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一日雙聖,可惜不是自己
請神一脈的我,背後有的是靠山 江河海洋浩浩湯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正當湯淼的立德大業開展的如火如荼的時候。
另外兩位,幾乎在同時,完成了自已的證道大業。
這兩位未出湯淼的預料,其一是太乙天尊,其二,是正法明如來,即觀音菩薩。
太乙天尊作為道門掌門人,立功證道選取的是最為正統的悟道傳道之法,即開闢詭異之道後,規範了三界太乙之道,完善了本源修行之法。
所謂太乙,又稱太一,為萬物根本,源頭。
湯淼知道,在三界之中,萬物本源有四種存在形式。
其一為大道,銘刻於三界的每一個角落,湯淼之前立功證亞聖獲得的紫氣,就是大道的體現。
其二為法則,這是萬物本源的抽象化的純粹且完整的一種存在形式,一般只存在於天地演化的某些瞬間,是天地運轉的基礎遵循。
其三為規則,這是修士悟道所得,以自已的角度闡明擷取的規則的一部分。
其四則為本源,這是天地運轉過程之中,契合某種大道的特殊現象、環境之中,法則匯聚結合異象之後形成的實體化存在,比如湯淼演化出的九幽,九息,以及地府本就有的九泉,都是這種東西。
說起來,三界之中絕大部分先天靈寶,都是大神通者利用本源煉製出來的。
除了這四種,還有一種與此相關的比較特殊的狀態,那就是是道韻。
道韻,是修士悟道後能與大道產生契合後產生的特殊狀態,本身並不具備任何特異之處。
但是,這種契合狀態,卻能讓法寶或者修士,與對應大道產生深度契合,方便祭煉寶禁,方便修士悟道修行。
太乙天尊,在前面四種存在形式和第五種契合狀態之外,又開了太乙入道之法。
這是一條,利用法門,輔助修士在沒有任何本源且未獲得道韻的情況下,利用自身太乙本源部分合道,開啟證道之路的道路。
此功頗大,相當於讓三界修士,擺脫了大勢力的鉗制,修行不再為道韻、本源所困,大大降低了三界太乙以上的修士,自行修煉至亞聖的難度。
湯淼在瞭解了太乙天尊證道的立功功業之後,點頭認可。
自已師父后土娘娘給太乙天尊的,只是一樣詭川本源。
太乙天尊依仗詭川本源,結合他自已所修的太乙之道,以一種極其特殊的方式,構建了修士的太乙本源與大道之間的聯絡。
透過太乙本源的調整構建,跳過了道韻及本源的限制,得以繼續修行。
原本如此入道,頗為危險,有可能會被道化。
但是,太乙天尊創造性的搞出了道心種詭之法。
這法門,在構建自已的太乙本源與大道之間聯絡時,以養詭種之法,將道化的危險,轉嫁到了根植於修士之心的詭異之上。
而且,他還一石二鳥的創造了將道心種詭搞出的詭異送到詭異戰場的法門,一併傳出。
如此一來,每一個修道心種詭法門的修士,在安全繞過本源和道韻限制的同時,還都能為詭異戰場增添一份戰力。
如此證道,太乙天尊完全不需要協調四大勢力。
他只需要四大勢力不阻撓他傳他的法門即可。
但顯然,無論是地府、天庭,還是佛門,都不會幹這種阻人道途還沒有好處的事情。
另外一位證道的,是佛門的正法明如來。
在蠻荒之地一番探索之後,觀音菩薩恢復了佛祖本相。
以正法明為名,在蠻荒大世界傳法渡化。
成功將其潛入的神庭渡化,並將此地修士所修法門,改造後帶回了三界。
佛門證真聖,立德喜歡傳經,立功喜歡自心而起。
對於其他修士反應的依賴不大。
不需要像是天庭的瑤池金母,地府的鎮元大仙和湯淼一般,在三界搞很大的動作。
佛道兩門,能培養出如此多真聖,是有獨到之處的。
湯淼對於觀音菩薩,正法明如來的證道,沒有任何感知。
若不是證道之後,三界同慶,湯淼甚至都不知道她已成真聖了。
湯淼心中有了一絲緊迫感:
“一日雙聖,可惜沒有我,我也得加快立德進度了,好在,也已經離成功不遠了!”
