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之中,燈火搖曳。

每個人的影子都被拉得長長的,投在冰冷的牆壁上,隨著他們沉重的呼吸微微起伏,一如眾人心中那片激盪未平的驚濤駭浪。

“後世無帝”。

這四個字帶來的顛覆性衝擊,餘波仍在。

眾人或低頭沉思,或仰首望向虛空,都在竭力消化著這足以撼動整個世界觀的認知。

在這片凝重的死寂裡,唯有一人的眼眸,非但沒有絲毫的迷茫,反而愈發明亮,宛如暗夜中被驟然點燃的兩顆星辰。

那便是黃月英。

她對權柄更迭、帝王興衰的感觸,遠不如劉備、諸葛亮等人來得那般刻骨銘心。

她的全部心神,早已被田信所描繪的、那個能創造出無數奇蹟的“生產力”世界,牢牢地吸引。

望山鏡的精巧,黑火藥的兇險,曲轅犁的便捷……

這一切,都只是冰山一角。

她凝望著田信,那張年輕的面龐上,卻彷彿沉澱了千年的智慧。

她心中一個按捺已久的疑問,終於再也無法抑制。

她略帶一絲試探,誠摯地問道:“德遠,我有一惑,不知當問不當問。”

田信見是黃月英發問,連忙躬身道:“舅母但說無妨,信知無不言。”

黃月英的目光中,閃爍著對格物之道近乎痴迷的熾熱。

她一字一句,輕聲問道:“似德遠這般,通曉天地至理,掌握格物奇術,見解遠超凡俗之人……在千年之後,究竟有多少?”

此問一出,眾人皆從沉思中被猛然拽回現實,一道道目光,匯聚到田信身上!

是啊!

他們只顧著震驚於後世的制度,卻忽略了一個更為根本,也更為恐怖的問題!

能孕育出田信這等奇才的時代,究竟是何等的波瀾壯闊?

田信這般的人才,在那個時代,是鳳毛麟角,萬中無一的絕世妖孽?

還是……另有乾坤?!

田信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陷入了片刻的思索。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另一幅畫面:

黑壓壓的人潮,湧出決定命運的考場;

大學的殿堂裡,那些洋溢著青春與求知慾的臉龐;

每年畢業季,那鋪天蓋地的招聘會……

他深吸一口氣,斟酌了一下言辭,方才抬起頭,迎著眾人那無比期待的目光,緩緩說道:

“信不敢自矜不凡。”

“在信所處的時代,凡有志少年,無論出身貴賤,皆可入學,接受國家之教誨,系統研習格物、算學、經義、史冊等諸多學問,此乃國策,風雨不動。”

他微微一頓,彷彿在投下一顆微不足道的石子,卻在眾人心湖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若以信為準……像信這般,受過國家十數年系統教導與培養之人,每年,便有超過一千萬之眾。”

“至於他們日後成就高低,或為良匠,或為良醫,或為良師,或為良吏,皆憑各自能力與勤勉。”

他最後補上了一句,聲音平靜得可怕。

“而信……在其中,也只算得上是中人之資,談不上如何出眾。”

“轟——!”

倘若說“後世無帝”是一道劃破夜空的驚雷,那田信此刻這番話,便不啻於天塌地陷,乾坤傾覆!

密室之內,剎那間落針可聞!

唯有粗重急促、如同破舊風箱般的喘息聲,此起彼伏!

“哐當!”

一聲脆響打破了死寂,卻是關羽手中的青銅酒爵失手滑落,酒水潑灑在他赤紅的臉膛與虯結的長髯上,他卻渾然不覺。

他身旁的張飛,嘴巴大張著,喉頭滾動,卻發不出半點聲音,彷彿被這番話語扼住了咽喉。

而上首的劉備,那雙飽經滄桑的眸子裡,此刻只剩下無盡的驚濤駭浪。

馬超更是身體僵直,雙拳死死攥緊,骨節因為過度用力而根根發白,指甲深陷入掌心。

就連智計冠絕天下的諸葛亮與法正,此刻也是面容失色,心神劇震!

諸葛亮與法正幾乎是同時在心中飛快地盤算著。

一千萬……

每年!

這是何等恐怖,何等匪夷所思的概念!

這意味著,千年之後,僅僅是一年,所產出之才,便足以比肩、甚至遠遠超過自高祖立國以來,四百年間所有讀書人的總和!

而且,田信還說,他自己……僅僅是中人之資!

那上游者,又該是何等風采?

那頂尖者,豈非能與神人比肩?!

一個可怕卻又無比誘人的念頭,同時在所有人的心中瘋狂升起:

千年之後的後世,豈不是人人如龍,個個皆是賢才?!

那將是一個何等鼎盛,何等輝煌,何等璀璨的盛世啊!

看著眾人臉上那難以置信的震撼與深深的嚮往,田信心中一驚,意識到自己這番話帶來的衝擊力似乎太大了。

他連忙擺了擺手,語氣愈發真誠地解釋道:

“主公,軍師,諸位將軍,萬萬不可如此作想!”

“各位皆是人中龍鳳,青史留名的大英雄、大豪傑!”

“信斗膽妄言,個人之能,終有極限,而時代之力,浩瀚無垠!”

“信不過是生於一個知識普及的時代,僥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而已。”

“若論天賦、心性、膽魄與雄才大略,信與諸位相比,實乃螢火之於皓月,雲泥之別!”

“若主公與諸位將軍能生於信所處的時代,享有同樣的機遇,必將綻放出遠勝信萬倍的光芒,依舊是傲立於時代之巔的擎天巨擘,遠非我輩凡俗所能企及!”

這番話發自肺腑,既是安撫,也是田信的真實想法。

聽聞此言,眾人那被巨大沖擊震得有些恍惚的心神,才稍稍安定下來。

劉備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重新坐穩,只是那雙眸子裡的光芒,卻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複雜,都要深邃。

關羽、張飛、馬超等人也是神色稍緩,胸中那股因對比而產生的窒息感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豪情與悵然。

只是,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對於“興復漢室”這四個字的理解,已然在不知不覺間,被賦予了更為沉重,也更為宏大的意義。

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曹魏與東吳。

他們要追趕的,是一個擁有著無窮人才、輝煌到難以想象的……未來!

劉備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定格在諸葛亮身上,他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絲前所未有的顫抖與火熱。

“孔明……”

“我等,亦可開萬世之基業!”

“我等,亦可育千萬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