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眾人來到大廳之後。
李耀讓子墨從箱子裡拿出了他在棲霞城買的筆墨紙硯。
“老莊,子墨,如今周圍十里八鄉的村子,麥子都快要收割了,我發現村子裡磨面的方式還很是老舊,還在用牛馬拉著碾子反覆碾壓之後過篩才弄出來麵粉,效率很低不說,麵粉裡雜質還不少,因此我想帶你們弄一個水力磨坊出來。”
“水力磨坊,這水和磨坊有啥關係嗎?”
老莊一頭霧水,子墨一臉懵逼。
“額,好吧,我就直接畫圖了,你們看看能不能做出來。”
說完,也不管倆人,李耀就開始了在紙上寫寫畫畫了起來。
不一會兒,一個巨大的圓環便躍然紙上。
圓環直徑三米,由一片片十厘米厚,三十厘米高的木板,用卯榫結構連線成一大一小兩個圓環。
兩個圓環之間靠下的位置,用不少十公分粗的木頭,同樣用卯榫結構將兩個圓環連成一個整體。
兩個圓環上邊切出一道道五厘米的斜槽,一片片五厘米厚,十五厘米寬的木板,斜著插在斜槽裡邊,連通兩個圓環。
裡邊的圓環較小,內裡是個約有三十厘米的空洞。
空洞裡插著一個三米長的木頭,木頭和圓環內壁,都開槽口,用木板卯榫連線在一起。
木樁上邊套著一個圓形的石頭磨盤。
老莊和子墨在一旁也是看的興奮,雖然不知道李耀畫的這個東西到底怎麼磨面,但是他畫出了的這個東西有種一眾莫名的粗糙狂野的美感,遠遠不是他們以前用小刀雕刻的小玩意兒能比擬的。
“怎麼樣,能做出來嗎?”李耀看著兩人說道。
“應該沒問題,但是少爺,這什麼米,厘米的,是啥意思,還有那些鬼畫符一樣的東西。”
“哦,這個,我管他叫長度單位”
“你們以前做一些東西的時候,是不是各個匠人做出來的尺寸都略有偏差?”李耀問道。
“額,還真是,我們基本上都各自做各自的”。
“也就是說不同的匠人做出來的東西都不能通用,效率還很慢。”
“確實是,”老莊摸著自己的腦袋說道。
“所以,為了提高效率和準確性,我決定弄個尺子出來。”
“稍等我一下。”說完李耀跑去了他的臥房。
沒一會兒,李耀拿來一塊的一指厚一掌寬木板,約莫兩米長,外表也比較筆直。
李耀又拿來了老莊的鋸子,將木板整齊的切下來一個細條。
將一指寬的那個木板上。
用毛筆尖在木板兩側各刻畫出來一道印子,說道:
“看,大概就是這個長度,我管他叫一厘米,將之十等分,每份我稱之為一毫米。”
“這是往小了說。”
說完他又拿著木頭刻畫了十次。
“看,這便是十厘米,我稱之為一分米,而十個一分米,便是一米”
“老莊你看,這個便是尺子,如果你與子墨分工,都按這個尺子的刻度尺寸來做,你做複雜些的東西,子墨做簡單些的東西,到時候一組拼,豈不是大大提高了效率。”
“妙啊,少爺,簡直妙極。”老莊讚歎道。
而此時的李耀,拿出一根細繩,讓一旁的阿歡和太昊幫他比著,畫出來一個完整的一米的尺子。
將多餘的地方鋸掉,遞給了老莊。
“老莊,這便是一個一米的尺子,你和子墨先拿著用,可能並不算多精確,但想來也足夠用了。”
“之後,我希望你和子墨,不再用木頭,而是用鐵用鋼,做出來真正標準的尺子,刻畫出來完全均等的刻線,將來的尺子,將以你和子墨的名字來命名。”
聽到李耀的話,老莊和子墨的激動之情更是溢於言表,直言一定會和子墨做出真正的標準的尺子。
這可是名留青史的機會啊,一想到以後的匠人都會以他們做出來的尺子來度量加工物件,用著帶有他們名字的尺子,他們又怎麼不激動。
李耀又接著對他們說道:
“至於你們說的鬼畫符一般的東西,我叫他阿拉伯數字,額,就是一位叫阿拉的老伯創造出來的數字。”
“傳統的數字書寫特別麻煩……”
李耀對著眾人一頓講解。
當大家都明白了李耀的意思後。
老莊和子墨心裡那是十分的激盪。
