺起眉頭,剛想要拒絕,就被萬彧往自己手上塞來了一樣東西。衛士來摸了摸,不是金子就是銀子,頓時心中大喜,樂呵呵地對萬彧說:“萬大人最好快點說,小的還要去覆命呢。”萬彧點了點頭說:“曉得曉得。”衛士見狀,便走到了一旁。
萬彧見衛士走到一旁後,便笑嘻嘻地對寧隨問:“不知岑昏兄弟被陛下叫來所為何事?”寧隨心想:“看他這樣子,想必是有事求我。也罷,我且裝瘋賣傻,看看他如何說話。”於是搖了搖頭說:“我也不知道,不過陛下叫我來,想必一定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萬彧又說:“實不相瞞,我這裡正好有一件事情想請岑昏兄弟你幫一下忙。”寧隨心想:“果然如此,正好,我可以賣個人情給他,說不定對我日後有幫助。”於是便問:“什麼事情需要我幫忙?”萬彧說:“其實也就一句話的事情。我希望你能勸說陛下,讓他下定決心,殺掉濮陽興和張布二人。”寧隨不禁一愣,問:“難道陛下沒有處罰他們嗎?”萬彧嘆了口氣說:“那倒沒有,只是陛下太過善良,只是將他們二人遷徙到廣州。我尋思,就這樣放他們離開,他們未必會感恩戴德,還很有可能會在日後反撲一口,因此要趁早除掉,以絕後患。”寧隨問:“那你向陛下勸諫不就行了,又何必要我去勸諫。”萬彧心想:“理由我是不能說的,只好胡編亂造一個。”於是說:“我勸諫過,可陛下不聽,我也沒有辦法。所以只好請你幫忙了。”寧隨心想:“我雖然與濮陽興和張布他們二人沒有什麼過節,不過他們二人確確實實會阻礙到我的計劃,必須趁早解決才行。”於是對萬彧說:“行了,我知道了,我會向陛下勸諫此事的。”萬彧說:“那就拜託了。”接著,寧隨便和衛士一同進宮去了。萬彧看著他們,心想:“我也不能把寶全部押在他身上,先看看情況再說吧。”
寧隨進了宮,來到了孫皓面前。寧隨問:“叫我來是有什麼事嗎?”孫皓點了點頭說:“那當然,此番真是多虧了你及時告知了濮陽興和張布二人的陰謀,不然的話朕就慘了。”寧隨不屑地說:“我這也只是權衡利弊後所做出的決定,並不單單是為了你。”孫皓哈哈一笑地說:“朕自然知道。不過你終究是幫了朕。說吧,你想要什麼,只要是在朕能力範圍之內,朕都可以答應你。”寧隨說:“你要是真想幫我,就發兵攻打魏國,幫助我恢復大漢吧。”孫皓說:“這件事情急切不得,我之前不也告訴你了嗎?我們東吳的情況非常的糟糕。”寧隨接話說:“正是因為情況非常的糟糕,所以才需要一場勝仗來穩定局勢,不是嗎?”孫皓沉思了一會兒,心想:“他說的也不無道理,眼下的確需要一場勝仗來穩定東吳的局勢。”於是點頭說:“你說的有理。”寧隨又說:“還有一件事想問一下你。”孫皓問:“什麼事情?”寧隨說:“你真的打算就這麼放過濮陽興和張布二人嗎?”孫皓說:“不然呢,朕之所以會在這個位置上,他們二人也是出了許多力的。雖然他們現在已經不支援朕,甚至想要廢掉朕,但是朕是不會忘恩負義的。”寧隨盯著孫皓說:“你真是這麼想的?”孫皓心想:“這自然是假的,只是我眼下必須要表現出寬宏大量的態度,好以此籠絡人心才行。”寧隨盯著孫皓一會兒,心想:“我雖然還不怎麼了解你,但是就事論事,通常沒有哪個帝王會容忍這種犯上作亂的臣子的。除非有什麼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應該是濮陽興和張布二人的勢力極大,才不得不將他們發配到廣州吧。不過……”於是對孫皓說:“到廣州的路上難免會有些崇山峻嶺的,若是遇上些土匪山賊也不稀奇吧。”孫皓一驚,問:“你想說什麼?”寧隨說:“沒什麼,隨便說說而已。”過了一會兒,孫皓才說:“多謝你的提醒。”寧隨搖了搖頭說:“我什麼也沒說。”孫皓哈哈大笑說:“好,好啊——這樣吧,你此次舉報有功,朕也不能不賞,就讓你做個衛尉,統率衛士護衛宮中如何?”寧隨心想:“這倒是個能一直待在他身邊的辦法。正合我心意。”於是答應了下來。