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對他離開發生後的事情並不知情,一門心思扎進在東廂房的鐵匠坊。看著鐵匠坊的賬簿,心裡思索著以後鐵匠坊的發展方向。
經過林近整理,在林家鐵匠鋪賬簿裡林近大概對自家鐵匠鋪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林家鐵匠鋪主要是給附近的人打造一些生活用具和農具為主,偶爾接一些官方的活計。
其中回收一些廢銅爛鐵回爐重造一項收入也是頗豐。看完賬簿林近不由吃驚在大宋朝收廢鐵的竟然也這樣暴利嗎!
林近看著鐵匠鋪裡沒有賣完的一些成品農具、廚具、還有一些竟然是刀劍兵器。
林近準備做一些有些科技含量又不是很費力氣的產品來賣,既能不至於做的很累,又能多賺取些銀錢。打定主意林近退出了房門。
吃過晚飯,又回到了鐵匠作坊。
此時天已經黑了,點燃已經用了一半多的蠟燭,林近打算給自己做一支鋼筆,準備寫抄小說用毛筆肯定是不行的。
林近前世雖然會寫毛筆字但是速度太慢,不如鋼筆方便,而且鋼筆製作並不複雜。
林近前世鍾愛鋼筆,所以對鋼筆的構造非常瞭解。
存墨水的部位林近打算用一節竹子裡面裝上棉絮儲存墨水,裡外用生漆多刷幾遍完全可以勝任。
製作鋼筆的難題在於鋼筆尖和筆舌。
林近把一個鐵片用銼刀,磨石純手工加工成一個鋼筆尖的形狀,最難的是鋼筆尖中間的縫隙,林近用鋸子鋸出來的空隙很大,用錘子敲緊才算做成,不過鋼筆尖就是比後世大了不少。
筆舌才是最難解決的,林近記得形狀構造,筆舌的材料卻沒有什麼頭緒。
林近在鐵匠鋪裡畫著筆舌的構造,心裡卻在苦惱,雖然自己知道如何做,但是沒有材料。
前世鋼筆筆舌記得是化學材料做的比如塑膠等,就這樣林近製作鋼筆的工作卡在的筆舌原材料上。
已經是亥時了林近雖然不甘心還是收工睡覺了。
第二天林近在書房閉目思考鋼筆筆舌的材料問題,古代基本可以剔除化工材料的可能性。只能選擇自然界的材料。
林近只能用最笨的排除法排除掉不能做筆舌的材料,材料首先有一定硬度,還要有耐水性和存水性。
排除木質、金屬、瓷等,林近心裡一樣一樣篩選著。突然心頭一動,目光閃爍的自言自語道:“用骨質材料,既有硬度又耐水,存水性想來也有些。”
林家鐵匠坊是有牛角的,一些高檔弓箭會用牛角製作。林近昨天打掃鐵匠坊的時候看到倉庫裡有兩隻大牛角當時並沒在意。
林近起身又來到鐵匠坊把牛角找出來鋸下一塊,比照著鋼筆尖用銼刀、鋸子一點點按照圖紙修整起來。
當林近用鋼筆流暢的寫字的是時候已經是五天後了,筆舌的製作足足修改了十多次才勉強能流暢書寫。
林近感覺這是自己來大宋後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至少對自己來說是如此。
林近接下來幾天又一頭扎進鐵匠坊製作了五六十支鋼筆才收工。
大嫂王語嫣和林母問了很多次林近在做什麼。林近只是神秘的一笑說暫時保密。
當看到林近拿著鋼筆在院子裡那棵槐樹下的石桌上寫字的時候,大嫂王語嫣才知道林近這些天在製作這種鐵頭筆。
“嫂嫂這種筆不像毛筆那樣每次都蘸墨,而且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都可以拿出來使用。”林近興奮的介紹鋼
筆的好處。
王語嫣拿著鋼筆按照林近說的握筆姿勢寫了幾個字說道:“這鐵頭筆的握筆姿勢卻是和毛筆不同。不過看你用它寫字的速度的確很快,而且寫出的文字和毛筆字也不同。”
林近打趣的說道:“此筆最大的優點就是寫字快,先生罰抄十篇文章用毛筆可能要這一夜,用此筆最多一個時辰。”
王語嫣聞言嬌斥的說道:“好好的物件,到你手裡就變成了投機取巧的工具。”
“嫂嫂我只是打個比喻!”林近解釋道。
“二郎你的學業如何打算?”王語嫣問道。
林近思索一下認真的說道:“嫂嫂其實我不太想考科舉了。”
林近還是打算坦白,林近是二十一世紀的靈魂。說實話對於儒家那一套理論認可的不多。
林近心底認為是儒家在維繫封建社會的壽命,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儒家雖然有積極的一面,但是太過霸道。
儒家的作用在於教書育人,治理國事還是要專業人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這些天林近也思考過讀書走仕途,最後還是打算放棄。讓一個有先進理念的人去學習落後的思想是很難的。
自己與其浪費時間學一些糟粕,不如力所能及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在這個社會等級森嚴的朝代,自己想更改社會體制肯定做不到,即使當了宰相上面還有皇帝。
自己在前世只是一個樸普普通通的小市民。用幾年的時間考上進士,用一輩子往上爬。
等老了發現自己也變成了老腐儒,當個苟王見縫插針最適合自己。
跟那些人精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會被他們撕成粉末。
