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鹽政,目前為止開中法、折色法是混合施行的,當然其中開中法基本已經名存實亡了,因為超發的鹽引已經領不到任何鹽了,哪家商戶這麼傻來響應開中法給你往西北運軍糧。折色發下直接拿錢買鹽引也困難重重。因為沒那麼多鹽來兌現鹽引的。另外,事實上,現在西北的軍事壓力驟減,以後怕是也不會需要那麼多軍糧運輸了。確實到了改革的當口。

“道元,這個鹽政是不是也該動一動了?本朝鹽政一塌糊塗,百姓苦不堪言,你說杭州那個什麼天理大學堂有沒有增產食鹽的法子,這樣只要供貨充足,能夠平抑鹽價,改革鹽政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語氣,真真的是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後了。鹽政改革這可是個大話題。高拱都不由得稱呼了謝師爺的表字。

但是師爺掙的就是這份錢,而且高拱這種息怒全在臉上的主也挺好伺候的,謝師爺也不生氣。

“恩相,以學生以及我們紹興那邊同鄉的瞭解,天理大學堂應該是真的能做出食鹽增產的法子。但是他們那邊要掛專案資助才會去根據外面的要求研究。那邊專案招標的起步資金是一百兩,但像製鹽這種大專案,怕是得花個上萬兩才行。當然也可以約定技術分紅,這樣價格就要便宜一些。”

幾萬兩,本來想說也沒啥的。遼東能夠反哺朝廷後,朝廷的財政特別是對糧食的需求壓力要環節很多。但緊接著一聽有更節約法子,之前一路戶部節衣縮食過來的高拱立刻就選擇了後一種方案,

“那就後一種。你去接洽一下,看看到底多少,有個準數,最好在一萬兩銀子以內,聯絡好了再去戶部走流程。”

至於鹽政如何改革,反倒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能充足地生產食鹽,怎麼改都不會比現在差。而且之前在戶部,早就思索過一套新的簡化的鹽政體系。

簡言之就是放開生產和銷售,以後朝廷成立專門的鹽稅司專收鹽稅,其餘一律放開。

而鹽稅分兩級,一個是生產鹽稅,一個是銷售鹽稅,兩邊各收一成鹽稅。這樣就可以將生產鹽稅、銷售鹽稅、人口的資料結合起來推算當年鹽業的偷稅漏水情況。

比如換算過後生產鹽量遠大於銷售鹽量,這不是有貓膩是什麼?

或者銷售鹽量遠大於生產鹽量,這問題就更大了。

或者人口增長,而食鹽的產銷數量都在下降,這問題就得讓錦衣衛東廠連同三法司一起出重拳打擊了。簡直就是罪同謀逆。

這算是借用現在浙江南直隸一帶誕生的新式增值稅的思路進行收稅。只是產銷兩級收稅可不存在抵扣一說。收到鹽稅司的就都是朝廷的了。想讓朝廷退稅,把收到的錢吐出來,門都沒有。

抵扣這玩意聽著就不靠譜,有了進項抵扣,到時每一年商鋪都是虧本買賣。那還收什麼稅呢?

高拱有了自己的主意,自然不會隨便跟師爺分享。琢磨著師爺提出的技術招標,只需要等那邊成了,自己這個鹽稅改革也就能推行下去了。

當然,到時朝廷的鹽場,鹽戶願意繼續折騰就折騰,不願意就賣出去也好,免得瞎折騰。朝廷要是能老老實實生產好鹽,也不至於大明除了洪武永樂兩朝一直就食鹽緊缺了。早就對這幫子官辦鹽場失望的高拱,可不想繼續折騰下去,成為地方鹽商官僚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