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副院長對秦霄的去而復返感到很詫異。
這個小夥子,不抓緊去找寧家談判,交換血玉參,卻轉身回來問他是否知曉外界,洛天城各大豪門的秘辛幹什麼?
“果然,您不知道。”秦霄臉色愈發古怪與難看。
秦霄極力平靜下來,吸氣道:“寧副院長,您說,你退隱之前,寧家已經落寞了,不復往日榮光,但依然是洛天城數一數二的豪門,不至於落魄到賣血玉參活過的程度。之後您隱退,拒不見客,對外界豪門秘辛也不再關心……”
聞聽此言,寧副院長黑瘦的臉頰肌肉狠狠抽動了兩下,他意識到了什麼。
“沒錯。”秦霄苦笑道:“正如您想的那樣。”
“您退隱的這些年,寧家很穩定,持續下滑。”
“近期,更是下滑到……”
“被秘密吞併了。”
這,便是秦霄想到的。
寧家被秘密吞併,目前尚未公開,只有少數手眼通天的人知曉。
在外界看來,下滑嚴重的寧家依然存在。
而對於知情者來說,寧家,已經是別人盤子裡的一道菜了。
秦霄並非洛天城人氏,在洛天城沒有根基,但在洛陽城那邊,他能量大。
寧家被秘密吞併的第一手訊息,前不久還是傳進了他的耳朵裡。不過當時他又不知道血玉參在寧家,寧家,一個洛天城的落魄豪門,死不死誰兒子?
愛吞併不吞併,跟他有雞毛關係?因此,秦霄左耳進右耳冒,完全沒放在心上,聽完就忘了。
直至現在……
寧副院長跟他說血玉參在寧家,他在出門的一剎那,才想起來這樁秘聞。
寧副院長對寧家的印象,基本還停留在他隱退前。他隱退前,寧家確實還沒混到需要賣掉血玉參過活的程度。
然而今非昔比。
如今的寧家,別說血玉參,連自家的傳承、產業,全一股腦打包賣了。
只不過暫時是秘密吞併,沒公開,沒見報,沒上新聞,寧副院長不知道。
寧副院長還以為寧家活著呢!
說來諷刺,據秦霄瞭解,寧副院長所言不虛。寧家的家風,向來是敦厚仁愛,從不搞歪門邪道,光明磊落地做生意、做人。
他們一家子,都是好人。
好人,卻在險惡的名利場裡,被人當成玩具,恣意拿捏。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寧家為什麼日子越來越差?這便是最諷刺的地方。
寧家是開藥店,開診所,開私人醫院,賣醫療器械的。
他們倒閉的根源,在於他們在藥物研發上,投入了太高的成本。以及他們堅守宅心仁厚老族主留下的‘利民惠民’遺志,藥價,診費都壓得極低。
老百姓是爽了,寧家遭殃了,根本掙不著錢。
很多年裡,寧家內部多次爆發爭論,爭論的內容,居然是要不要把他們‘寧氏藥業’研發出來的藥物,集體漲價一塊錢……
很難想象,漲一塊錢的決定,會在寧家內部引發超過半數人反對。
因為他們家風如此,三觀清奇,跟同行格格不入。
寧家族人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漲價,是違背祖宗的決定,會砸了寧家的招牌,乃亡族之兆。祖宗之法,萬不可改!
寧家的藥物定價,只能根據通貨膨脹的比例來,利潤點是固定的。
祖宗之法要求他們,不能隨隨便便漲這一塊錢的價。
塔讀@P,^免費小說網站
最終,寧家也只不過是被逼無奈,漲了五毛錢。
卻早已杯水車薪,完全無法改寫他們被秘密吞併的命運了。
也可以說寧家亡於冥頑不靈,不肯與時俱進,亡於商業思維固化,跟不上了時代變化的潮流,註定被淘汰。
但起碼,寧家的‘祖宗之法’,對老百姓是好事。
寧家想破頭都想不出來的是:同行們研發的藥物,宣傳出的藥效,比他們寧家研發的藥物效果聽起來好百倍,千倍,研發成本卻比他們低得多,為啥?
為啥同行們能用極低成本,研發出廣告裡那幾乎‘包治百病’的神藥?
寧家想不通。
寧家不知道,同行們研發藥物的錢,遠不及鋪天蓋地打廣告宣傳的錢多。
如果寧家知道了,也就不會倒閉了。
這是典型的‘Shelby慘桉’。
當年有一個外國燈泡廠,叫Shelby,他們注重燈泡的質量,他們賣的燈泡,幾百年都不會壞。他們用產品質量過硬,贏得了橫掃業界無敵手的口碑。
只要是買過他家燈泡的老百姓,誰提起來不豎一根大拇指?
然而,Shelby卻倒閉了,死得比尼古拉斯趙四他爹還要慘。
因為燈泡質量太好,老百姓買一個,一輩子都不用換燈泡。
當多數老百姓家裡擁有一個Shelby燈泡後,Shelby生產的新燈泡,就再也賣不出去了,自然倒閉。
當年,Shelby為了展示自己燈泡質量有多好,做了個實驗,讓一隻燈泡始終保持通電,一直亮。那隻燈泡,亮到了今天,亮了足足一百一十九年沒壞。
一百一十九年的使用壽命,燈泡還在,Shelby公司墳頭草都幾米高了……
之後,各大燈泡廠商吸取教訓,組建了‘太陽神組織’,組織共識只有一個:每家都必須生產垃圾燈泡,用幾個月半年就壞掉的那種。
如此一來,老百姓必須反覆購買燈泡進行更換,他們不就有銷路了嗎?
‘太陽神組織’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今後誰敢生產使用壽命長的好燈泡,誰就是業界的公敵,他們必須聯合起來,一同打壓。
於是乎,到今天,全世界的燈泡,都變成了需要反覆更換的垃圾。
‘Shelby慘桉’,當年的Shelby,一如今日的寧家。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這就是所謂的商業。
就這,還有商人,敢自稱人民富豪,大言不慚說商業就是慈善呢。
不過,秦霄為了照顧寧副院長的感受,很貼心地沒提這方面緣由。
他僅僅是在心目中獨自感嘆。
要說秦霄從寧家的故事中,吸取了什麼教訓,答桉是沒有。‘以史為鏡’是一句空談,事實證明,人類從不會從過往的教訓中,吸取任何教訓。
以及,像Shelby,像寧家這樣的生意人,畢竟太少了。
如果再出現同樣理念的生意人,結局不會改變,依舊是破產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