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心裡跟明鏡似的。

萬歲爺只怕是惱了吧。

確實,一開始萬歲爺他沒有狠罰五阿哥是有點理虧。

可鬧到最後,那些朝臣們也是有些過分了。

為了逼萬歲爺下狠心收拾五阿哥,竟是連什麼樣的話都能罵出來。

他們還不願意放棄,無論萬歲爺明示暗示都死咬著五阿哥不肯放。

到最後,竟逼得皇后娘娘卸下釵環,過來跟萬歲爺負荊請罪。

萬歲爺心疼皇后娘娘之餘,自然對那些朝臣們也起了怨氣。

其實不止那些朝臣們,他們這些一直冷眼旁觀形勢的朝臣只怕也受到了萬歲爺的遷怒。

想到這裡,張廷玉垂下了眼眸。

天子與朝臣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既是君臣關係,也是一種博弈關係。

天子雖然坐擁四海,但到底也不能為所欲為。

在某些時候,天子要為了一些事情向朝臣妥協。

相對應的,朝臣們也要適時的向天子低頭。

如此方為平衡之道。

他們這些臣子之前逼萬歲爺逼的太狠了。

萬歲爺現在自然也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了。

張廷玉首先出聲,他語帶懇切的道:“萬歲爺,求您把小阿哥留在京城吧。”

到了這個時候,他也差不多明白萬歲爺的意思了。

萬歲爺他冊封皇后娘娘之後,一直沒有提儲君的事情。

雖則大部分的朝臣都已經預設四阿哥將會是未來的儲君。

可只要儲位未定,就總會有人想從中獲取一些利益。

而現在情況又有了一些變數。

四阿哥至今五子。

五阿哥和五福晉卻生下了皇長孫。

而皇家又一直以子嗣為先。

那些朝臣們見了心裡肯定又會有旁的想頭。

萬歲爺想讓五阿哥去盛京。

一來是避免這些朝臣們擺弄他的兒子們。

二來則是想讓五阿哥遠離是非之地,以免他和四阿哥因為朝臣們的挑撥而兄弟離心。

而能和張廷玉一道站在這朝堂上的朝臣非但不是傻子,反而是那等一等一的聰明之人。

張廷玉能想明白的事情他們也能想明白。

因此,張廷玉這話一出口,他們也跟著附和了起來。

四爺卻沒有看他們,而是轉頭對太后道:“皇額娘,您辛苦過來,兒子先帶您去休息吧。”

太后又看了一眼十三爺,見十三爺衝他點了點頭,她欣然應下。

隨後,四爺抬腳走到太后身邊,和十三爺一道一人一邊扶著太后往外走去。

對於雍正一朝的朝臣們來說,最近這段時間可謂是發生了許多事情。

先是五福晉生下了皇長孫。

再有就是五阿哥他行事荒唐,因為手頭缺錢花就自導自演辦了一場喪禮。

結果他事情沒辦好,不僅沒收到禮金,反而還把皇后娘娘給嚇的暈過去了。

萬歲爺氣的罰五阿哥禁足並罰俸半年。

結果許多朝臣們都覺得萬歲爺罰五阿哥罰的太輕了。

那時候,有許多朝臣們都上摺子彈劾五阿哥。

皇后娘娘不知道是抵不住壓力,還是為了保全五阿哥,主動找萬歲爺負荊請罪。

萬歲爺當即便下了口諭要讓五阿哥帶著家眷去盛京反省。

這家眷自然也包括剛剛出生的小阿哥。

而萬歲爺下的這道口諭最終激怒了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當即就從暢春園直接趕到了九州清晏。

她老人家不僅把那些朝臣們罵了一頓,就連萬歲爺和十三爺都捱了太后娘娘的數落。

老人家心疼孫輩,氣起來連萬歲爺這個做兒子的都罵。

他們這些做朝臣的又能怎麼辦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

萬歲爺罰五阿哥去盛京,自然是他們所希望的。

但小阿哥的話,確實年齡太小了一點。

他又是萬歲爺唯一的孫子。

他們要是真的任由萬歲爺下了這樣的旨意,只怕日後說起來,旁人也會說他們這些朝臣們太過強勢。

這麼一想,這些朝臣們又紛紛上摺子請求四爺留皇長孫在京城。

對於這些摺子,四爺一直留中不發。

眾人一時間看不出他的態度,又擔心萬歲爺果真犯了倔脾氣,真的把小阿哥也給送到了盛京。

於是,他們繼續上摺子,一再懇求萬歲爺能留皇長孫在京城。

眼看著這些朝臣們也著急了起來,四爺露出了一絲滿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