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熙才不像端華帝那樣,覺得一塊玉佩是小氣,是不夠大方,只要自己的小金庫能有進賬,她就開心。

【又多一塊玉佩了,開森開森。】

【當小孩子就是好啊,有紅包收。】

【好像我有一二三四……十多塊玉佩了吧,要是變現的話,能值不少錢呢。】

【不過不到必要時候,肯定是不會變現的,都是收的禮物,人家的一片心意,當然得好好收著了。】

【大家都習慣隨身帶玉佩玉墜什麼的,要是喜歡隨身帶黃金就好了。】

【雖然庸俗,不夠雅緻,但大俗即是大雅,穿金戴銀,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雅緻呢,就喜歡那種庸俗的雅緻。】

【但要是那樣的話,很容易被賊人盯上的吧,俗話說得好,錢不外露,財帛動人心,還是低調點好。】

端華帝扯了扯嘴角。

寶貝女兒想得還挺多的,一會兒的功夫,居然能有這麼多想法,不愧是他的寶貝女兒,就是聰慧,非同一般的聰慧。

慕容熙摸著玉佩上雕刻的花紋,感覺還挺好摸的,手感不錯。

【糟了,今天是中秋,是中秋!】

端華帝眉頭微皺。

中秋怎麼了?

中秋不是個好日子嗎?

吃月餅,賞圓月,闔家團圓,哪裡不好了?

【五叔五嬸要撿個白眼狼回去養了,說不定這個時候,白眼狼已經在路上等著了。】

【早不回京晚不回京,五叔他們回來過什麼中秋啊,過年的時候再回來多好啊,說不定就遇不上那個白眼狼了,也不會被白眼狼害得家破人亡。】

儘管相處的時間短暫,並沒有多長,但慕容熙還挺喜歡明郡王這個五叔的,當然了,這其中多多少少和明郡王顏值高這一點有點兒關係,另外可能也有那麼些出於對血脈親緣產生的好感。

在一眾皇族宗室中,明郡王是個異類。

明郡王和郡王妃是一對恩愛至極的神仙眷侶,可惜的是夫妻倆成婚十年,至今還沒有一兒半女,但即便如此,明郡王對郡王妃始終一心一意,未曾有納妾之心,納小之意,對妻子始終如一地珍愛忠貞。

郡王妃遲遲沒能生個孩子,眼見著郡王府後繼無人,雖然明郡王自己不著急,但老夫人著急得不行,她勸不了兒子和離,更沒法讓兒子休妻,在某一次的選秀之年,舍了一張老臉不要,求端華帝給明郡王賜兩個側妃。

端華帝那時還不知道明郡王是個愛妻如命的,便答應了老夫人的請求,此後的半個月,他遭受到了明郡王的“毒害”,為了讓端華帝打消給他賜側妃的想法,明郡王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撒嬌不行就撒潑,撒潑不行就耍賴,要是還不行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叫苦連天,訴說自己的委屈,甚至是躺在御書房的地上打滾,揚言要是不答應他的話,他就揮刀自宮,徹底地斷絕了老夫人想要個孫子的念頭。

明郡王態度如此強硬,半步都不肯退,端華帝還能怎麼辦,當然只能答應,沒給他賜側妃。

老夫人也被明郡王震懾到了,從此以後,不再提什麼著急抱孫子的話,她算是看明白了,這輩子兒子就是栽在一個女人身上了,要麼她沒孫子抱,享受不到含飴弄孫之樂,要麼孫子只能是兒媳婦生的,其他的可能性,根本沒有。

因為多年來一直沒能生個孩子,郡王妃對明郡王懷有愧疚,曾經主動買了兩個良妾回來服侍明郡王,希望她們中能有個肚皮爭氣的,為明郡王誕下子嗣。

但明郡王拒絕了,如遇洪水猛獸般,避之不及,為了避開那兩個良妾,甚至找端華帝幫忙,在宮裡住了下來,一住就是一個月,直到郡王妃打發了那兩個良妾才算作罷。

為了不要側妃大鬧皇宮,為了躲避良妾連家都不回,這麼兩件事,隨便哪一件都是讓人震驚的大事,很多人覺得明郡王行事荒唐,沒有子嗣,就傳承不了祖宗香火,明郡王居然對此毫不上心,還是堅持只要郡王妃一個人,何其可笑,還是大不孝。

有多事的人曾問過明郡王,為何不願享齊人之福,難道他不想將來子孫繞膝,共享天倫之樂嗎?難道他想郡王府後繼無人,從此絕嗣嗎?

明郡王的回答叫人驚掉下巴。

他說:“我家又沒有皇位要繼承,非要有一個孩子幹嘛,真要後繼無人家產就充公,上交國庫,造福百姓何嘗不好,當是為下輩子行善積德了。”

得虧他是宗室,本來就是皇室中人,自己又淡泊名利,志在山水,不然的話,單是那一句“我家又沒有皇位要繼承”,就很容易成為被人攻訐的藉口,被人詬病,覺得他很可能有謀反之心。

不過儘管如此,明郡王的發言也是很炸裂的,至少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相當炸裂,哪家不看重香火傳承,哪家不想要個兒子,那些沒有兒子的,女兒招婿上門的,還要求孩子要跟女方姓呢,圖的是什麼,圖的不就是將香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嗎?

雖然在很多人眼中,明郡王所作所為驚世駭俗,但不少女子都是羨慕郡王妃的,試問天底下有幾個男子能像明郡王這般,能抵抗住來自家人,來自世俗的壓力,從始至終,一直堅定地選擇自己的妻子呢,如果是他們的夫君,肯定不會,巴不得再多納幾個小妾進門呢。

明郡王並非不是不喜歡孩子,不想要孩子,不然他也不會在慕容璟他們小時候時常陪他們玩,但他更愛自己的妻子,把妻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願意為了子嗣傷了妻子的心,在妻子和孩子之間,他選擇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