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帆一愣,然後點點頭說:“好,你打算什麼時候進行這項計劃?”

“至少要等到明年才能開始執行!”鄭清澤滿面笑容地說著,然後繼續解釋道:“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今年下半年即將結束,我們的新產品銷售表現相當出色,首先要滿足這些新品的需求。其次,我們需要與國內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特別是要看看是否能獲得一些支援。”

鄭帆再次點頭:“明白了!”

下半年啊!

鄭清澤感嘆了一下。

其實就是這個月了。

從8月27日開始,高階領導層已經開始調整經濟政策,明確要取消計劃經濟雙軌制。他們決定全面轉向市場經濟,這就意味著價格將全面上漲,物價將不再受到政府的強制控制。

然而,當價格闖關政策出臺後,他們卻犯了一個錯誤的判斷。本以為價格上漲不會太過離譜,但實際上物價上漲了整整百分之三十。

到了這個時候,即使政府試圖透過干預來降低價格,也幾乎無濟於事。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物價飆升,全國人民都瘋狂地囤積物資。高層被迫承認價格闖關政策的失敗。

這次失敗直接導致了經濟的低迷,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全恢復。直到90年代,才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改革,才成功扭轉了經濟困境。

回頭算算時間,價格方面即將迎來一次全面的大爆發。

雖然物價上漲是企業家樂見的,它是可以引導市場自由調整的,但目前全國產品供不應求,物價上漲已經失去了理性。

鄭清澤與父親交談完畢後,國內立刻釋出了宣告。

價格改革的總體方向是:改變價格形成機制,擴大市場調節範圍,逐步實現國家對市場的調控,要求市場引導企業。

工資改革的總體要求是:保證大多數職工的實際生活水平不下降,並隨著生產的發展而有所改善,進一步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解決工資分配中的一些明顯不合理問題。

隨後,這一訊息迅速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全國陷入震驚之中。在整個經濟秩序,特別是商品流通秩序混亂的情況下,人們沒有為物價改革的“闖關”做好心理準備,誤以為9月1日物價將全面放開,接著全國範圍內即將出現大規模漲價。

物價開始瘋狂上漲。

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全國物價直接上漲了百分之二十。漲價速度之快,讓人目瞪口呆。

全國物價經歷了一次全面的飆升,這個速度,甚至連高層都沒有預料到。

對於人民來說,他們對國家的政策非常敏感。一旦意識到物價全面放開,他們立刻開始大規模囤積物資。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國家釋出通知稱,豬肉、鮮蛋、大蔥和食糖等四種主要副食品的價格補貼由暗補改為明補。

也就是說,國家不再透過向商業部門提供財政補貼來降低商品價格,而是直接將補貼發放給百姓。因此,這四種副食品的價格被放開,最終導致豬肉價格上漲了50%至60%,鮮菜價格上漲了31.7%。

隨後,國家繼續逐步放開特定商品的價格,導致這些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引發了百姓的心理恐慌。

隨著八月份的價格進一步放開,物價已經上漲到了難以預料的範圍,包括日常用品和各類食品。其中,豬肉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大,甚至每隔幾天就上漲一次,人們越來越擔心未來無法承受食品的價格。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感到不安,軟妹幣貶值,人們不確定手中的錢是否會繼續貶值。為了避免金錢貶值,人們急於將資金兌換成實物,特別是金銀珠寶等有形的貴重物品。

黑河市

鄭清澤微微皺起了眉頭。

他注意到之前建立的小商品市場已經變得一片混亂。

各種百貨公司和小店被一群人圍住,人們揮舞著手臂,臉上露出猙獰的表情,爭相搶購商品。

而有些人購買的物品可能令人感到滑稽,甚至可能只是為了搶購一卷衛生紙。在這個時候,人們已經沒有時間考慮商品的質量或實用性,他們堅守一個原則:只要搶到就是賺到。

黑河市也受到了影響。

之前中蘇之間的貿易似乎突然中斷了。

然而,黑河市的居民開始了瘋狂的搶購行動。

興奮的情緒使每個人都購買了能夠看到的、能夠買到的商品。

商店裡那些有缺陷或零件不全的電冰箱、電風扇等產品也成為搶手貨,理性在當時陷入了恐慌的人們身上消失了。

“太瘋狂了!”

鄭帆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看著外面的場景,不禁吐槽道:“這是怎麼了?幾十箱洗衣粉全部搬回家,還有人一口氣買了幾百公斤食鹽,粗糙的手紙也有人一口氣買了幾十捆!”

鄭清澤聳了聳肩:“這是正常反應,現在人們對未來感到非常不安,全國範圍內的商品供不應求,物價必然繼續上漲!”

鄭帆問:“要實現全面市場化,似乎並不容易!”

鄭清澤笑了笑:“這一步是必然的,只是現在來得稍微早了一點。”

“早了一點?”鄭帆好奇地問:“那什麼時候才算不早?”

鄭清澤考慮了一下:“差不多再過四五年,大約在1992年左右吧!”

鄭帆皺起了眉頭:“你確定嗎?”

鄭清澤點頭:“差不多!”

1992年後,又經歷了一次價格闖關,但沒有引起如此大規模的恐慌。

這也是因為在1998年之前,已經經歷了一次類似的預熱。

儘管1992年也引發了搶購潮,但最終並沒有如此瘋狂。

事實證明,人們大量購買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很多都被浪費掉。

一些家庭因為囤積大米而導致大米腐爛,有些家庭多年未購買鹽、醬油等調味品,但這些調味品都有保質期,最終浪費了大量。

隨後,人們開始從購買日常用品擴充套件到購買奢侈品或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