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探索秘密(上)
核汙末世,撿垃圾打造最強安全屋 子羽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那您知道郝建國先生嗎?”
一個月前,劉皓還只是一個應屆畢業找不到工作,還經受了不少社會毒打的小年輕。
所以,他對於張晴晴講的許多事情,依舊只停留在過去。
國際社會的事情,華國機密要聞,甚至是核心科技外交戰事之類的資訊,他又能比眼前那個參與了其中的女人多多少呢?
張晴晴博士搖了搖頭。
“他是零號避難所的前一任管理者”
“現在的我,頂多只能算是他的計劃執行人,甚至有可能還沒你對於這個組織瞭解的多”
同樣帶著疑惑的張晴晴,陷入了沉思。
片刻後,她才從過去的記憶中找到了些許線索。
“幾年前,我和我的導師在M國的首府,參加過一次以未來為命題的科技交流會”
“我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看到過您之前提到過的未來重建委員會的構想”
“當時,有一批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成立了一個探討機構,邀請過我的導師”
“我記得,當時那個未來計劃的M國學者,叫克里斯.汀納”
“他是我導師的同學”
張晴晴看向了黑色塗裝的人型機器人冬兵,似乎又想到了什麼。
“那個男人,是M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天才,而他,正在經手的研究,就是您現在正在使用的類人型態尖兵戰術機器人”
“我的老師,對他們這種過於理想化的未來構想,不是很感興趣”
“因為我的老師覺得,人類的學術領域,應該更著眼於當下的生物學與基因技術”
“她認為,那才是真正能夠拯救人類未來的技術”
“所以,那之後我和我的導師開啟了這個跨過合作的永生專案”
“不過,後來那個克里斯.汀納確實靠著手裡頭的人工智慧專案,得到了M國軍方高層的青睞”
“也就是在那之後,未來重建委員會,這個概念式的框架才漸漸的有了雛形”
“您說的那個郝建國先生,很有可能就是當時,未來專案下發到華國的主要負責人”
“當然了,這也只是我的猜測,畢竟在我的印象中”
“那個由各國學者聚在一起成立的未來重建委員會,實際上,也就只是一群過分理想化的學者們,湊在一起,幻想出來的烏托邦”
“如果沒有克里斯.汀納的幫助,他們甚至不會出現在我的記憶裡”
“而且,據我所知道的”
“零幾年的時候,華國與M國的軍事衝突”
“你們華國的人工智慧發展,其實早已經突破了M國的技術封鎖,特別是在無人機技術上,甚至已經做到了超越了M國的技術”
“你也許無法想象到,他們已經能夠透過仿生學與高精機械結構的組合,生產出肉眼幾乎無法被辨別出來的仿生鳥無人機”
“而且,這樣的無人機,不會被現有偵測手段所察覺”
“如果供電系統更加完善的話,且訊號不會被幹擾的話,華國的軍方,可以很輕易的便操縱大量的這類仿生鳥無人機”
“對M國各處的軍事設施,進行快而精準的轟炸”
聽到對方的描述,劉皓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避難所多到爆炸,同時生產又十分快捷的蜂鳥無人機。
“你指的是這個嗎?”
劉皓一伸手,便有一臺收到了指令的蜂鳥無人機飛到了它的手掌上。
那個玩意確實看不出是個機器。
甚至說,在沒經過小九改造前,這個蜂鳥無人機就已經足夠承擔多數的偵察工作。
看見劉皓手中的蜂鳥無人機,張晴晴瞪大了眼睛。
“是的,我之前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影像資料,所以對這個華國的軍功科技,還只是停留在概念階段”
“如果你的避難所已經能夠掌握華國如此重要的科技秘密”
“那想必,那個郝建國先生,最少也應該是華國中央高層選中的特殊人才”
她透過3D影像上的視角轉動,試著將劉皓手裡的蜂鳥無人機放大了數倍。
然後又親自走上前去,檢查了一下冬兵這個尖兵機器人的細節。
“真神奇啊”
張晴晴都快要懷疑了,自己是不是真死了。
要不然,怎麼會在一個組織裡,同時見到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會輕易拿出來交易的壓箱底技術。
“您的尖兵機器人,確實是克里斯.汀納的手筆”
“因為我們實驗室裡目前用到的輔助型機器人,就屬於這個系列尖兵機器人基礎款”
“您的這個尖兵機器人,應該只會在M國軍方那裡才能遇見真正的成品”
“不過,你們國家的仿製手段已經很恐怖,竟然已經能夠把尖兵系列的戰術裝備,全都華國化的配置到了自己的戰術體系裡”
考慮到當時,兩個國家險些爆發戰爭的一些歷史事件。
可能對這個華國本土人造成不適感,張晴晴專門撿了一些不怎麼激化矛盾的內容講了出來。
“2020年,7月初,華國與M國爆發過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個事情,身為華國人的你,應該很清楚吧”
劉皓點了點頭,確實,那個時期他剛好在大學校園裡。
無論是回寢室,還是在兼職,人人討論的都是。
這一年,發生在華國和平年代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衝突。
當時,網路上,視聽上,甚至是華國官方都有對此次事件進行全程的跟蹤報道。
那些極少出現在現代戰場的新式武器,戰術裝備,以及在和平年代,靠著華國崛起的工業硬實力,生產出來的高科技航母。
這些建國初期,華國想都不敢想的大傢伙,在華國大國崛起後的近幾十年,就像是下餃子一樣的。
帶給了M國不少壓力。
西方世界,也一直把東方覺醒的華國巨龍,比作是未來M國國際霸權主義的死對頭。
於是,一場由兩個超級大國引發的軍備競賽開始了。
然而,當時身處M國的張晴晴看到的卻不是劉皓所想的那樣。
她換回了一張嚴肅的臉,有些肯定的說道。
“當時的主流媒體都對這一次衝突,進行了評價與分析”
“然而,無論是華國,還是M國,都在對外傳遞那一次衝突中是他們獲得優勢的訊號”
“實際上,那場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的科技競賽”
“沒有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