孫皓則心想:“這傢伙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我是最忠心的,再加上他的武功高強,用他來守衛宮中是最合適的。雖然我一開始就有這想法,但是那時他寸功未立,貿然讓他做衛尉,只會引起別人猜忌,如今正好藉著他立下功,讓他做衛尉,想來那幫人沒有理由反對——至於濮陽興和張布二人,他說的也的確沒錯,留著他們二人始終是禍患,雖然我想過讓他們二人就這樣在廣州自生自滅,但是變數太大了,若是在半路上派人截而殺之,倒是能省下不少心。之後我再裝個樣子,為他們建個墓立個碑,一樣也能拉攏不少人心。”主意已定,便讓寧隨退了下去。
寧隨出得宮門,萬彧迎面走來,問事情怎麼樣?寧隨想了想,便說:“事情應該算是完成了一半吧。”萬彧不解。寧隨又接著說:“此間可不是說話的地方。”萬彧立即明白,邀請寧隨來到了自己府上。
寧隨來到了萬彧的府上。二人在客廳上席地而坐。萬彧又問:“好了,你說吧,事情怎麼算是完成一半了?”寧隨說:“我已經暗示過陛下了,陛下也的確有過那個心思,只是不知道陛下會不會動手而已。”萬彧聽後問:“那你估摸著陛下有幾成機率會動手。”寧隨卻搖了搖頭說:“我又不是陛下,如何能清楚地知道陛下的心思呢?”萬彧心想:“說的也是,反正現在也已經知道陛下有這個心思,也算是個不小的收穫了。”這時,寧隨說:“沒什麼事的話我就先告辭離開了。”萬彧卻叫住說:“等一下。”寧隨問:“怎麼,還有什麼事情嗎?”萬彧說:“就我所知,你除了相府以外就沒有別的地方可以住了。如今相府已經被查封,你打算到哪裡去住?”寧隨心想:“聽他的意思,是想留我在他的府上。的確,我是貿然出現在孫皓的身邊,本身就有著許多的疑點,他將我留在他的府上,應該是想借此打探我的情況。不過,這或許也是個機會,我也透過這個傢伙來打探一下東吳的那些大臣們的情況。”於是故意愁眉不展地說:“的確,我除了相府以外,的確沒有什麼地方可以住了。實在不行,只能去客棧住了。”萬彧見狀,趁機說:“去客棧住要花許多錢,一點也不值得,不如你就在我府上住吧。”面對萬彧的邀請,寧隨沒有立馬答應下來,而是裝作細細思考了一會兒。萬彧又趁機說:“岑兄弟,不瞞你說,濮陽興和張布二人勢力極大,有許多的門生故吏。此番他們二人被髮配到廣州,說到底也是你通風報信,你要是去客棧住的話,只怕會被他們尋仇,不如就在我府上住。這樣的話,我想那些人是沒有膽子來叨擾你的。”寧隨心想:“哼,我會懼怕那些人,不過我裝也裝夠了,是時候該答應他了。”於是裝作感激的樣子對萬彧說:“好吧,既然萬大人都開口了,我又怎麼能不答應呢?”萬彧大喜,立即安排房間給寧隨住。
過了幾天,朝廷的聖旨到來,將這一次捉拿了叛亂的濮陽興和張布二人的功勞大部分歸功於了“岑昏”,並封“岑昏”為衛尉。萬彧在一旁心想:“陛下這招也是夠狠的,這是擺明了告訴別人之所以會發配濮陽興和張布二人,都是岑昏告的密,好讓濮陽興和張布的人將目標轉移到岑昏的身上。”寧隨也是一般的想法,然而自己卻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寧隨成為了衛尉,負責掌率衛士守衛宮禁,成為了九卿之一。
寧隨在東吳行動的期間,天下也正悄然地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巴東地區,由於巴東太守羅憲的活躍,終於成功地抵禦了東吳的入侵,幫助魏國守住了要衝永安。東吳只好無功而返。其次是遠在洛陽的司馬昭,由於先前平定了鍾會、姜維的叛亂,於是在第二年進爵成為了晉王。然而不久之後,司馬昭就病逝了。其子司馬炎繼承了司馬昭的位置,成為了晉王。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魏國的統治已經處於了搖搖欲墜之中……
