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胡西華從巴黎發回來的電報,英國人把目標轉向我們了,我還以為,他會等到處理完德國之後才有精力呢。”

帝國皇帝辦公室,劉一鳴站在窗前,背對著眾人。

“英國正在謀劃一次十分複雜的債務重組,他們正在進行金融準備,包括錨定貨幣、債務交換等等。”

“他們把這次重組稱之為挽回英國信用評級的殺手鐧,看起來是將債務進行延期,實際上是針對我們的手段,將債券兌換時間拉後,給他們留出操作時間。”

“首先支援委任統治,在西亞地區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同時可能還想分一杯羹。”

“在這裡,一旦發生衝突,我們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維持穩定。”

“西亞擁有的大量石油資源,是帝國發展必不可缺的血液,我們必須在外圍建立起緩衝區。”

“大陸橋計劃預計還要兩年才能徹底通車,在這之前,我們只能透過海路繞過印度次大陸,才能向西亞領土輸送物資和人員。”

“債券兌換延後,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會下降,而我們急需將債務換成國力。”

“用來發展工業,或者加強軍事建設面對俄軍。”

“在英國人甚至美國人的輸血下,俄軍的戰鬥能力肯定比之前要更強,我們將面臨極大的壓力。”

“戰爭一旦開始,債務將不是問題,我們無力繼續追債,最終甚至會低價拋售英鎊債務,用於進口英國的高價商品。”

“欠債太多,最快捷最低成本的解決方式,就是幹掉債權人。”

姜旺給不明白的眾人解釋道。

“說到底,當前我們要面對的,是俄國的問題吧!”孫載之聽完後,看著一旁的地圖。

華夏帝國三個集團軍群常年放在北方,在拿下了俄亞地區後,分別集中於中亞和烏拉爾以東。

經過多次增兵、改編後,目前北方總督區有上百萬兵力,整個帝國一半的陸軍兵力都在那兒。

“我提議,進一步加大軍隊規模,按照一百比一的比例來說,我們應該有五百萬人左右的軍隊規模,才是合理的。”

孫載之可不能接受這麼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就被英國人搶走,那他們辛辛苦苦幹了三十年,幹了什麼?

富起來給英國人搶?

孫載之更傾向於透過和平解決問題,不過他卻是個徹頭徹底的強硬派,一旦出手不死不休那種。

“實行義務兵役,第一階段招募二百萬人,服役期限三年,義務兵階段計程車兵待遇做釋放下調。”

“退掉一些老舊過時的海軍軍艦,精簡編制,空出的人員和維護費用,用在新船上,再發一期海軍公債,四艘戰列艦,四艘航空母艦。”

“空軍的話,提升……10%的軍費?”

海陸軍孫載之熟悉一些,空軍他就不太清楚了,不過給錢總沒錯。

“空軍提升200%的研發經費,其他就不用了。”

“至於海陸軍,就按首相的想法做。”

“另外,財政部可以嘗試一下震盪英債市場,看能不能打斷英國人的債務重組計劃。”

“事件的核心是英國,英國不敢讓英債徹底崩潰,他們承受不起國家信用徹底崩潰的代價。”

“英國人要給我們找麻煩,恰恰證明他們害怕了,不敢正面和我們來硬的。”

劉一鳴轉過頭,看著一眾正在討論擴軍的大佬。

“鐵路已經抵達裡海沿線,剩下的地方只剩下施工難度的問題,是否想辦法加快一些?”

“我們是一個陸軍大國,這句話並沒有針對海軍的意思,我只是在陳述事實。”

“我們需要一條抵達阿拉伯的陸上通道,過去二十年裡,我們從未如此迫切的需要過這條鐵路。”

孫載之怕顧凡誤會,特意解釋了一下。

華夏帝國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帝國,帝國85%的居民生活在大陸上,但是帝國80%的工業品生產於東南亞。

也就是,帝國80%的工業集中在東南亞諸多島嶼,這還是經過數年的產業轉移和有計劃的在華夏建設重型工業之後的比重。

在這之前,青帝國未期,鋼鐵總產量也就十幾萬噸,不足南華帝國時期的零頭,鋼鐵是工業的基礎,鋼鐵都沒有,工業也就無從談起了。

但是,對於華夏帝國來說,特別是對於帝國上層的固有思維來說,華夏地區的重要性,超過東南亞地區。

一直到目前為止,政府內部遷都的聲音都從沒有停止過,更別提民間了。

大家還是比較認可問鼎中原之說。

以至於,孫載之現在時不時的都會給遠在金陵的黃克強找點事做,因為近代兩都之一,就是金陵。

“著手加快速度,不要完成太大傷亡,經費就從震盪英債兌換出來的錢裡抽吧。”

