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生就有夫妻相
公主被讀心聲後,全書劇情崩了 紫色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慕容璟心裡感到一陣陣的悶痛。
他未來的太子妃,竟然不是綰綰嗎?
怎麼可能不是綰綰嗎?
父皇承諾過他的,不會干涉他的婚事的,只要是他喜歡的姑娘就好。
可為什麼不是綰綰呢?
按照熙兒的說法,他未來的太子妃非但不是綰綰,綰綰還死在了太子妃手裡,大約是年少而逝。
慕容璟拒絕接受那樣的未來。
他的太子妃,只有一個,那就是綰綰,除了綰綰,他誰也不要。
這時的慕容璟如何能料到日後的世事無常呢,端華帝雖然給予了他婚姻上的自由,讓他自己做主,可即便太子妃不是出自高門顯貴之家,家世未必多顯赫,也不可能是一個普通人,更不可能是罪人之後,挪用國庫錢財,這麼大的罪名,若非太皇太后為景仁伯爵府求情,人頭落地都是有可能的。
而慕容璟自知道自己和蘭若綰再無可能後,對他來說,娶誰都是一樣娶,太子妃是誰根本不重要了,因為都不是他想娶的那個人,所以就聽從了端華帝的安排,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惜了,小蘭姑娘還挺不錯的,和大哥看起來也挺配的,天生就有夫妻相。】
【唉……】
慕容熙以前常聽人說夫妻相夫妻相,但她一直沒懂。
直到今天,慕容熙好像懂了。
慕容璟和蘭若綰站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明明長得也不像,各有各的俊美,各有各的漂亮,但就是莫名地配一臉,感覺磁場也很好,他們兩個人自成一個屬於他們的世界,別人都插不進去的那種。
慕容璟抿了抿唇。
可惜嗎?
如果沒能在一起,當然是可惜的。
但他慕容璟不會就此認命的。
什麼情深緣淺,什麼有緣無分,什麼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都是假的,他不認。
他偏要強求和綰綰的緣分。
慕容璟在心裡悄悄做了一個決定。
……
隨著皇后一些人也離開了,壽康宮不復之前的熱鬧,徹底地安靜下來了。
往常這個時候,太皇太后該小憩了,但今天,太皇太后躺在床上,閉著眼睛,遲遲沒有睡意。
一想到那不成器的侄孫子,命運坎坷的侄重孫女,侄重孫子,太皇太后就感到心焦,一會兒是恨鐵不成鋼,一會兒是惋惜嘆息。
要是侄孫子是個成器些的該多好,也不需要多有出息,只要能支撐起景仁伯爵府的門庭來就行。
世人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然而又有幾個浪子會回頭呢,太皇太后覺得指望侄孫子幡然醒悟,洗心革面估計是不太可能了,為今之計,為了伯爵府的將來,只能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
侄重孫有十三歲了,年紀確實小了些,但世子之位是擔得起的,至少比他父親要夠資格。
雖說越過老子直接讓兒子當世子有些於理不合,外界少不了一些流言蜚語,但景仁伯爵府的情況,京城裡誰不知道呢,看笑話也不在一日兩日了。
有時候太皇太后都奇怪了,以蘭家的家風,怎麼就養出了一個紈絝子弟呢,如果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的話,那根本說不通,往上三代,蘭家都沒有過一個不成器的。
太皇太后左思右想,決定寫封家書邀老伯爵見一面,姐弟倆面對面的商量一下有關景仁伯爵府繼承人的未來。
想到侄子還在戶部掛了個不太重要的職位,太皇太后覺得還有必要再找端華帝一趟,讓端華帝把侄子從戶部調走,給安排個沒有實權的閒職就行。
至於賭博這一點,太皇太后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只能讓老伯爵多管教一下侄孫子了,以免誤入歧途。
……
坤寧宮。
晚膳過後,端華帝習慣性和皇后說起了近日朝堂上發生的一些事情。
自從皇后不像以前那樣,每當端華帝想向她吐露有關朝政的煩心事,她就拿後宮不得干政這一條來堵端華帝的話後,漸漸的,皇后偶爾也會在朝政之事上說一些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看待一件事的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也不盡相同,有時皇后的想法會讓端華帝眼前一亮,有一種撥雲見霧,茅塞頓開之感,這也讓端華帝越來越多地向皇后提起前朝的事情了。
端華帝向來知道他的皇后心中也是有一番自己的溝壑和天地的,可惜是個女兒家,無法展露才華,後又入宮,更是收斂了本性,一舉一動都端莊大氣,完美地契合一國之母應有的樣子,久而久之,不僅是他,連皇后自己都有些忘了她原本的樣子。
“寧問渠差事辦得不錯,自從他到西南後……”
以往提及西南地區的地動災害,端華帝都是一臉愁苦,愁眉不展,臉上半分喜色也無,這還是頭一次眉梢舒展,語氣輕快,神色放鬆,可見負責賑災事宜的欽差大臣的確是個有能力的,將西南地區的災情給穩定了下來。
比起已經倒臺的大貪官郭尚書,樞密使寧問渠是個實打實的好官。
自他抵達西南後,第一時間召見相關官員,瞭解災情,還不辭辛苦,親自前往災區考察,並不是個由著手下的官員糊弄的糊塗官。
在掌握了大致情況後,寧問渠迅速地制定了相關的賑災方案,一方面開倉發放救濟糧,修建臨時的房屋安頓倖存的災民,並做好災情後的救援工作,召集官方和民間的醫者齊心協力救治傷員,做好藥材的補給工作,一方面慰問災民,讓百姓們民心安定,不再惶恐,百姓們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重視,自然也不會對朝廷不滿,生出謀反之心。
除此之外,寧問渠還嚴厲查辦了當地的貪官汙吏,肅清官場風氣,那些深受貪官壓迫和剝削的百姓們無不拍手叫好,大快人心,一時間,寧問渠在西南百姓中的聲望達到了極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