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會上,一開始張居正還以為高拱是小題大做要繼續立威,等看了那厚厚一疊資料後,也登時就脊背發涼。

張居正一直兼著兵部尚書,重心自然全在軍事領域,但僅僅就這一部分就已經感覺整個大明朝都在被當猴耍一般。

特別是看到末尾軍事部分,反覆強調莫臥兒帝國是蒙古帝國的殘留,大明官民應當支援朱雀國繼續完成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宏遠,真正實現對當年的蒙元殘餘勢力雖遠必誅。

張居正面部表情都扭曲了,彷彿自己才第一天認清這個世界一般。

資料的軍事內容很多,但串聯起來也就幾塊。

第一條,朱雀國幾乎零成本招募了近十萬在大明出頭無望計程車紳百姓官兵。大明不要的人,他們要。大明看不上的人,他們奉為上賓。就這麼著,幾乎不會吹灰之力就擁有了近十萬青壯。而且還是近十萬優質又勇敢的青壯。

第二條,近乎完美地開發了騎射戰術。

朱雀國可沒錢組建大明神機營那樣的油紙定裝的拉栓燧發火銃。能夠利用就就是弓箭。

而朱雀國的弓箭幾乎進化到完美。遠超明朝目前通行的三力弓七錢箭到一石弓二兩箭的標準搭配,朱雀國的弓箭居然實現了五力弓一兩五錢箭,一石弓近三兩箭的配置,再搭配三稜或者十字穿甲箭頭,導致朱雀國的弓箭手獲得了遠超過往的破甲射殺距離。這裡可不是什麼棉甲,而是實打實的破鐵甲。

那是一種巨大的反曲弓,樺木、榆木的弓身,配有天竺一帶豐富的牛角、牛筋、牛骨做的角層、筋層、弦墊、弓弦。關鍵是天竺的牛簡直無窮無盡,做其弓箭來簡直是信手拈來。

更關鍵的是莫臥兒王朝以及天竺本地人都不敢殺牛制弓。也就徐家這幫人有趙真善的商業情報網支援,知曉這些資訊,直接打著毗溼奴化身的旗號,獻祭神牛,獲得神力。驅逐韃虜,恢復天竺,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真的是照著太祖皇帝的作業一比一經典復刻是吧。

看到這些章居然相當不可思議起來,自古以來弓箭彷彿都是那樣,怎麼朱雀國那邊能玩出花來?

而且他們為什麼這麼心甘情願主動披露自己的底牌呢?

徐家與趙家,怎麼看都不是這麼好心的人。

騎射還得有騎,朱雀國居然全面推廣腳尖倒鉤高跟馬靴,戰馬戰象一體訓練。

看得張居正真的是瞠目結舌。

第三條戰術上不打硬仗,尋找薄弱,攻其必救。

由於莫臥兒王朝奉新外重內輕的軍事佈局策略,重兵主要在都城德里以及東西邊鎮。朱雀國繞道北方薄弱部分突進,就能在其薄弱內部橫衝直撞,肆意搶掠,以戰養戰。

等到其調邊軍來救援正好再分出另一路狀態良好的軍隊攻其必救或半路截殺。

在考慮其利用了北部高山俯衝,與冬季枯水期道路好施展騎兵。那基本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在朱雀國。

張居正看了這些真的是耳朵嗡嗡的,只覺得內閣會議上好吵。凡要舉手一律同意,只想快點結束上值,自己再去驗證一番資料裡的內容,特別是弓箭騎射真的能如此嗎?

沒道理一介商賈能想到,自己大明卻想不到啊?

??多謝多謝書友lhpdw的月票、推薦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