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孫策接見了兄長孫賁。
孫賁苦苦勸道:“伯符,你雖然是江東之主,但江東並非你一人所有,你應該考慮大家的意見,不能一意孤行,大家反對北伐總是有原因的,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實力,還沒有資格參與爭奪天下,連呂布有天下第一騎兵,也被曹操所滅,我們江東雖然有五六萬精兵,但騎兵只有千餘人,我們能和曹操十幾萬大軍抗衡嗎?
創業難,守業更難,我們攢點家業不容易,張昭說得對,我們應該厚積薄發,而不是把這點家業拿出去揮霍,伯符,你聽大哥的勸,停止吧!現在還來得及。”
孫策卻搖搖頭道:“家業不是守成就可以保住的,劉繇守成,他保住家業了嗎?劉勳也很謹慎,他現在又如何呢?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曹操是守成之人,他為何還要擊呂布、滅袁術,攻張繡?任何一個有作為的君主,都應該努力進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連甘寧都知道抓住一切機會壯大自己,兄長但凡有一點進取之心,甘寧早就滅了,我也不會差點死在他手中,大哥不要再勸我了,我意已決。”
孫賁著實慚愧,“甘寧之事,是我應對不力,我向你道歉!”
孫策淡淡道:“我理解兄長的,甘寧是曹操提拔的人,兄長要給曹操一個面子,只好我親自來剿滅他。”
孫策這話如針一般刺在孫賁心中,孫賁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孫策這番話等於就是在揭穿孫賁反對北伐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和曹操有交情。
孫賁沉默片刻,和旁邊的孫權交換了一個難以察覺的眼色,起身退下了。
這時,坐在一旁的二弟孫權小聲道:“兄長這樣說大哥,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孫策搖搖頭,“我們這個大哥私心太重,你一點都不瞭解他,當初就是他不肯把父親的軍隊交還給我,我才不得不把玉璽押給袁術,借到了三千軍隊。
他之所以最後承認我,是因為他被劉繇殺得大敗,手中軍隊喪失殆盡,我又擊敗了劉繇,奪回了軍隊,他沒辦法,才被迫承認我是主公。
但我知道他骨子裡一直不服氣,還暗中和曹操往來,想讓曹操支援他取代我,他秘密派孫輔去了許昌,以為我不知道?”
孫權猶豫一下道:“或許他是讓孫輔去討論女兒出嫁之事。”
孫策冷笑一聲,“就算是吧!”
孫權又小聲道:“可是我也認為張昭說得有點道理,我們應該厚積薄發,積蓄力量,戰略應該放在奪取荊益交三州,統一南方,而不是著急去北伐。”
孫策不悅道:“連你也反對北伐嗎?”
孫權點點頭,“我確實反對北伐,但我是出於公理,沒有私心。”
孫策嘆息一聲,拍拍兄弟的肩膀,“沒有私心就好,你去吧!我不會責怪你。”
“兄長…….”
“去吧!”孫策不再給孫權勸說的機會了。
孫權萬般無奈,只得行一禮,告退走了。
孫策負手站在窗前,他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
到最後,竟然只有周瑜和太史慈支援自己北伐,就連孫氏兄弟也不和自己一條心。
吳縣城北有一座佔地數十畝的大宅,這裡便是吳郡第一世家陸家的宅子。
家主陸康自從死在廬江郡後,目前陸家便由陸康兄長陸紆主持族務。
內堂上,陸紆坐在榻上,聽取孫子陸遜的西行彙報,陸遜父親陸駿也死在廬江之戰中。
當年孫策奉袁術之令攻打廬江郡,廬江郡太守正是陸康,大軍圍攻皖縣一年,無數皖縣軍民陣亡,陸家子弟死傷無數,包括陸遜父親陸駿也死在守城戰中。
皖縣被攻克,陸康在憂憤中死去,陸家也由此和孫策結下了深仇。
所以孫策當政,陸家無一人為他效力。
雖然陸遜和孫策有殺父之仇,但他卻和孫權關係不錯,還有一個顧邵,三人年紀相仿,又是同窗,交情十分深厚。
陸遜今年十七歲,已經結束了縣學讀書,兩個月前和好友顧邵一起去廬江郡和豫章郡遊歷,一方面是祭拜父親的衣冠墓,另一方面也是增長見識。
“啟稟祖父,我們最遠去了廬江郡的潯陽縣,卻發現那裡是居然甘寧的地盤,城頭上的大旗也是‘甘’字,我們著實不解,孫策既然拿下廬江郡,怎麼把潯陽縣漏掉了?”
