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時間一晃而過,官家身子也是越來越差的樣子了。

如今的秘閣,更像是學院一般,招收各地人才,各式各樣的人才,不止拘泥於功名。

小景和王寬已經成親。

趙簡和元仲辛也辦了婚事,兩人都無長輩在世了。

本來也沒邀請什麼人,不過因著這些人的地位還有和太子的關係,幾人成親的那日,不請自來的賓客倒是更多,也不好攆出去,畢竟也都是同僚。

韋原和楚嫋剛剛訂婚,想來喜事也快了。

小景如今入了大理寺,為左刑斷廳的主仵作,不過自然還是秘閣之人,小景還在繼續和她的師父深入學習。

王家麒麟子娶小景此事,王父還是有些不願,周圍議論聲也不好聽,意舟便要了一道賜婚旨意。

小景成婚後還出去驗屍一事,東宮太子詹事,秘閣三齋的親自處罰了幾個多嘴多舌的官員,在無人敢吭聲,百姓也不敢議論。

趙簡之前在官家和意舟面前,辭了秘閣掌院一職,說她實在是不適合教書育人,只是短短時間,她知道之前秘閣的學子有多麼搗蛋了,這才是第一批學子啊,實在讓人煩心。

隨後,意舟說正好刑部上一個郎中因受賄被下獄賜死了,讓趙簡頂上了。

幾年時間,趙簡從一個刑部內刑部司右曹的小小六品郎中,屢屢破案,先是之前禮部尚書受賄案,後有某王爺私鑄銅幣案,最為轟動朝野的甘州周廷贊以賑災名義上下勾結,折收監糧的大案,牽連官員共113人,追繳贓銀281餘萬兩。

這個案子,主審人為趙簡,不是郡主趙簡,是立了許多功勞,官家特例將趙王爺的親王爵位傳給了趙簡。

為大宋第一位女王爺,震驚朝野,趙簡的功勞已經被譜寫進了史書當中。

王寬如今在秘閣中,任掌院一職,同時也是秘閣中的夫子之一,不過身為一塊磚就要有哪有用往哪搬的自知。

王寬的姓名,存在於趙簡遞上去結案的摺子裡面的查案人,亦存在於裴景仵作寫記錄的報告中。

韋原現如今是從四品的戶部權侍郎,掌管戶部金部司,主管錢財出納,掌國庫藏錢金帛出納賬籍稽核等。

也是一步一步從一個從七品的員外郎走上去的,這其中有他的努力,自然也有因為出身秘閣的緣由,剛入戶部時,還有王寬元仲辛幾人對韋原的教導,畢竟戶部都是一些老油條。

薛映現如今是正四品的副督指揮使,明晃晃的下一任天子的近衛騎兵,薛映在殿前司還不參與輪值,只是總其統治,訓練宿衛。

他不一樣,他是直接空降,然後以自已一身的武力讓軍士們服氣,還兼當秘閣武學夫子。

元仲辛,意舟有意讓他入樞密院的,權大活輕的代名詞。

樞密院可是當今最高軍事機構。

元仲辛不願,倒是整日跟在趙簡屁股後面,要麼就是待在秘閣跟在王寬後面,亦或者是和那群新來的學子打成一片。

意舟也並未強求,不過看在同門之份,撥了一個虛職給他,不用整日點卯還有俸祿。

畢竟她不給出去就是別人得了便宜了。

如今付青魚,付公子為樞密院中都承旨,樞密院屬官之首。

實打實的太子黨。

獨孤在因著一身挖密道的絕活進了工部,混的風生水起。

祝無雙和薛映如今算是同僚,亦是殿前司護衛,祝無雙為一隊百人女子護衛隊之統領。

這事是意舟促成,還被言官參了幾本,不過她被參的事兒多了去了,她既不怕後人謾罵,也不懼現人詆譭,參就參吧。

陸吾也在,不過只是和幾人同屬三衙,不屬於殿前司,如今是為馬軍司都指揮使,正五品。

帝江和劉生,兩人,你離不了他,他離不了你的,如今同為東宮屬官。

藥師……去太醫署進修去了,直屬秘閣。

一齋三人,不在京都,被意舟派遣出京了,去了江南那邊,不知在查些什麼。

楚嫋喜歡安穩,因為立了大功,七齋八齋都是賜了不少好東西的,她開了一家酒樓 就在隱於市的秘閣不遠處。

其他人少部分留在秘閣當夫子,大部分步入了朝堂,起點不算太高,他們到如今的地位,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沒有自已的實力,就算意舟將人塞進去,也是無用功。

八齋文無期從文,花辭樹從武。

但其實秘閣中這些學子,少年嘛,就是熱血報國,怎麼說也不參與黨爭,黨爭只要有權利的地方,不可避免的就會有。

拉攏不成,那些老狐狸沒少使絆子,不過使絆子的人在朝中沒少被東宮的人參上幾本,誰這麼多年做官能一身清白呢,有的是讓人參的地方。

當然上面這群人,亦或者說是秘閣所出,大部分皆為鐵打的太子黨。

最主要的沒有人與她爭皇位了,朝中要麼是孤臣,要麼是中立,剩下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偏向太子殿下。

意舟曾有身孕在身,前幾個月正常上朝,官服比較寬大,也無人看的出來,後三四個月時便是身邊的浮白扮做太子模樣,每日上朝。

那段時間,朝廷官員都能感覺到殿下好像比之前脾氣更不好了,經常冷臉。

外面知道的訊息是,太子妃有孕,後誕下一兒一女,也有人心中有過疑問,有孕了有不是重病,傳出有孕的訊息後,一律的宴請就連宮中的宮宴,太子也幫太子妃拒了,說太子妃懷了雙胎在養胎。

殊不知,懷了雙胎的人就在他們面前。

那段日子,出門應酬之人一直是太子側妃,那位表小姐情緒也肉眼可見的好了許多。

現如今,太子府中的倆孩子,都已經會跑了。

內亂基本平定,意舟在朝堂上主戰,趁遼國還在休養生息之時,一舉拿下。

朝中大半數人反對,可是一直主和的官家,此次卻同意了太子的想法。

西夏和大遼此前為何能屢屢贏過宋兵?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軍士們地位不足,這點意舟回遼後早已開始逐步提升他們的地位。

第二便是,以步兵對鄰國訓練有素的騎兵,本就是痴人說夢,這點如今大宋也有了訓練有素的騎兵,訓練了好幾年,若再不成……那便是她下達下去的命令有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