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都覺得他是遭遇了不測,早就死在戰場上了,只有家裡人還懷著微弱的希望,日日盼著他能夠平安歸來。

林文清的被迫參軍,讓本來就病弱的楊氏更是深受打擊,病得越發重了,原主看著病弱的母親,年幼的弟妹,咬牙扛起了家裡的重擔。

她按照大哥走之前的囑咐,在大哥交的那些兄弟的幫助下,用這十兩銀子置辦了幾畝田地。

買好了地,拿到了地契,原主總算是鬆了口氣,但一家子女人孩子,也實在是沒能力去打理那幾畝田地,於是那些田地就由族長做主,租給了關係最近的大伯父。

原主本以為日子可以慢慢過下去,可是她卻沒料到人心難測。在父親去世後,大哥林文清一直是家裡的主心骨,他的驟然離開讓一家子女人孩子沒了倚仗,更讓別有用心的人滋生了野望。

大伯父的翻臉無情,讓原主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人心險惡。

頭年還好,大伯父顧忌著林文清留下的人脈,不敢隨意敷衍,老老實實地交足了租子。

但是因為林文清參軍的事情,楊氏對他交的兄弟有了些隔閡,而且家裡沒個成年男丁撐著,寡婦門前本來就容易鬧出些不好聽的是非,為了林宛姐妹的名聲著想,他們家慢慢地就斷了和那些故人的接觸。

大伯父見沒人同他們家來往後,漸漸露出了真面目,這一年多來給的糧食一直是缺斤少兩不說,大伯母還時不時上門來哭窮,這次還以收成不好為由,只給了幾袋乾癟的穀子就走了。

原主險些被氣得背過氣去,這一年風調雨順,連個蟲害都沒有,收成怎麼可能像大伯母說的差到這種地步。

林家本來就因為楊氏纏綿病榻而入不敷出,家裡也確實是揭不開鍋了,原主實在沒辦法了,鼓起勇氣去大伯家要這半年的地租。

而大伯母顧氏卻一口咬定沒有餘糧,推搡著林宛離開。

林宛氣不過,與顧氏爭執起來,卻被推倒在地,頭正好磕在石頭上,暈了過去。

顧氏一看不對勁,飛快地跑回了自家的院子,關上大門裝作沒有這回事。要不是周圍有人正好路過看見,立刻叫了人來,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林宛理清楚前因後果,就鬆了一口氣,雖然家裡情況看起來很糟糕,但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如果肯舍了臉皮大鬧一場,再和族裡的長輩講明內中緣由,族裡也不會狠心看著一家子孤兒寡母活活餓死,總會出手管一管。

要是再果決一點,直接把田地賣了,家裡也不會困難成這樣。雖然田地很重要,可要是人都要餓死了,那幾畝田地還能便宜了誰。

還有原主大哥結交的那些兄弟,雖然這一年看著是疏遠了,但林宛一家要是求上門,他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不過事情演變成現在這樣也情有可原,原本家裡都是大哥在當家,一般的麻煩事林文清也不會讓家裡跟著操心,都是自己一手包攬了,把弟妹們保護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