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政克要樹立單位形象,給各科室安裝了電話。
一個電話打進執法大隊,單專銀拿起聽筒:“喂,質監局執法大隊,有事請講。”
“我要投訴,河堰水泥質量低劣,大肆傾銷到我縣,你們怎麼不管?”投訴者不滿地質問。
單專銀感到莫名其妙,耐著性子回答:“不是不管,而是不知道,不知道怎麼管?你把事情說清楚,我們才好名正言順加以管理。”
投訴者聽見這樣回答,比較滿意,詳細說明情況:K縣河堰水泥廠改制,被幾個私人老闆購買,他們既不懂生產技術,也不按標準組織生產,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不顧質量粗製濫造,摻入過多的摻和材,水泥強度達不到標準規定,以低於成本價大量傾銷,佔領D縣尖山至菱角一線市場,購買水泥的老百姓深受其害。
第二天,單專銀帶人前往尖山沿線檢查。
尖山劉氏預製場,既生產銷售混凝土空心磚,又銷售水泥,屋裡庫存河堰水泥50噸。
執法隊員檢查劉氏預製場,抽取水泥樣品,直接寄省水泥質檢站檢驗。
單專銀回局,先向曾政克彙報平氏水泥差重情況。
曾政克聽了,沉吟許久表態:“材料先放在你這兒,集體研究再討論。”
單專銀來到簡德平面前通報這一情況。
簡德平看見他先從曾政克辦公室走出來,有意問道:“這些情況你向曾局長彙報沒有?”
“彙報了。”單專銀不便隱瞞,如實告訴。
簡德平單刀直入發問:“曾局長意見如何?”
“他沒明確表態,叫等集體研究。”單專銀只得實說。
簡德平跟著答應:“就等集體研究吧。”
幾天後,省水泥質檢站電話通知:“該批水泥三氧化硫嚴重超標,按標準判定為廢品水泥。”
接到電話通知,簡德平安排薛天山、文方平專程前往尖山,封存該批水泥。
兩人趕到劉氏預製場,下達《封存決定書》。
回到局裡,文方平告訴簡德平:“自抽樣之後,遇上連陰雨,天氣一直不晴,因此,劉家沒有生產混凝土空心磚,也無群眾購買水泥建房,水泥幾乎原封未動,全部予以封存。”
簡德平欲通知河堰水泥廠,拿起電話準備撥打,突然記起那年電話聯絡效果不佳的教訓,遂放下聽筒作罷。
劉家收到封存決定,迅速告知河堰水泥廠。
廠方派分管銷售的負責人魯作生來到D縣質監局,要求見執法負責人。
龔金玉將他帶到樓上執法隊,告訴簡德平:“簡局長,他是河堰水泥廠的,執法隊封存了他廠銷售到尖山的水泥,專門前來接受處理。”
魯作生畢恭畢敬遞給簡德平一張名片。
簡德平接過看清頭銜:K縣河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銷售科長。
簡德平拿上裝有法律書籍和執法文書的公文包,帶他到旁邊會議室,請他坐下後,把包放在茶几上,去開水器的櫃子裡拿出一次性紙杯和茶葉泡茶,客氣送到他面前,放在茶几上後去叫同事,只有薛天山在家,請來參與接待,回來坐在魯作生旁邊的沙發上。
魯作生拿出一份廠家出廠水泥的自檢報告,遞給簡德平後提出疑問:“我廠水泥,每批必須經過自檢合格才允許調運出廠,來時我看了你們抽樣的水泥,沒有按標準規定取樣,才造成檢驗不合格,我要求重新抽樣檢驗。”
簡德平看過自檢報告編號,對薛天山說:“天山,你把抽樣聯單拿來對照一下,看是不是同一編號的水泥。”
薛天山起身去拿抽樣聯單。
魯作生見簡德平十分認真,心裡有些慌亂,趕緊從包裡拿出1000元錢遞過來:“簡局長,請你不要這樣認真,該通融的請通融。”
簡德平當即義正嚴詞拒絕:“魯總,請你收起來,我從來不會收取人家的不義之財。”
門外響起腳步聲,魯作生以為是薛天山來了,只得失望地收回錢裝進自己包中。
簡德平見魯作生的杯子裡沒有多少水了,拿起紙杯走到開水器跟前,揹著身子彎腰接水。
外面的腳步聲走向其它辦公室,魯作生趁此機會,從包裡掏出剛才未送出去的錢,拉開簡德平公文包外面夾層拉絲,迅速放進去,神不知鬼不覺把錢送了出去。
簡德平一點也不知曉,把茶送到魯作生面前,在自己坐的位置上坐下。
薛天山拿來抽樣聯單遞給簡德平。
簡德平仔細核對,原來取樣水泥編號與魯作生帶來的自檢報告單,根本不是同一批水泥,當即拿著兩份材料對照指出:“魯總,你帶來的自檢報告與我局取樣水泥不是同一編號產品,不能證明所抽水泥無問題。至於你認為沒按標準取樣,需要實地檢視,如真不符合標準,可以考慮重新取樣送檢。”
魯作生見不能直接說通放行,只得答應:“行嘛,今天時間不早,請你們明天去現場檢視。”
翌日上午,薛天山開出皮卡車,同簡德平去尖山。
魯作生自己開有一輛皮卡車,跟隨其後。
幾個小時到達劉氏預製場,進入庫存水泥的房屋檢視,水泥確實只在表面一層取樣,沒有搬動上面水泥取底下的。
魯作生指著實物振振有詞:“看,我沒說錯,你們就是沒按標準取樣。”
“的確沒取下層的樣,因為無勞力搬開上面的水泥,只能取表層的。”薛天山如實回答。
魯作生卻振振有詞強調:“只取表面水泥,就是違反標準規定,這樣抽樣不具有代表性!”
簡德平知道魯作生意在說脫處罰,便有理有據予以正面解釋:“這批水泥出廠上車搬動一次,拉到這裡下車又搬運一次,早已翻過幾次,隨機取樣完全具有代表性。”
薛天山聽到簡德平這樣解釋有道理,欲張嘴爭論。
簡德平為避免說得深沉鬧出矛盾而化解:“不必爭論,過去不管對錯,今天來了,達成共識,不該取就不取,需重新取樣就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