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著身上的傷勢,申公豹索性降下雲頭。

挑了一個靈氣還算濃郁的山頭,佈下幾層防護陣法後,就地開始了打坐療養。

......

朝歌,

姜子牙花了兩天的時間告別了所有朝歌的朋友同僚,同時收拾好了家中細軟。

第三天的上午,

就駕著一輛牛車,緩緩駛出了朝歌城門。

黃飛虎,商容和比干都有前來相送。

不過李長青就沒有出席這等場合了。

第四天下午,

連續躺了數天,略感無聊的李長青難得的走出了小院。

晃晃悠悠的在城中轉悠,

不知不覺中,他慢慢來到了城門附近。

而正在這個時候,

申公豹也晃晃悠悠的出現在了城門之前。

他剛一踏進城門,李長青似有所覺的回過了頭。

下一刻,兩人對視間,

申公豹行走的動作微微一頓。

“啊,是申師兄回來了!”

李長青含笑打了個招呼。

申公豹神色一怔,沉默片刻後,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嗯,回來了!”

李長青微微搖了搖頭,感慨道:

“你回來晚了,

子牙師兄昨日已經離開朝歌,遊歷天下去了!”

申公豹聞言眼神一眯。

“離開......朝歌了?”

李長青點了點頭。

申公豹一時間心中念頭百轉。

他身負封神榜和打神鞭,乃是此次大劫主劫之人。

而傳言此次大劫,乃是應在南州俗世。

既是應在人間,他為何卻要離開朝歌?

除非......

一時間,申公豹心中湧起了無邊猜測。

“長青師弟可知,他去往了何處?”

申公豹下意識的追問道。

李長青微微眨了眨眼睛,故作不知的說道:

“這倒是沒說,

他只說奉師命遊歷世間,另有機緣。

至於究竟去往何處,師弟我也並未問起。”

申公豹眼神一閃,陷入了沉默。

良久,他才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我知道了......”

說完也沒打招呼,自顧自的進城走遠了。

他的這番反應,倒是讓李長青微微愣了愣。

託著下巴,下意識的陷入了思索。

這申公豹的反應,有些奇怪啊!

等等......

李長青心裡一動,猛然想起了一個可能。

嘶!

這申公豹,不會已經......

申公豹原本是闡教出身,可最後卻站到了截教陣營。

至於具體細節,自己記憶中的劇情似乎並沒有交代。

但想起兩人一同離開朝歌回到崑崙山,再看看申公豹眼下的古怪反應,李長青心中已然猜出了大概脈絡。

不過雖然猜出來了,李長青一時間,卻也只是感慨而已,並沒打算做些什麼。

對他來說,這不過是事態正常演進而已。

李長青是淡定了,

可另一邊的申公豹,卻因為這一場偶遇,心中開始泛起了漣漪。

我申公豹論修為,論跟腳,皆不弱於人。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申公豹心中的想法,李長青自是不知情。

他只是,難得的放鬆自己,決定暫時拋開所有的一切放鬆心神。

想讓自己儘快的從先前被關數百年的疲憊中回過神來。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

他也選擇遠離朝歌,四處遊山玩水。

時間就這麼慢慢過去,

轉眼間,

數月時間過去,整個商國境內,幾乎都出現過他遊歷的身影。

而也是在這數年之中,整個商國境內,也有多地出現了不穩跡象。

此時,商國廢除奴隸,廢除血祭的政策也逐步在往朝歌以外的地方推廣。

但由於國力所限,商國此時對四方諸侯的的補償明顯不夠。

這讓不少諸侯都對帝辛新政多有不滿,

認為廢除奴隸,拔為平民,嚴重傷害了他們的利益。

當然口頭上,他們不會如此明說。

大部分諸侯只是言說商王不敬祖先,怠慢祖先祭祀。

其中,西岐姬昌因為先前被帝辛猜忌囚禁之事。

整個西岐上下,對商國充滿了濃濃的不信任感。

也藉著此次諸侯反對的風,對商國新政多有貶斥。

而整個西岐上下,也開始了囤積糧食,準備兵甲。

儼然一副隨時戒備的模樣。

大部分諸侯都只是口頭反對,

但也有少數諸侯直接明言帝辛失德,明晃晃的舉起了反對朝廷新政的旗幟。

比如東海的諸侯的平靈王。

對此,李長青也只能無可奈何。

歷來更改國策,是必然會觸動原本得利階層的,招致反對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廢除奴隸制,減少血祭人牲是無可辯駁的時代進步。

但天地間只有架起鍋子煮白米,沒有架起鍋子煮道理的事情。

諸侯的反對,也只能靠商國以強力鎮壓。

平靈王反叛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朝歌。

這封緊急情報先是傳到了武成王府,黃飛虎看到這則訊息面色一時間頗為凝重,對家將嘆息道:

“太師主持的新政力度太猛,雖然增強了國力,但也引起了四方的不安。

眼下又鬧出了東海平靈王的叛亂,

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天下才能迎來長遠的安定!”

家將面面相覷,一時間誰也說不出話來。

黃飛虎不由苦笑,

哎,要是姜先生還在朝歌就好了。

我遇到這些事情,也能在府中有個商量。

在他心裡,他最信任的,其實是城東別院的截教李仙師。

但他也知道,自打太師回朝後,對方就變得再也不願意涉及商國政務了。

感慨片刻,黃飛虎將情報遞給副將龍環吩咐道:

“著人送到太師府上吧!”

龍環領命退下。

......

聞仲剛忙完公務回到府中,家中堂候官前來稟報道:

“啟稟太師,武成王差人來報。

說是有十萬火急的軍情,需要告知太師!”

聞仲聞言一怔,立馬吩咐道:

“讓他進來!”

很快,武成王府的信使就快步走了進來。

他將用竹筒封好的情報遞送給堂候官,出言補充道:

“王爺收到線報,東海諸侯平靈王舉旗造反。

王爺令我火速稟報太師,等待太師決斷。”

聞仲聞言眼神微微一眯,這時候堂候官也拆開竹筒遞上了一張薄薄的紙片。

自從李長青獻上造紙之法後,整個商國官方的檔案往來就全部換成了紙張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