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聲音小點就好了,這樣容易暴露行蹤。”

李鐵跑了一段路,於是乾脆停了下來,找出頭盔戴在了頭上。

“突、突、突……”

越過了響水河橋,他一眼看見楊老三、張麻子二人已經成了落湯雞,正緩緩回村呢。

又走了一段路,在一條小山溝裡、又看到了一道亮光。

仔細一看原來是楊長軍,聚精會神的拿著一個長長的鐵鉤子,在那寬闊的渠溝裡撥弄著。

又是個捉鱔魚的。

李鐵沒做任何停留,油門一加、上了盤山公路,越過那個埡子口,才能下到龍陽湖。

村裡的響水河和龍陽湖是兩個方向。

說簡單一點,另外兩座山和神女峰的兩道夾溝,只不過龍陽湖這邊被堵死了,山裡的水沒了出路,形成了一個天然湖泊。

就像大自然的地殼運動時,在大山裡形成的堰塞湖一樣。

上湖的這條公路很早就有了,後來沒人沒車行走了,路況不是一般的差,原來六米寬的路面,只剩下兩米了,其餘都被落石蒿草給盤據了。

好在這裡的山、都是些風化頁岩,鮮見黃泥巴,還勉強可以通車。

大半個小時之後,李鐵終於下到了龍陽湖畔。

夜風習習,帶來了絲絲冷冽。

順著龍陽湖畔,長滿了蒿草的公路一路前行。

速度明顯的慢了下來,他必須得仔細的辨認公路。

否則在一人多高的蒿草叢裡,很容易迷失方向。

一段時間的聚精會神的看路,無意識的啟動了重瞳。

臥槽!這玩意兒真好!

竟然可以一眼看穿前面,那些無邊無際的蒿草了。

快到了。

李鐵心裡暗暗歡喜起來。

又走了一公里多,眼前豁然開闊了起來。

他隱約看到了一些斷垣殘壁。

看到這些了,也基本上就到了。

這裡曾經是山裡村民的居住之所,在這周圍、一百多畝水田都荒蕪好多年了。

懂行的讀友,大概明白了了吧,荒蕪的水田裡還會少了鱔魚麼?

李鐵尋摸到幾片斷垣之下,停好了三輪車,原住戶一百多平的稻場,已經只剩下幾個平米的空地了,周遭都被野蠻生長的蒿植物給佔領了。

“該死,要是有個大砍刀就好了。”

李鐵心裡嘀咕了一句。

找找看,說不定梅姐會準備那東西。

掀開那個大工具箱,哈哈……果然如他所料,一把貌似某寶上買的開山刀,靜靜地躺在工具箱裡。

知我者,梅姐也!

李鐵心裡歡呼了一聲,一把抓起了開山刀。

大刀入手,他掄開膀子揮舞起來。

“刷、刷、刷、刷……”漫天的蒿草飛舞起來,頃刻間就開闢出了一個百十平的場地。

太好了,李鐵這才取了頭盔,戴上了梅姐準備的頭燈,向一旁斜下方的水田走去。

水田裡也荒蕪的不成樣子了,周遭一圈的蒿草足有一人多高了,田中間也長滿了水生植物。

“嘙、嘙、嘙……”

細小的破水聲不停的傳來,李鐵定睛一看。

老天!

