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新奇的玩意,自然不可能放置不用。

一壺又一壺的水被燒開,看熱鬧的人也漸漸變多。

隨著午飯時間到來,圍攏在四周看稀奇的人一下子暴增十倍,裡三層外三層的擠得水洩不通。

“開了!又開了!還真的不用柴不用炭啊!”

“今天真是開了眼了!”

“這玩意要是弄一個回去,一年下來得省多少燃料?”

“陰天下雨怎麼辦?”

“難道一年到頭光是下雨嗎?”

“冬天能不能行?”

周圍吵吵嚷嚷的聲音此起彼伏。

“牛根生同志,這……太陽灶冬天還好用嗎?”從天看到尾的廠長也是發出疑問。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廠長,只要有太陽,太陽灶就能用。只需要根據太陽的高度來調節太陽灶的聚焦點就行。

不過冬天畢竟天寒地凍,太陽溫度有限,所以使用效果遠不及夏天。

但這一點我也想到了,還有另外一種爐灶能夠對太陽灶進行補充,我管它叫作煤球爐!”

作為一個普通的穿越重生者,能夠拿出來的‘發明創造’是有限的。

且牛根生還只是處於一種比較初級的階段,這一次拿出太陽灶和煤球爐來剛剛好合適!

“還有!煤球爐?快,造出來看看!”廠長等領導也有些迫不及待。

要是太陽灶效果出來之前,他們絕對不會像這一刻一樣的激動。

但太陽灶的效果直接展現出來,讓廠領導們切切實實的看到了神奇的無柴燒水現象。

要是普及開來,又要節省多少木柴和煤炭?

相比於太陽灶安裝鏡片所在的麻煩,煤球爐的製造就簡單了很多。

一個鐵皮做桶,下端一側留出封門位置,然後是一個爐膽,爐膽和外壁中間部分則是用的蛭石顆粒作為保溫隔熱材料。

上端則是排煙口,外接一段煙筒即可。

相比於爐體的製造,煤球的製造才是最複雜的地方。

前世的牛根生小時候就已經實行機械化生產煤球。

有專門的機器,能快速無比的把煤粉和粘土按照比例配好的料給擠壓成型。

現在很明顯不符合條件。

牛根生只能是從老人的記憶裡找到那種最原始的手動煤球製造器。

有木質的,也有金屬的。

身在軋鋼廠,自然選擇更加可靠的金屬材料來進行製造。

當牛根生這邊完成了煤球壓制器,另一邊廠裡已經送來了粉碎好的煤炭和粘土。

牛根生當著不少人的面進行操作。

“這個煤粉和粘土的比例有待後續仔細研究對比,以達到最節省還能最好用的比例。

咱們先來個七成無煙煤粉和三成粘土的看看效果。”

牛根生說著便指揮幾個學徒將無煙煤粉和粘土進行充分的攪拌,然後加水。

不能加太多的水,要不然就不容易成型了。

一塊滿是孔洞的蜂窩煤從壓制器裡被擠壓出來。

後續就是學徒表現的時刻,一塊又一塊的蜂窩煤被壓制出來。

一個學徒累了便換人。

很快,足足一百塊蜂窩煤球出現。

這玩意還得乾燥才能用。

但在軋鋼廠,這也不算是問題。

將煤球搬至車間熔鍊鋼鐵的爐旁,半個小時後,便得到了一百多塊乾燥的煤球。

下面便是點火時刻。

這一次牛根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就有用了。

後世八零後出身的他這活沒少幹。

只要悶不好爐子,那就得重新燒。

或者從鄰居家用完好煤球換一個人家燒一半的煤球。

“蜂窩煤只在第一次燒的時候費勁一些,點燃之後就好了。

要是以後普及了,完全可以從鄰居家借一個燃燒的煤球,這樣更加快速方便。”

牛根生一邊操作,一邊把自己的‘猜測和想法’說出來。

用他的說法叫作集思廣益,這些點子也未必全對。

新的水壺灌滿,放置在封門全開的煤球爐上。

一開始因為燃燒的煤球在最底下,火力體現不出來。

但隨著時間推移,火力上來之後,爐火越來越旺!

下班的鈴聲響起,車間裡的工人們紛紛跑出來看熱鬧。

能夠圍在牛根生周圍的,除了被單獨叫來的幾個學徒,便是各層級的領導。

今天,對於他們來說是無比充實的一天。

也是見證了奇蹟的一天。

太陽灶,蜂窩煤爐,這可比削皮刀和快壺要有意義的多!

趁著廠領導們激動的時刻,牛根生從挎兜裡掏出來幾張摺疊的紙。

這自然是太陽能灶和蜂窩煤爐以及煤球壓制器的簡易構造圖紙。

有現成的物品作為參考,有圖紙,是個有技術的工人就能做出來。

牛根生順勢提出自己明天請假一天。

激動中的廠領導自然沒有拒絕。

牛根生,是在無數人的羨慕、崇拜目光裡騎車離開工廠。

廠領導們卻不曾下班。

而是直接從工廠裡找了一批人。

加班!

一個太陽灶、一個煤球爐、一個煤球壓制器怎麼夠後續的實驗?

一樣弄一百個!

最快速度做出來,明天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驗證!

給更高層的領導們看看,軋鋼廠技術工人發明創造!

如此好東西,必須要取得更高層領導的全力支援,才能夠全國範圍裡大規模進行推廣!

軋鋼廠的領導層已經迫不及待。

牛根生這邊回到四合院當中做好了飯,給聾老太太端了一碗,工人們陸續回家。

這就是有腳踏車的好處,節省體力和時間。

也正是這些工人們的回來,讓牛根生今天一天壯舉傳遍整個四合院。

啥?

不用木柴和煤炭就能燒開水的太陽灶?

更加節約好用的煤球爐?

一個個紛紛上門。

可惜的是這一回牛根生手上沒有現成的物品進行一番驗證。

就算是有,太陽灶也沒有辦法進行驗證。

都黑天了!

牛根生著實費了一些力氣,才回答完一個個鄰居千奇百怪的問題。

連太陽灶是不是吸收天地日月精華燒水都出來了!

就突出一個離譜。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牛根生才去往中院,找到了何雨柱。

“這裡是一個名額,別對外說出去,被人知道了是很麻煩的!”

牛根生小聲提醒之後,一張紙塞進了何雨柱的手裡。

“根生大哥……多謝!”何雨柱無比激動。

原本要養三個乾兒子,他也是有些撓頭。

壓力可不小。

但現在對一個工人,那生活將一下子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