陸紆哼了一聲,“他的心思已經飛向許昌了,怎麼會關注一個小小的潯陽縣?不用管它,再說說柴桑,那個甘寧如何?”
“回稟祖父,柴桑商業很繁華,百姓安居樂業,長江邊碼頭很大,甘寧還修建了很多倉庫,這些孫兒倒不是很在意,孫兒特地去了軍營,在外圍走了一圈,軍營非常乾淨整潔,整齊有序。
另外還有個細節,軍營大門對面竟然沒有一個攤販,我特地問了一下,甘寧治軍很嚴,休息日士兵可以上街,但平時士兵不能出軍營一步,周圍百姓也很滿意,沒有士兵騷擾百姓的事件。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這個甘寧確實是個人物,也很注重名聲,如果沒有被孫策滅掉,孫兒認為他還會有長足發展。”
陸紆輕輕點頭,“能讓魯子敬效忠,當然不會是平庸者,祖父建議你去豫章郡繼續深造讀書,這樣你就有機會關注這個甘寧。”
“祖父的意思是讓孫兒為甘寧做事?”
“不一定,看這個甘寧的後續發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陸家絕不能在一根繩子上吊死。”
“孫兒明白了!”
陸遜行一禮,退了下去。
這時,陸紆的侄子陸績在門口道:“家主,顧世伯來了,有重要之事!”
“快請他進來!”
陸紆連忙起身,來到院門前迎接顧氏家主。
顧向是吳郡名門顧氏家主,顧向長期出任吳縣縣令,他的兒子便是顧雍。
不多時,顧向在陸績的引領下快步走進來,在院門口對迎接他的陸紆躬身行一禮,“打擾賢弟了!”
“兄長不必客氣,快請!”
兩人走進內堂坐下,陸紆又讓侍女上茶,顧向給陸紆使個眼色,陸紆會意,向侍女和陸績擺擺手,讓他們都退下。
內堂上只剩下顧向和陸紆二人,顧向這才壓低聲音道:“孫賁剛才告訴我,孫策不顧眾人反對,已決定北伐。”
陸紆大怒,“我江東子弟是給他做墊腳石的嗎?他這樣一意孤行,若慘敗而歸,多少家庭破碎,我們江東錢糧供他北伐,最後卻是北方士族得到好處,他就從來不考慮我們江東士族的利益!”
“大家對他都很失望,就連他兄長孫賁也認為孫策不適合再統領江東,不少官員都認為,如果換個新主,或許會更好一些。”
“有什麼方案嗎?”
顧向取出一份秘密決議書,遞給陸紆,“賢弟看看吧!如果陸家支援,就直接表個態,如果不同意,也請務必保密。”
陸紆很快看完秘密決議書,問道:“需要我簽字嗎?”
顧向搖搖頭,“只需要口頭表態,不用簽字!”
陸紆又仔細看了一遍決議,這才緩緩道:“我代表東吳陸家完全支援這份決議!”
下午,大將陳武憂心忡忡回到府中,這兩天他母親病情嚴重,令讓他茶飯不思,他請名醫王明給母親看病,王名醫說他母親常年積虛所致,也有希望好轉,但需要一些名貴之藥。
其中最關鍵就是需要一支千年人參,讓他焦頭爛額,他找遍了吳縣所有藥房,最多隻能找到百年人參,千年人參很多藥鋪都從未見過,讓他去哪裡找?
眼看母親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陳武心中要絕望了。
他剛進門,妻子便欣喜跑來道:“夫君,母親有救了!”
陳武一愣,“怎麼回事?”
妻子激動道:“二公子派人送來一支千年人參,母親這才有救了!”
“啊!”
陳武跑回內堂,只見桌上擺放著一隻錦盒,開啟錦盒,正是一支粗壯的人參,千年歲月的輪廓已經深深刻進了參須的每一道褶皺之中。
陳武鼻子一酸,他跪下重重嗑了三個頭,“二公子救命之恩,陳武銘記於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