華夏帝國手裡捏著大筆英債,這是劉一鳴的底氣,英國不敢輕易亂來,英債破產,大英帝國也就破產了。

同樣,這也是英國急著針對華夏帝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就相當於自己身上綁著遙控炸彈,而遙控器在別人手裡,換誰誰都不能忍。

“我這就去做,同時,擴大工業規模,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活動,也該開始了。”

“既然能兌現一部分,我希望能將這部分錢投入到生產中,擴軍的費用,發國防特別國債好了。”

孫載之摸了摸下巴,開始思考這筆錢怎麼才能用的好。

…………

“胡大使,好久不見。”漢克親切的和胡西華打著招呼。

漢克,前德國駐荷蘭大使,在胡西華擔任駐荷蘭大使時,雙方相識並留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南華和德國有著合作。

“漢克,一轉眼都多少年了,這些年過得怎麼樣?”胡西華熱情的和漢克打著招呼。

“很不好,從荷蘭離開後,我去了俄國,1915年,然後我回到了國內,一直坐冷板凳,直到今天。”漢克一副悲慘的模樣,搖了搖頭。

“還活著就好,許多人都死在了戰爭中,抱歉,但我是反對這場戰爭的,不過我說的並不算什麼。”胡西華給漢克倒了杯酒。

上等法國白葡萄酒,由於戰爭的影響,絕對的稀罕物——特別是在德國。

“謝謝。胡大使,我今天是來請求您的幫助的,一個儲存一定實力的德國,符合華夏帝國的利益。”漢克接過酒杯,喝了口後,開門見山。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你也應該看出來了,談判並非由我們主導,我們的話語權很少。”

“國內並不想從談判中得到什麼,但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顯然不這麼想,漢克,你找錯人了。”

胡西華遺憾的搖了搖頭。

“正因為如此,華夏帝國才更應該反對英國和法國的和平方案才對,只要德國保持一定實力,未來的華夏帝國在歐洲才能有更多話語權。”

漢克雙眼注視著胡西華的眼睛。

“這個說法,我們談一談針對德國的賠償問題吧。”胡西華眉毛跳了跳,露出一個微妙的微笑。

“哦!我正想問,三幹億金馬克,難道不會有人認為這個數字太離譜了嗎?德國不可能拿的出這麼多錢,哪怕是分期付款。”

漢克說道這個,神情有些崩壞。

“三幹億金馬克這個數字,是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還有我們,討論了數個月,互相妥協的結果。”

“當然,華夏帝國並未深入參與這個問題,我討厭在不切實際的問題上浪費時間。”

胡西華向漢克解釋道。

漢克認真的點了點頭,好像認可了胡西華說的話。

“但是,法國並不願意做出太多讓步,在最初磋商階段,法國人提出的要求是八幹億金馬克,只賠給法國人的數額。”

胡西華話音剛落,漢克就接連進行了兩次深呼吸。

“我就知道,一定是法國人。胡大使,我現在比較想知道,如果德國無法支付賠款,協約國會怎麼做。”

漢克調整好情緒後,緩慢的問道。

戰爭死人的可不止一方,德國本身也有三百萬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這場戰爭太激烈,給雙方留下了化不開的血仇。

“法國提出,應該由法國掌握德國的工業,以補償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失,他們還提出了對魯爾區的要求,不過被我們給否決了。”

“英國人提出要控制德國的外貿和海關,以補償他們的損失,目前還在討論中。”

“最終的結果,大概是用實物進行補償,剩餘的部分,他們會強制從德國的稅收中每年抽調。”

胡西華說的是再正常不過的慣例,漢克也懂的慣例。

“漢克,你們的境遇很差,除了我們,沒人願意幫你們說話。”胡西華端著白葡萄酒,說的相當輕鬆寫意。

“我不知道德國還有什麼東西是你們看得上的,你們完全可以自己去拿。”漢克聽出了胡西華的暗示,但是他不明白鬍西華為什麼要這樣幫他們。

就目前德國的境遇來說,作為戰勝國的華夏帝國,想要什麼拿走就是。

德國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阻止他們,哪怕華夏帝國只留下了一個軍,也不是當下喪失武裝力量的德國能抵擋的。

帝國崩塌後,軍隊後勤體系也崩塌了,即便有大量老兵,德國也無法重組軍隊。.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