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流亡
重生嫡女,三嫁寡婦為王妃 雲曼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倉促間,朝廷只能緊急調集了五萬大軍,前往迎敵。
至於五萬禁軍,那自然是要拱衛京城的。
誰知道這領兵的大將是二皇子的大舅哥,先前升遷的戰績都不過二皇子動作的結果。
這老小子哪裡知道怎麼打仗?
打扮得盔甲鮮明,金光閃閃的,騎著高頭大馬領著五萬兵馬出了京城,原想著那北蠻軍坐船來的,就算厲害,也沒多少人。
誰能想得到兩軍相接,剛一交戰,大晉朝這邊的兵就潰敗而逃。
這些兵們,平時在京城郊區駐著,不但交過戰,就連山賊都沒交過鋒。
如今瞧見北蠻軍,個個坦胸露膊,裹著腥羶皮毛,模樣如同惡鬼,滿身凶煞之氣,所到之處,都是斷肢殘骸。
那可不是還沒開打就先心裡畏懼了麼?
手下的兵都潰敗了,為首的將軍也不可能自己上去送死啊!
頓時在侍衛們的護持下,拍馬遠遁,逃回京城。
這老小子不光打了敗仗,丟了五萬兵馬,他還將北蠻軍兇殘可怕的訊息傳遍了整個京城。
京城裡的王公貴族們,無不瑟瑟發抖。
好些心眼靈活的,已經偷偷帶著家小細軟,出城逃命去了。
至於往哪兒逃呢?
那自然是往西南方向逃了。
而朝堂上諸公,也是吵作了一團。
有的攻訐二皇子用人不力,二皇子大舅子戰敗該殺的。
也有反過來參兵部侍郎和工部侍郎的。
又有人提議,要不聖上南下暫避北蠻軍。
但隨即就有人大罵出這主意該殺,北蠻軍不過五萬,京城城池堅固,五萬蠻軍,哪裡就能攻得進來了?
反倒若真是南下,一路無城池可依,才真的容易被北蠻軍給追擊上。
吵來吵去,大舅子雖然大敗而歸,卻還是保住了命,只是丟了官職在家而已。
從京城中發出了十幾封十萬火急的聖旨,都是下令各地勤王的。
三日後,北蠻軍果然兵臨城下。
就如先前預料的那般,京城幾百年的古都,城牆堅固高大,還有寬闊的護城河,北蠻軍雖然兇猛,對於這般的城池,卻是束手無策。
在城外叫囂了近一個月,又將附近村鎮燒殺洗劫一空,眼看著各地勤王的兵馬陸續將至,這才洋洋得意地帶著戰利品退兵了。
就在朝中上下都鬆了口氣後,他們才知道,這北蠻之禍,遠沒有結束。
原來北蠻軍已是佔了大晉東北的邊陲三城。
這三城一失,就相當於堅城的大門被人奪去了。
只要北蠻人想,隨時還能從這道大門裡長驅而入,向南而下。
這可不就算是在頭上懸了把利劍?
老皇帝那般多疑的,又如何能從此安睡?
強敵退兵,朝廷上又開始吵成一團亂。
互相指責,打壓政敵,趁機奪權……
原本這些與代地倒也無關,但也不知道是哪位皇子授意,有位御史參了代王府一本。
罪名不能說是莫須有吧,只能說跟代王府是毫不相干。
這位天才臣子,竟然指責代王府沒有給北蠻軍沉重打擊,以至於讓北蠻軍做大,還有兵力從東北坐船南下!
偏偏老皇帝還將這封奏章發到了代王府,令代王上表自辯。
而代王還當真上了這個自辯的奏章。
代王自陳,未能在半年的守城戰裡將北蠻軍全殲,致使北蠻軍流竄犯京。
為了將功補過,代王表示願意招兵買馬,領軍前往大晉東北,奪回三城。
老皇帝也是琢磨了許久,這才克服了讓代王去東北再跟北蠻軍同歸於盡的美好想法,下旨撫慰一二,讓代王安心守在代地,為大晉守好北方大門即可。
不是他還有幾分同宗之親,而是他害怕代王這小子早就跟北蠻軍有所勾結,別去了東北之後,再引著北蠻南下,那時候,京城哪裡還能如今日這般幸運?
北蠻軍得了一回便宜,可不就養大了胃口?
才退兵不到一年,到了春季,又縱馬南下了!
可憐一路上的村鎮小城,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蹂躪。
而京城就算是防衛堅固,不用擔心北蠻軍攻進城來。
但北蠻軍每來一次,京城附近就如同被蝗蟲洗劫過一般。
商路斷絕,京城中的物價,有半年都是飛漲。
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普通百姓們悄悄離開京城南逃的越來越多。
到了第三年,老皇帝似乎也受夠了這般年年被打的日子。
又是送歲貢,又是和親的,可北蠻就如野火,抱薪救火,而火勢愈烈。
老皇帝索性將皇位傳於五皇子,自己領著後宮和四萬禁軍,南下巡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