湯淼一邊鞭策著自已,一邊收拾家底,準備前去祝賀。
正法明如來是今後佛門的掌控者,太乙天尊則是今後道門的執牛耳者。
而湯淼,等鎮元大仙走後,就將成為幽冥地府的冥帝,掌控幽冥地界,地府輪迴。
關係,可不能搞差了。
太乙天尊證道早半日,湯淼當然先跑去青華長樂天恭喜太乙天尊。
“恭賀師兄,證道真聖,超脫三界,不朽不滅!”
真聖自成聖體,只要心無掛礙,能做到天地滅而我不滅,萬物朽而我不壞。
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無論是幫助修士構建聖體聖靈,還是凝聚聖位維繫真聖與天地萬靈的聯絡,對於大世界而言,壓力都很大。
這也是大世界承載能力出現的原因。
剛剛證道真聖的太乙天尊,還無法自如的操控自已的聖威。
笑著對湯淼點了點頭之後,將其證道的法門和過程,傳給了湯淼:
“師弟,這法門你可傳於地府修士,另外,我證道的過程被我凝結成了一篇真經,你可參考一二,說不定能有些收穫。”
湯淼沒有客氣,收了下來。
道心種詭之法,能幫助太乙之上的修士繞過本源和道韻的限制。
地府的本源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因此這法門,地府肯定也是要傳的。
如今直接從太乙天尊這裡得到,也算是一件好事。
太乙天尊證道立功時,只是讓道門的所有太乙轉修就完成了立功證聖的大業,為萬靈開道,就是有牌面,引動天道萬靈認可的要求,比湯淼的後室立功,低了很多。
湯淼掃了一眼真經內容,心中已有所獲。
聖識帶給湯淼的強大理解能力,瞬間將其中對自已有用的部分,消化吸收。
動念之間,湯淼立德的速度,在有的放矢的情況下,加速了近乎一倍。
湯淼拜別了太乙天尊,轉頭去恭賀正法明如來。
與太乙天尊相比,湯淼與正法明如來之間的關係,就沒有那般親密了。
當然,也算不得疏遠。
之前觀音菩薩是在釋迦摩尼如來身邊,以菩薩之名修行。
而湯淼,則是釋迦摩尼如來親自敕封的智淨律明佛。
再加上之前湯淼也證了第九識,成為了實實在在的真佛。
在她還沒有恢復正法明如來本身之前,湯淼在佛門的排位,並不比她低。
“南無正法明如來,無量功德勝,正法明勝......”
湯淼催動第九識,禮讚恭賀。
正法明如來也行佛禮,禮讚還禮。
“南無智淨律明尊者佛,無量功德勝,無量般若金舍金剛......”
如此一來一回,正法明如來代表佛門,繼續承認了湯淼的金舍一脈在佛門的地位。
而湯淼也代表金舍一脈修佛者,承認了正法明如來佛門佛祖的正統地位。
佛門和諧,三界有序,大好事一件。
正所謂,時來天地同協力。
證道真聖之人,都有大運勢在身。
其他人,若無生死大仇,或者有心爭道,是不可能在證道過程之中跳出來搞破壞或者反對的。
恭賀完兩位新真聖之後,湯淼跑去天庭,尋紫薇大帝一敘。
未來三界將有五大勢力。
人仙界運朝之主,還沒有證道定位,暫且不提。
道門佛門兩位主事人,都已經就位證道。
但是天庭和地府,如今的牌面,還都是老一代。
地府靠的是鎮元大仙。
天庭靠的是玉皇大帝和瑤池金母。
湯淼和紫薇大帝,也要將證道提上日程了。
湯淼打算去問問紫薇大帝證道的進度,順帶,讓他幫忙推一把自已的立德進度。
“紫薇師兄!”
紫薇天帝,其實和湯淼沒啥直接的聯絡。
但是,湯淼是玉皇大帝和瑤池金母的女婿,紫薇大帝是玉皇大帝的傳人,紫薇大帝入道還比湯淼早,叫一聲師兄,倒是沒啥問題。
“是趙師弟啊,你不在湯山潛修,怎麼有空來我的紫薇宮啊?”