儒家自董仲舒始就變成了吸附在政權身上的螞蟥,後世洋人的槍炮把儒家的遮羞布一塊塊撕了個粉碎。
林近的性格和思想很難去跟隨這個時代隨波逐流。既然知道自己做不到,放棄淌這渾水是最明智的選擇。
大江東去,朝代更迭,一個人有再大的能力又能改變什麼。
王語嫣聽到林近如此說甚是驚訝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又不知道應該怎麼說了,她發現林近變的很有自己的主見了。
林近看著無言的大嫂提筆在紙上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林近寫完遞給王語嫣道:“寓弟,書讀的太多了。再讀下去就要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了。”
說完林近便回房去了,留下王語嫣在院子裡默默看著手裡的詩句。
王語嫣可不這樣想,林近這首詞寫的是很好,可正式因為如此王語嫣去找林母告狀了。
王語嫣覺得林近能寫出《臨江仙》這樣的詞,必然是個讀書科舉的好苗子。
“阿孃,二郎進學的事不能再耽誤了,他已經兩個月沒有去私塾讀書了。”王語嫣擔心的說道。
林母也是點頭說道:“家中事定,是要打發二郎去私塾讀書了。”
“我觀二郎寫的東西,頗有些名家風采了。如果不是在孝期,定要讓二郎參加今年發解試”王語嫣認真的說道。
林母聞言問道:”語嫣是讀書認識字的,你是覺得二郎有讀書的天奮?以前可是經常被私塾先生責罰。我和你阿爹早已沒有要二郎考科舉念想,只盼望他多識得幾個字就心滿意足了。”
“阿孃莫要如此看待二郎,二郎只是不喜讀書,並非讀不好書。”王語嫣俏眉一皺說道。
“既然語嫣如此覺得,那就督促二郎儘快去學堂。阿孃就把這件事交由你來管”林母笑著說道。
王語嫣一聽有些急了,她只是旁敲側擊的提醒了一下二郎需考慮回私塾讀書。
二郎就寫了一篇看透世事的詞給自己,一副看透紅塵的模樣自己哪裡管得了。
“阿孃,此事還需您來督促,我說了他怕是不肯聽。”王語為難的道。
“你以前管大郎管的很好。想來督促一下二郎難不倒你”林母說道。
林母讓王語嫣督促林近讀書也是存了讓兩人多接觸的心思,否則大嫂與小叔之間為了避嫌會很少有接觸的機會。
“阿孃即如此說我就再試試看。”王語嫣見林母說自己管大郎管的嚴眼眶一紅,慢慢的回道。
王語嫣在鐵匠坊找到正在製作鋼筆的林近,一屁股坐在旁邊的椅子上哼了一聲說道:“剛才和阿孃講了你不去私塾讀書的事,阿孃又在抹眼淚了。”
林近哼著歌正愉快的當一名工匠的時候,突然看到大嫂進來生氣的坐下正想問問緣由,聽到王語嫣如此說心裡也是一嘆。
古人固執的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尤其是大嫂這種讀過一些書。
出身商賈嫁入匠戶,知道讀書科舉是提高門庭的唯一出路。
林近也能猜到讓自己讀書是大嫂的意思,但是林近又不能去找林母來和大嫂對質。
剛剛自己說不打算繼續讀書,大嫂就把林母搬出來讓林近就範。
王語嫣就是打定主意林近不敢忤逆林母才有此一說。
林近望著生氣的大嫂氣餒的說道:“大嫂何必強求寓弟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即使不讀書我們也活的很好。”
“二郎,咱家是匠戶,父親有你們兩個兒子,戰時父親都去工部服勞役了,還得分出你大哥一人去服兵役。
如若咱家是士族何至於此!”王語嫣見林近還是不肯,耐心的說道。
“嫂子的孃家是商賈,嫁入匠戶都是高攀了。如果想嫁入那士林之家非得豪門巨賈捨得半份家業的嫁妝對方才可能同意。”王語嫣繼續說道。
“此事嫂嫂也有私心,嫂嫂不願將來沫兒繼續走了我的老路。”王語嫣一連數句話,把內心的想法都說了出來。
林近聽王語嫣一通話說完,心裡也是明白了,古代士、農、工、商社會地位一級比一級低。
士人在社會頂層,純粹商人在社會底層,手工業者地位不如農民即使你是高精技術人員。
換到前世就是說科學家不如農民有地位,士大夫階層經商,置地,開手工作坊可以不交或少交稅。
純粹的農民、商人、手工業者則需要負擔很重的賦稅及勞役。
林近即使有來自二十一世紀信仰,但對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大嫂王語嫣比自己看的更透徹。
林近可以不在乎這些,那小侄女以後成人卻也只能選擇嫁入一個農民或者工匠、商賈之家。
雖然林近覺得自己不考科舉也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科舉貌似是唯一改變門庭的途徑。
此時大宋還有另外一個途徑,捨得萬萬貫家財娶一公主或者郡主為妻,變身皇親國戚。
沉默良久林近才緩緩開口說道:“那寓弟就為了沫兒能有一個好的出身,去走一遭這科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