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動人的故事】(求追讀)
1985:我的文藝時代 後來者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人民文學》編輯部的編輯對於周向南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詩人寄來小說稿件本就意外和好奇,現在小說組的副主任朱煒看完周向南的那部小說《情書》之後,整個人都相當激動,而且還直接和王濛主編表示一定要發表這部小說,這自然更加讓一眾編輯好奇,究竟周向南的這封《情書》有多精彩。
很快,整個《人民文學》編輯部的編輯們就會明白為何朱煒如此激動。
因為他們一個個也都被這封動人的《情書》給衝擊到了。
沒錯,就是衝擊!
“這位《情書》寫得真的太絕了,周向南寫得實在是太好了。”
“這樣一封充滿詩意的情書,哀而不傷,美而不矯,真的讓人心動,太佩服周向南的才華了!”
“太感人了,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部小說,對於小說的結尾我很感動,我覺得周向南處理得尤其好,女楊樹沒有寄出去的那封信,點到為止,畢竟那段遲來的暗戀告白已經說出口了。”
“沒錯!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想不到那些寫滿‘楊樹’名字的借書卡,背後竟然是一段百轉千回的少年心事,好在最後女楊樹收穫了一份遲來的心意,真得不禁感嘆如果沒有謝英的執著,少年楊樹的這一段人生就要永遠失落在時光裡了。”
“是啊,他這封《情書》真的很真摯動人,要不是因為周向南的年齡,我真的會認為這是真實發生過的。”
“故事雖然不一定真實,但少年時的暗戀誰又不曾有過呢?”
……
編輯部的編輯現在都在熱烈地討論周向南的這封情書,他們一個個都完全被這個千迴百折的暗戀故事所打動。
誰又能想到一封寄往天國的情書居然揭開歲月的層層帷幕,那些最不經意的場景之後,那些最尋常的言語之間,都暗藏著無法預料的暗戀告白。
誰又會想到,那個在圖書館最沉默最古怪的少年,心裡藏匿著最真摯的深情呢?
朱煒聽著身邊同事的話,內心也是同樣的感受,到現在他都還沉浸在那個故事中,畢竟誰又能想到周向南這位十七歲的詩人居然會寫出這樣一封如此特別的情書,居然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展開,透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講述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暗戀。
雖然朱煒完全被周向南這部小說給衝擊到了,但是小說稿件在編輯部大多都還是經過一審二審以及最後主編三審,很顯然現在也就是主編王濛最終拍板。
作為《人民文學》的主編王濛聽著編輯們的討論,點了點頭,他很清楚地知道這個的故事很驚人。
王濛也發表自己的看法,說道:“這個故事的設定真的很好,故事中的謝英和女楊樹有著相似的面龐,卻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而兩位楊樹,有著一樣的名字,有著共同相處的那段青春時光,卻終究擦肩而過。他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本來這便是一個結局。然而,透過一個陰差陽錯的地址,一切交錯在一起,寄往天國的信件帶來了時光的穿梭,非常意想不到的發展。”
朱煒點了點頭,說道:“是的,小說始終在回憶與現實中交織,起因是離奇的,而女孩子微妙的心思與夢想、浪漫與憧憬,被周向南娓娓道來,就像那封寄往已經不復存在的地址的信,謝英最初一開始雖然明知道那份問候不會得到回答,可是真的好想得到來自最愛的人的回答,哪怕是簡單的、短短的一句‘我很好’。”
其他編輯自然也都不僅僅是討論小說的情節,同樣也有討論小說的裡面文學寫法。
“這部小說很動人,不僅僅是講愛情,這裡面既有回憶的青春情結,同樣也有關於死亡的超脫。”
“小說的文字很細膩,筆調舒緩,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在敘事時有著獨特的方式,現在與過去的回憶交織,雖然情節一直圍繞著生死展開,但與眾不同的是它並未刻意去展示死亡的殘酷和恐怖,而是將這種悲情淡化為一種哀思和懷念,有一份哀而不傷的詩意。”
編輯們聽見王濛這話也都點了點頭。
很顯然,《人民文學》編輯部並沒有人對周向南這部小說給出不好的評價,也沒有編輯認為這部小說不應該發表。
可以說,看過這封《情書》的人就沒有不被打動的。
《人民文學》又或者說整個文學圈的主流現在雖然是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但就像主編王濛現在要求的堅持銳意創新,大膽開拓,提倡文學樣式風格的多樣化,自然沒有理由拒絕周向南這封如此動人驚豔的《情書》。
很快,編輯部這邊自然也就一致審稿決定刊發周向南的這封《情書》,至於小說裡面的文字內容是否需要刪減或修改,其實現在這個年代的改稿並不會特別多,很多都是會對於情節或許敏感需要修改,有的則是對於結局不夠光明需要修改,要知道現在的編輯對於作者的稿件都很尊重,一般不會輕易地改動作品,當然除開明顯的錯漏或常識性硬傷。
就如同《星星》詩刊的主編白杭就曾經說過,在座的包括他這位主編,未必就比作者高明,要尊重作者,這是規矩。
王濛又望向朱煒,笑著說道:“聽說這位周向南同志還很年輕,朱煒你後面可要多聯絡啊。”
“是啊,這還是一位詩人,詩歌就寫得那般驚豔,沒想到寫得小說也是如動人彩,實在是太難得了。”
朱煒聽見主編王濛的話,目光又落在了周向南的這封情書上,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那是自然,我現在都很期待見到這位年輕的作者了。”
朱煒並不知道,想見到周向南的可不止他一人,現在全國可是有非常多的人想要見一下週向南這位天才詩人,那些人都是發自內心對周向南的熱愛和追捧。
關鍵誰都不會知道——
這一切都還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