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收攤,不過這裡有點亂,要不……我們換個地方?”

“沒關係沒關係,就在這裡挺好,很真實,很有生活氣息。”

夏雨連忙說道。

蘇辰笑著點了點頭,

“葉弦,那我們開始吧?”

他看向攝像劉星,示意可以開始錄製了。

攝像機的紅燈亮起,標誌著採訪正式開始。

夏雨將話筒遞到蘇辰面前,提出了第一個問題,也是比較常規的開場,

“蘇老闆,我們看到您的燒餅攤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會排起長隊。”

“您能簡單介紹一下,您是怎麼想到要出來擺攤賣燒餅的嗎?”

“而且是以這麼多……嗯……獨特的造型。”

蘇辰整理了一下思緒,從容應答。

略去了系統部分,只說是自己的興趣和嘗試,

“其實一開始就是自己喜歡琢磨吃的,對面點挺感興趣。”

“後來覺得傳統的燒餅雖然好吃,但想讓它變得更吸引人,尤其是孩子們,就嘗試著做一些他們喜歡的造型。”

“比如遊戲裡的道具什麼的,沒想到大家還挺喜歡的,就慢慢做下來了。”

回答得體又樸實。

夏雨點了點頭,接著問出了第二個稍微尖銳點的問題,

“您的燒餅因為造型獨特,在網上也引發了很大的關注,甚至有一些爭議。”

“比如之前有人質疑那些顧客都是您花錢請來的,燒餅都是用模具做的,您怎麼看這些質疑的聲音呢?”

這個問題直指核心,也是很多圍觀者想知道的。

蘇辰笑了笑,語氣平和卻充滿自信,

“質疑很正常,因為確實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但我始終相信,手藝這東西,騙不了人,也騙不了嘴。”

“我的手就在這裡,面就在這裡,爐子也在這裡,都是現場製作,大家有目共睹。”

“歡迎任何人隨時來現場監督,甚至挑戰。至於模具……”

他拿起一個剩下的“埃菲爾鐵塔”燒餅坯子,用手輕輕捏了捏,

“每一個其實都有細微的不同,手工的東西,是有溫度和有靈魂的,模具做不出這種感覺。”

不卑不亢,既回應了質疑,又巧妙地昇華了一下“手藝”的價值。

而且即便是全自動化燒餅烤爐做出來的燒餅,每一個也都不相同。

和模具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

攝像流星在後面忍不住微微點頭。

夏雨眼中也閃過一絲讚賞,問題開始轉向更深入的層面,

“我們看到您最近還開通了全國郵寄的服務,價格非常實惠,幾乎是不賺錢的。”

“您為什麼會想做這樣一件事呢?畢竟這會給您增加巨大的工作量。”

蘇辰坦言,

“確實很累,但看到很多外地朋友,甚至很遠地方的網友,那麼想吃卻吃不到,覺得挺遺憾的。”

“我就想著,如果能讓他們也嚐到,哪怕口感沒有現做的那麼好,也是一份心意。”

“賺錢固然重要,但能讓更多人分享到這份快樂和味道,我覺得更有意義。”

“而且,也多虧了朋友幫忙,快遞成本降了下來,才能讓我實現這個想法。”

他巧妙地提到了王老闆,但沒有細說。

分享快樂和味道,這個回答讓夏雨感受到了蘇辰超出年齡的格局和真誠。

最後,夏雨問了一個更貼近他個人的問題,

“您看起來非常年輕,現在生意又這麼火,有沒有考慮過以後開一家正式的店面,或者做成更大的品牌呢?”

“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蘇辰思考了片刻,認真回答道,

“開店或者做品牌,目前還沒想那麼遠。”

“我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能直接聽到大家的聲音,能根據大家的喜歡隨時調整。”

“未來……我還是想先把手藝再練得更好,開發更多大家喜歡的口味和造型,不辜負大家的這份喜愛吧。”

“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往前走。”

沒有好高騖遠,沒有空喊口號,只有專注當下的踏實和對顧客的負責。

這番回答,讓兩位見多了浮誇現象的記者心生佩服。

蘇辰確實沒想那麼多。

這個星期過去系統的任務是什麼還不知道呢。

這燒餅攤以後能不能繼續擺下去,同樣是一個未知數。

採訪結束,夏雨關掉了麥克風,真誠地對蘇辰說,

“蘇老闆,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您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成熟和踏實,祝您生意越來越好!”

“不客氣,這也算的上是對近期一些顧客朋友的回應吧。”

蘇辰笑著回應,還順手包了兩個原本準備留給自己當晚餐的燒餅塞給他們,

“嚐嚐,還熱乎的,別嫌棄。”

兩位記者推辭不過,最終笑著收下了。

離開時,嘴裡還嚼著酥香的燒餅,心裡對這個沉穩有趣的年輕人印象更好了。

當晚,《向陽晚報》的官方短影片賬號以及第二天一早的報紙民生版塊。

同時刊發了這篇題為《向陽小學門口的“燒餅藝術家”:用麵糰捏出萬千世界,用真心守護傳統味道》的報道。

報紙篇幅不長,但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蘇辰手藝的肯定和對他踏實態度的讚賞。

而短影片新聞則更具衝擊力。

鏡頭裡:是蘇辰那雙彷彿有魔法般快速塑形的手。

是烤爐裡金黃酥脆、造型各異的燒餅特寫。

是孩子們渴望和開心的笑臉。

是蘇辰面對鏡頭時,那略帶靦腆卻目光堅定、侃侃而談的畫面;

還有他那句,

“手藝這東西,騙不了人,也騙不了嘴,手工的東西,是有溫度和有靈魂的。”

這條報道一出,如同給蘇辰的“網紅”身份蓋下了一個“官方認證”的戳。

之前或許還有人覺得他只是個譁眾取寵的網紅。

但登上《向陽晚報》這種主流媒體,意義完全不同。

這代表他的行為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社會認可和正面評價。

報道下的評論區和社交媒體上,風向變得更加積極,

“官方認證的手藝人!牛逼!”

“說得太好了!有溫度有靈魂!這小夥子三觀正!”

“原來他還這麼年輕,想法卻這麼踏實,粉了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