好多魚,泥鰍肥的像小蛇了。

鱔魚也多的數不勝數。

金黃色的腮梆子一直延伸到扁扁的尾部。

隨便一根也是三斤往上了,五斤左右的也能偶爾見到。

李鐵欣喜若狂,把開山刀往刀鞘裡一插,背在了身後,左手拖著大桶,右手開始抓了起來。

長年沒人打擾的鱔魚、泥鰍,似乎變得很傻了,眼看著有人來抓,依然不閃不避。

也許是安逸得太久的緣故,讓它們失去了抵禦風險的意識。

很快就抓了一桶了,李鐵掂掂分量、至少有二百多斤,刨去水的話,一桶怎麼說也有一百多斤的淨貨。

夜深了,氣溫越來越低,怕冷的鱔魚、泥鰍都鑽進了泥巴里面。

就連李鐵都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寒意。

尤其是泡在泥水中的兩條腿。

可是他現在才抓了兩桶呢,仔細算算也才二百來斤淨貨,就算是賣到80一斤,也才16000元,這賺錢速度似乎不怎麼樣。

就只和倭瓜小說的大神比,也還不如啊。

自己現在好歹也算是個練家子了,不是一般的小白了。

李鐵凝神靜氣一番、聚出了重瞳,在泥水裡搜尋了起來。

很快他就發現了泥巴窩裡,橫七豎八躺著的鱔魚,一根根、一群群憨態可掬。

嘿嘿!傻樣,以為鑽進了洞裡,勞資就抓不到你們了。

李鐵冷笑一聲,大手“嗖、嗖、嗖……”電射而至。

在一個靠近高坎的土埂下,他驚奇的發現了一個很大的鱔魚洞。

洞口比較狹窄,勉強只能伸進去一隻兒童的手,進去半米之後,就豁然開朗了,就像一個碩大的酒罈子。

那個空腔裡、足足聚集了若干的鱔魚。

臥槽!

鱔魚的大本營嗎!

感謝這個重瞳,要不然就算發現了這個鱔魚洞,也是白瞎。

看不到裡面的狀況,還不是在洞口乾搞幾下就完犢子了。

李鐵想了想、找來一根大指頭粗的木棒,一下子捅進了鱔魚窩,左手的大桶在出口接好以後,右手暗暗運功屈指一彈。

“嗡、嗡、嗡……”

乾透的堅硬木棒、霎那間嗡嗡只叫,如同混凝土振動棒一般,在鱔魚洞裡好一整亂顫。

鱔魚們都懵逼了。

難道這是要地震了?

一點徵兆都沒有啊?

動物的求生本能、讓它們感覺到了危險。

短暫的驚慌失措之下,“譁、譁、譁……”都爭先恐後的遊了出去。

哈哈……太好了。

在強光頭燈的照射下,看著鱔魚們不要命的朝桶裡射,李鐵都差點笑出了眼淚。

捉鱔魚竟然還這麼好玩,僅僅是這一個洞,至少就收穫了六十多斤的鱔魚。

看著肥碩的、一根根粗大的鱔魚,李鐵久違的笑了。

這次就先搞個三桶,到市裡的水產市場試試行情吧!

他心裡暗暗決定了。

對了順便打聽一下野生泥鰍的行情。

這裡的泥鰍可也是知名的黃金鰍呢。

隨後,李鐵又轉了一圈,再也沒有發現鱔魚洞了。

難道一塊水田只有一個?

李鐵分兩次、才把三桶鱔魚裝到了三輪車上。

想想這裡原來有一百多水田,那得收穫多少鱔魚?

其實這鱔魚在八十年代的鄉下水田裡,多的讓你目不接暇。

農民們根本懶得吃這玩意兒,費時間、費油不說,還不好捕捉。

只是後來農藥化肥的普及,在導致了這些東西的逐步滅絕。

“吱、吱、吱……”

車斗裡雙胞胎飼料工作服中,鑽出來一個小腦瓜。

小蘭瞪著圓溜溜的豆眼,貪婪地看著水桶,抽了抽小鼻子。

“小蘭?你想吃這個?”

李鐵狐疑的問道。

小蘭很誠實的點了點頭。

“這個是……好吧,喜歡吃就給你吃吧,小傢伙,我兩可是患難之交呢,來吃吧!”

李鐵擰開大桶蓋,伸手撈出了一根二斤多的鱔魚遞給了小蘭。

“咔嚓……咔嚓……”

臥槽!這是標準的吃辣條的動作。

李鐵看的竟然有些恍惚,這小蘭莫不是要成精了吧?

三根鱔魚下肚,小蘭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肚皮,對著李鐵咧嘴一笑,又鑽進了衣服中。

三跟鱔魚,最小的也是一斤多的,好幾百呢?這小蘭的生活費好高。

也值了,李鐵很快釋然的一笑,拍了拍那件勞保服說:“我們走了,小蘭。”

“突、突、突……”

乘著濃濃的夜色,李鐵啟動了三輪車,到市裡還有四十多公里路呢,就從這龍陽湖出村到國道,也還有三四公里。

合計近五十公里,可不是個容易的事兒。

“突、突、突……”

三輪車搖搖晃晃得出了村,駛向了依琳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