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未來計劃
核汙末世,撿垃圾打造最強安全屋 子羽 加書籤 章節報錯
9月入秋以後,A市這邊的天氣,也像一天一個樣。
下過一兩場小雪。
其中,避難所裡的孩子們還會跑出來外面,打打雪仗堆堆雪人。
直到外面開始結冰以後,這群孩子就不樂意跑出來瘋玩了。
冷鋒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劉皓一直在忙著搭建倖存者所需的新建築,避難所內部的工廠也從沒有停止過生產。
伴隨著一棟又一棟新的功能性建築的落地,劉皓也開啟了避難所圍牆內的新區域。
和種植園不一樣的是,養殖園所需要安置的區域在城堡另一側的草場。
也和種植園才差不多,是全封閉式的生產單位。
只不過,那個像是野外牧場一樣巨大的園區裡,上空都是人造的天空與擬生態的氣候。
也就是說,避難所內的大多數建築物,都能夠在一定情況下,維持生物所需要的自然環境。
生產性的功能建築,更是已經能夠達到,在某個資料範圍內調節生產物資所需求的,氣候溫度以及光照環境。
將避難所內部的建築規劃丟給了小九後。
劉皓來到了希望村,那個接下來將有大用的外勤基地,劉皓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去搭建的。
一下子增加了200的人口,他總是需要在牛馬到來前,儘可能的為這群倖存者提供合適的居住條件。
內部的倖存者宿舍,住不了這麼多人。
而且,也不適用於未來可能要長期執行外勤工作的避難所員工。
劉皓思前想後了許久,最後還是決定先由自己暫時性的給這群人分配好,試用期期間的工作任務。
幸好,當初他在探索警署的時候,把警署內網的華國居民資料庫許可權給轉移到了自己的電腦裡。
蘇大強那一行人未必能清楚他們救下來的這些普通人的底細,可劉皓卻是一清二楚。
要不然他也不會提前將幾個能堪大用的人才挑出來。
“林建榮,百貨公司老闆”
“蔡建軍,廚師”
諸如此類,一些職業特性非常明顯的倖存者,被他特從人員名單中挑選了出來。
“只可惜的是,這批人裡,護士倒有幾個,就是缺少一兩個能隨隊出發的醫生”
劉皓摸了摸下巴。
細細一想,現在那個瘋狂迷戀著自己假人設的孫醫生還是蠻有用的。
劉皓營地裡這麼多的小屁孩,平時照看教育以及食物分配,大部分時候靠的都是她。
簡直是把一個人當成了好幾個人來用的典型。
至於其他幾個妹子,楚雨蕁的工作態度倒是很好,就是不怎麼喜歡做一些瑣事。
那個叫張蓉蓉的陪嫁丫鬟就算了吧,工作效率低,劉皓也就忍了,關鍵是她還老做錯事。
分類個倖存者資訊,做個人工客服,甚至還不如小九的分身。
也許也是因為避難所內的人類多了起來的緣故,現在小九自己分化出來的幾個人格,也會時常出現在避難所內的機器人助手身上。
除了劉皓呼喚,出來的是小九外,現在大多數倖存者呼救助手時,出來的都是其他人。
為了確保以後的工作效率,劉皓打算在新鮮血液進來後,開始啟用避難所貢獻點兌換機制。
總之,以後大概也都是按照避難所之前給劉皓本人設的套一樣。
就是幹啥啥,想啥啥都得看你個人的貢獻點。
甚至,以後連在食堂吃個飯喝個湯,都得憑藉著自身工作得來的避難所貢獻點去兌換。
並且,以後開啟這個制度後,劉皓還會定期讓小九去規劃一些,需要他稽核的個人工作績效。
幹得好的可以升級許可權,幹不好的反而會被強制安排去做一些,引導新人,又或者是帶有危險性質的外勤輔助工作。
手裡拽著這麼多人的性命,劉皓現在早沒有了一開始玩遊戲一樣的心態。
即便是當初只有二三十人的避難所裡,也讓劉皓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
現在這個文明秩序早已經崩塌的末世,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不管你從前是什麼樣的人,有沒有錢,社會地位有多高。
一旦進來避難所,享受了避難所的服務與保護,那你就得幹活。
幹多少活,拿多少待遇,就算是想搞一些小動作,也逃不出24小時無死角監控的人工智慧審查。
想要賄賂小九這個人工智障,更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當然了,像張蓉蓉那樣,一直想著色誘避難所內部人員換取特權的富家女。
其實劉皓的心裡也是一直有數的。
只不過礙於楚雨蕁的面子,他才沒有去執行相應的措施。
劉皓也沒這麼多心思去管教一個比自己小的妹妹。
他反而覺得,新人進來以後,開始落實這個制度,有可能就能讓這個女人,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改變了吧。
畢竟,以後他統計個人積分的時候,看的也是工作完成度與系統評價。
想多享受,那就得多付出,這還是比較合理的避難所工作模式。
看著外勤基地的辦公大樓與物資集散中心落地後,劉皓扭了扭有些痠疼的肩膀。
白天辛苦了一天,又是拆土房,又是掃雪的劉皓,這才有些滿足的拉伸了一下僵硬的軀體。
“希望村內部已經大變了模樣,相信冷鋒大哥回來時,應該也會大吃一驚的。”
滿意的撿起了地上的工具,劉皓開始一間一間的檢查這些外勤服務性質的建築單位。
果然,避難所內部的建築生活條件都會比外勤的好上一些。
即便是,外勤工作核心的基地單位,內部也只是配置了少量能夠連線避難所繫統的裝置。
軍事設施,劉皓現在還不能搭建。
但是,他卻已經可以把避難所內部一些建築附贈的安保機器人外派到希望村來執勤。
這些比垃圾桶款式更高階的人工智慧。
實際上已經能實現,兩腿直立行走,和某些人類工作行為邏輯。
最主要的是,它們不需要休息,也不懼怕末日之下的未知生物。
當然,避難所內部建築單位配送的安保機器人,現在大多都是警用款,能裝備的也最多隻能是荷槍實彈的現代槍。
如果不是以劉皓目前的許可權,還生產不了這個型號的智慧機器人,他甚至都打算以人為主,靠著一人指揮多名智慧機器人的配比,組建一支戰力更強的勘探部隊。
另一頭,再一次相聚在一起的八連戰友。
見面時,卻少不了多了一些口不能言的遺憾。
幾名同是八連走出來的老兵,聚在了一起,如今卻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從前最老實本分的蘇大強,成了服務人民的消防隊長,退伍後分配到了地方派出所的大奔成了一名一線警員。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與責任。
只有他們曾經的連長,因為一次事故,被撤職遣送回了原籍。
熟人再見,更多是一種重生之後的緬懷。
一路上經歷了那麼多的事,也犧牲了不少夥伴。
即便是已經戒了煙的冷鋒,也忍不住又點上了幾根,他看著那批兄弟們沿途收攏起來的倖存者。
正在按照管理者先生的計劃,一批又一批的分批上車。
他掐滅了菸頭,依舊按照過去軍隊裡的手勢,引導著戰友們踏上了返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