“少爺,您說的刻度,再加上這阿拉老伯的數字,我一下就理解了您這幅圖紙的意義,您就放心交給我和子墨吧,給我們三天,我們一定能將你要的東西做出來。”老莊拍著胸脯說道。
“好,那你們就放手去做,需要什麼樣的材料,儘管吩咐阿歡他們給你找來,不要害怕花銷。”
李耀說道。
“好嘞,少爺,我們這就去辦。”說完老莊招呼阿歡他們拿著圖紙和尺子出去了。
總算講解完了這麼多東西,李耀也是長呼了一口氣。
歇了好一會兒之後,李耀又喊來小川,讓他陪著自己出去一趟。
倆人出來院門之後,朝著院子東邊走去。
走了也就不到一百米,便走到了李耀之前看到的一條河邊。
小川說,村子裡的人都叫這條河為伊春河。
河水自北向南的流淌著,約莫有四五米寬,一米深。
小河有好幾處,落差還是挺大的,走了沒多遠,李耀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很是令他滿意的地方。
看了沒多久李耀便帶著小川回去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和楊奶奶說了他想找一些人,看村子裡有沒有。
楊奶奶聽後當即表示沒有問題。
第二天楊奶奶先是帶著李耀來到了村長家,李耀說自己要在小河邊建一個磨坊,村長老石是一名六十多歲的男子。
年輕的時候,和定北王李蒼梧打過蠻夷,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全須全尾回來的幾個人之一。
這些年對楊奶奶她們也是有著不少的幫助。
聽說老李家來人了,昨日已經給李耀他們送過一些吃食。
今天楊奶奶還帶了蘇昭悅上門,不僅還清了這些年他對楊奶奶他們的幫助,還多給了不少,讓村長老石很是感動。
還聽說李家還來了個小少爺,他正準備過幾日就上門拜訪呢,沒想到對方這就上門來了。
李耀對老石也很是客氣,一番攀談之下,倆人都以長輩小輩自居了。
當李耀說明來意,表達自己想在小河邊建一個磨坊需要一些人手的時候,雖然不明白李耀為啥要把磨坊建在河邊,不過老石當即表示沒有問題,明日他親自帶著人去給李耀辦這件事。
倆人又是一番熱絡的交談之後,李耀和楊奶奶離去了。
之後,李耀又讓楊奶奶帶他來到村裡面唯一的一個石匠家裡。
石匠老王那也是很出名兒的,十里八村的磨盤和碑石都是出自他的手裡。
在李耀表明了來意之後,又拿出一張圖紙給對方稍微一講解,老王當即表示明白,李耀要的兩扇大磨盤他那裡基本上都有現成的,不過李耀要求他刻畫上一道道均勻的條紋,這需要一點時間。
李耀還要一個帶著光滑凹坑的底座石頭,老王也表示沒問題七天就能搞定。
不過在李耀拍出雙倍的工錢的時候,老王表示給他三天,他一定辦妥,親自送貨上門去。
李耀走後沒多久,他就喊來了他的幾個徒弟,停下了手裡的活兒,全都來幹這個。
第二天,村長老石帶來了十來個年輕的後生,來到了李耀家裡。
李耀帶著眾人來到河邊,來到靠上游的一處地方,他表示想從小河側面挖一道寬一米的溝渠,溝渠寬約一米五,,都用石頭鋪成,石頭縫裡,用草木灰拌著黏度較強的黃泥巴和稻草填充抹光滑,且黃泥巴用淘米的水來拌。
之後小渠走個十米左右一分為二,一邊繼續往前重新匯入小河。
另一邊流下一個約一米多高差的錯臺,錯臺下用石頭墊好鋪平,防止地面被水流沖壞。
不過這邊同樣也是沒走多遠便重新匯入河流。
就是在這個高差一米多的平臺上,李耀讓老石他們蓋一個約莫十米見方的木頭房子。房子中間留一個五十公分的洞,別的要求沒有,夠結實就行。
李耀的要求雖然不少,但是他一細講,其實也沒多複雜,再加上李耀出手闊綽,工價比別處要高上一倍。
眾人又是村長老石找來的村裡蓋房子的好手,明白李耀的意思後,立馬便開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