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東南角,舍有有一空地,四面均是蓄水大池,正中位置,立有一尊赤銅大鼎。

熬煮精食……便是在此處進行。龐龍一放出熬煮精食的訊息,眾人立時振奮。

十多號人馬,結伴來到鼎前。

“取蓋!”

龐龍一聲令下。

李仙等眾護院,從木梯上爬到鼎頂,這鼎足足丈許高,鼎身十足沉重。

鼎有四耳,鼎身邊沿的厚度,可供幾人落腳。

踩穩實後,李仙俯腰,雙手抓著鼎蓋,看向周圍幾人。

紛紛對上眼神後,眾人點了下頭,開始齊齊使力。

“轟隆……”

鼎蓋被挪動了半分,厚重的聲音四周迴盪。

包括李仙在內,起蓋之人共有五人。五人合力,竟只能勉強將鼎蓋微微抬起。

此物之厚重,著實讓人詫異。

“內炁可視為一種勁,將內炁運出,包裹重物後,再抬起卻時便能節約很多氣力。”

“但此物巨大且厚沉,我內炁難以將其包裹,抬起來十足費力。”

李仙咬著牙,使出全身力氣,將鼎蓋又抬了三寸。

這鼎蓋呈現方形,龐龍見眾人抬得吃力,大喊道:“取繩索來!”

話音方落,一護院將一道黃色繩索用力拋來。龐龍伸手接過,將繩索揮使如鞭,朝鼎蓋一甩。

啪嗒一聲,繩索纏繞鼎蓋之上,這時,龐龍手腕再一抖,再朝回一拉。

竟臨空打了個繩結,把那鼎蓋牢牢綁住了。

“好功夫!”

李仙讚歎道。

龐龍一笑,將手中繩索,傳給其他護院,說道:“你等用力拉,合力將鼎蓋取下。”

如此這般,就好似拔河一樣。鼎上有李仙等人在抬,鼎下有十數名護院在拉。

齊力協作下,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將鼎蓋取下。

砸在雪地上,震得地面抖三抖。

李仙手腳有些顫抖,是耗力太過的正常狀況。

“單單是開鼎,便已經這麼麻煩。”

“這些東西,我曾是雜役時,可沒機會接觸。”

倒生起一種感慨,上一次熬煮精食,李仙可是在莊外候著,來回運送清水。

時境變遷,這次也能分上一杯羹了。

……

“動作小心點。”

“這是龍鳴炭,僅是巴掌大小,可就要一兩銀子。”

“要是弄壞了,按照莊規,要從你等籌薪里扣,手腳都給我放輕些。”

開鼎之後,便是布炭。

將火炭擺放在大鼎底部,這“龍鳴炭”是圓柱形狀,炭身上有上百個細小孔洞。

一塊炭能燒很久,而且熱度極高,火力具備穿透性。是熬煮精食時,常用的一種炭料。

燃燒時,會發出“呼呼”,好似巨龍吐息的聲音,故而得名“龍鳴炭”。

“一兩炭便是一兩金。”

李仙砸了砸舌。

似乎只要與夫人有關的物事,都貴得出奇。對那“花錢如流水”五字,有更深刻的見識。

約莫有千枚炭,擺放成下方上尖的形狀。隨後龐龍弄起火勢。

大火洶洶,直將空氣灼得扭曲。這出自“龍鳴炭”的火,極為特殊,焰色淡黃參紫,燒得雖然旺盛,卻緊緊貼著鼎壁。

乍看上去,好似鼎身上,渡上一層火焰花紋一般。

做完這些,李仙等人的活事,總算告一段落了。龐龍直行去內院,再走回來時,手中多了四塊肉。

肉色奇特,乃是灰褐色的。

一大三小,大的約莫三個拳頭大小,小的約莫小拇指指節大小。

等鼎被燒得滾燙。龐龍將肉物投入鼎中,傳出“滋滋”聲響。

一股綠色煙氣,從鼎中冒出,李仙用力嗅了嗅,很是嗆鼻。

“別聞!”

“這玩意有毒。”

龐龍提醒道。李仙一愕,立時後退三步,遠離洶洶燃燒的大鼎。

“龐統領,方才投入的,便是雪妖猴的肉?”李仙好奇問道。

“不錯。”龐龍點了點頭。

“雪妖猴不止這般大小,為何不一起煮了?”李仙問道。

“煮不得。”龐龍指向‘龍鳴炭’,說道:“凡事都要講成本。”

“按理來說,雪妖猴的全身上下,都可勉強算為[精食],可…真正適合用來燉煮的肉,緊緊只有後頸那一片。”

“方才已經全部投入進去了。”

“龐統領,還請解答。”李仙甚是求知,心想這“成本”之說,還是沒有說清,便虛心開口請教。

龐龍也不懂這些,但聽夫人說過,此刻照搬全說:“妖魔的血肉,只要肯花費心思。總能祛除毒性,熬煮為‘精食’服用。”

“全只看劃不劃的來。雪妖猴這等妖魔,冬出夏伏,喜食人之肝膽,行蹤莫測。血肉當中,後頸一塊,毒性最為稀薄。”

“熬煮兩天一夜,便可除盡毒性。”

“然而其他部位,毒性成倍增加,需要六天六夜,才可除盡毒性,當做精食服用。”

“如此一來,卻很不划算。因為燒六天六夜,這其中所損耗的‘龍鳴炭’,價值便有上萬多兩。”

“且這雪妖猴,並非很貴重的精食,食用效用有限,不必為此大費錢財。”

李仙暗暗記下,原來武人亦是講究[成本],講究[價效比]。

他看向正在燃燒的銅鼎,暗暗估擬,這一爐精食,也有上千兩銀子了。

武者,脫胎換骨的武者…這其中的花銷,著實大到難以想象。

“我如今不過區區護院……”

“如此看來,距離那武道一境[食精],當真還有天大的距離。”

這種距離,並非苦練便能彌補。

需要機遇、運氣……種種,讓李仙有種坐井觀得青天闊,然而井有千丈深,想要做那出井的青蛙,無異於難於上青天。

乾熬半個時辰後,龐龍開始招呼雜役,剷雪、篩雪、運雪。

篩出的雪花,晶瑩剔透,倒入大鼎當中,滋滋一響,化做了水花。水花多了,凝聚為滾燙湯水。

在大火中沸騰,以極快的速度,快速消耗著。若不想被烘乾,只能不斷篩雪,運雪,倒雪。

不停的補充水資源,使得達到一個動態平衡。讓鼎中一直處於沸騰。

那蒸發的水汽,會帶走血肉毒性。

遍地積雪,不用白不用。

凡熬煮精寶,“水”是最大的耗材。

需要源源不斷,且大量的注水。一刻不可停歇,不然精食被灼幹,流失了效性,這一次苦功可就白費了。

大把的銀子流走。

一合莊四周水源不少,三里之內,便有數座山湖、水脈、溪河。

這些都是“溫夫人”,建立山莊前,認真考量的要素。

“運水是漫長的,中途極易發生意外,導致水供不足,進而功虧一簣。”

“冰雪天熬煮精食,能很大程度,減少水的使用。”

“但會增加炭的損耗。”

“屬於是增本提效,反之,若是夏暑之日,熬煮精食會節省炭的損耗,反而增加了水的需求。屬於降本降效。”

“二者各有優缺點,就看如何選擇了。”

李仙琢磨著莊子運轉規律。

興許日後,自己也能操持起一座莊子呢?

雖然很遙遠,但提前學習學習,總歸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