湯淼道:
“方才正法明如來和太乙天尊證道,我去恭賀,順道來天庭找紫薇師兄串串門。”
紫薇大帝也是個人精,念頭一轉,就明白了湯淼的來意:
“師弟無需憂慮,我行星命傳承之法,立功證聖之事,已然提上日程,只是還有些關節未打通,不好張揚罷了!”
紫薇大帝給了湯淼一顆定心丸。
湯淼也回了一顆:“那就恭喜紫薇大帝了,正好,我的《遊方經》也已經傳於三界,還望紫薇師兄能為遊方修士們,多提供些方便!”
“好說!三界之中,我天庭與你地府擔負運轉之責,本就該通力合作!”
短短几句話,湯淼和紫薇大帝,就確立了合作的大方向。
證道真聖,要相互幫忙。
天庭地府,要通力合作。
道門和佛門又有了真聖,四大勢力的地位,再次穩固。
人仙界之中,三大上運朝之主,心中都有了些緊迫感。
如今的三界,有四大勢力。
論真聖,天庭兩個,地府一位,佛門一位,道門一位。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地府冥帝湯淼,隨時可能證道,佛門有地藏菩薩,也隨時可能成佛祖。
道門的南極長生大帝託庇於天庭,可修行一點也沒落下,成為天尊,也只是時間問題。
天地之間,目前只能承載九位真聖,越往後證道難度越大。
運朝之主們,有些急了,他們,太想進步了!
若是讓湯淼知道,他肯定會勸一句:“你看,又急!”
事實上,天庭的玉皇大帝和瑤池金母對於蠻荒大世界的攻略,已然有了成效。
在諸多神庭之中,玉皇大帝和瑤池金母聯手,建立了一個仙庭。
自號為仙帝,帶著天庭一眾星神,已經做好了退位的準備。
現在,只等紫薇大帝證道了。
鎮元大仙也是如此,他早已把萬壽山,遷入了鬼物大世界。
后土娘娘退位之後,苦苦維繫鬼物大世界兩大塊碎片,需要鎮元大仙坐鎮,幫忙重煉天地。
他們兩個,也在等湯淼證道。
而紫薇大帝和湯淼,也都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只等自已的謀劃落實,證道真聖。
三界之中,四大勢力或默許,或配合。
遊方修士,越來越多,連帶著,三界各大勢力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不只是指各個大世界。
不同的修行法門,不同的道途,不同的想法,帶來的智慧火花,讓三界之中的文明,更加昌盛。
湯淼的《遊方經》,隨著後室的傳播,四大勢力的配合,遍傳於三界各個角落。
甚至,連那運朝法域之中,也不例外。
與此同時,紫薇天帝的傳承碑,也隨著星光的匯聚,以星空天界為起點,開始不斷在各個小世界凝聚。
三界內五仙道途,萬法傳承,經過星光的改造和匯總,以天道為載體,以傳承碑為形式,開始向三界各處傳播。
天庭出手,幫忙傳道。
除了少數敝帚自珍的散修之外,都很是配合。
佛門將盂蘭盆法會的真經,送給了紫薇大帝。
道門將周天大醮後整理好的道藏,交給了紫薇大帝。
湯淼,也將地府的陰律冥法整理了一番,連帶眾多地府修士創造的法門,一併給了紫薇大帝。
這只是個象徵罷了,畢竟,只要證道,都會得到三界天道萬靈賜予的根本紫氣,其中本就自含已經銘刻入三界的所有法門。
各門給紫薇大帝法門,給的,其實是授權。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傳承碑和遊方之道的傳播,越來越廣。
湯淼和紫薇大帝證道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湯淼座下的八個弟子,一個個完成了自已的修行,大都回了三界。
唯獨緣真,因為路途遙遠,天緣所困,尚未歸位。
地府之中,因為湯淼演化九幽,靈風演化九息,底蘊深厚。
也慢慢有幾位入道。
陳真尋,成功入道,慢慢擔負起了地府運轉的責任。
湯淼將部分陰司之責,轉給了城隍。
如此一來,減輕了東嶽大帝的繁雜事務。
讓東嶽大帝,終於有了些餘力,為自已的道途努力。
他畢竟是個修士,看著一個個身邊的道友,甚至晚輩,證道亞聖,甚至真聖,他也不甘落後。
但是,論資質,也確實差了一籌,那麼,該怎麼辦呢?
東嶽大帝目光幽深,喃喃自語道:“或許,我該做出個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