卻說寧隨住在萬彧的府上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內,寧隨不僅掌握了更多的情報,還進一步瞭解了東吳的情況,並且,與萬彧的關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這天,寧隨和萬彧上朝之時,從孫皓口中得知了濮陽興和張布二人在前往廣州的路上被“匪徒”所殺。寧隨心想:“果然還是下手了。雖然我跟你們無冤無仇,但是你們終究是阻礙了我的計劃,所以到了地下之後,千萬不要怪我,我也是迫於無奈,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漢。”萬彧則是心想:“這可真是太好了,從今以後,我看誰還敢跟我作對。哈哈哈……”接著,孫皓又裝作十分惋惜的樣子對眾位大臣說:“朕其實一直對濮陽興和張布二人禮遇有加,此番將他們二人發配到廣州也是無奈之舉,原本想讓他們二人在那裡悔悟之後,再將他們二人召回來重用的的。可沒想到……怎麼會是這樣!”說到這裡,便假哭了起來,只是無論如何也擠不出眼淚來,只好掩面來假嚎了起來。寧隨看後,心想:“心機深沉,不愧是我看重的人。”
孫皓的這一哭,瞬間拉攏了不少濮陽興和張布的同黨。他們早就知道了濮陽興和張布在前往廣州的路上被人所殺,都一致認為是孫皓乾的好事。然而現在看到孫皓哭得這麼“傷心”,有一部分人不禁開始動搖了起來,以為孫皓跟濮陽興和張布的死沒有關係。
孫皓見演戲也演得差不多了,於是又假裝抹了抹臉,讓別人以為是在擦乾眼淚。接著,孫皓又說:“如今逝者已逝,再繼續傷心下去也毫無用處。現在朕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兇手,為他們報仇雪恨!”說到最後一句話時,孫皓故意提高了自己嗓門,好讓大臣們以為他是憤慨激昂。緊接著,就有一些大臣們自作聰明地站了出來,主張孫皓為濮陽興和張布二人報仇。寧隨看著這些人一個個地站了出來,不禁搖頭心想:“這些人要完犢子了。”萬彧心想:“這群人可真笨,既然看不出來陛下是在演戲。不管這些人是不是濮陽興和張布的人,只怕都得死。”孫皓則心想:“好啊,竟然有這麼多人。雖然早就想過濮陽興和張布他們二人會結黨營私,但是沒有想到數量竟會如此之多。留著這些人遲早都是禍害,得趁早除去才行。”孫皓等這些大臣們說完後,自己才說:“各位,我已經派人去追查這件事情了,相信不日就會有結果了。”緊接著,孫皓又轉移話題說:“好了,各位大臣,該說些其他事情了。如今司馬昭已死,其子司馬炎繼承了司馬昭的位置,其野心比司馬昭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相信他不久之後必會篡位,然後對付我們,各位有何辦法?”眾位大臣鴉雀無聲,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寧隨心想:“這些人之所以沒有站出來,估計一個個心裡想著都是投降,只是怕被怪罪,所以才不敢站出來說。”孫皓又問了一遍,還是無人應答。孫皓大怒說:“各位平時不是挺能說會道的嗎?怎麼今兒個無一人站出來應答?”這時,老將丁奉終於站出來說:“陛下,以大吳目前的情況來說,遠遠不是魏國的對手,不如……就向魏國求和吧。”孫皓聽後,心中大怒,但是表面上還是儘量忍耐地問:“求和,怎麼個求和法?”丁奉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終還是無話可答。孫皓又氣又怒,但還是讓丁奉退了下去。孫皓心想:“看來現在還不是時候……”於是宣佈退朝,並且讓寧隨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