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家都贏了
遊戲製作:從重鑄二次元遊戲開始 月瑩夜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人在對超出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否認。
然而,趙明笑著嘲諷的話,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辦公室裡依舊死一般的寂靜。
“趙總……”
另一個負責市場推廣的員工聲音乾澀地開口.
“是真的,這個訊息已經上了日本的朝日新聞,國內央視網也有報道”
聽到這話,趙明臉上的笑容一點點僵住。
~~~
就昨天《fgo》在日本展現出來的瘋狂狀態,日本媒體的反應當然是及其迅速的,就在趙明進入公司的同一時間。
東京各大便利店的報刊架上,只要是財經板塊,或多或少都會提到fgo流水破17億日元的誇張。
日本《讀買新聞》給的標題更是驚悚。
【日本ip《fgo》引爆全球市場!11小時30億日元,創造日本奇蹟!】
誒..看到這裡。
細心的讀者姥爺可能已經反應過來了。
不對勁啊!這1億人民幣的流水,換算成日元,不應該是17億日元嗎?
怎麼到讀買新聞這裡,就變成三十億了?
這都快翻倍了。
原來,是讀買新聞的編輯感覺17億聽著不霸氣,不夠衝擊,所以他們將《fgo》在昨天遊戲禮盒的銷售額也算到了流水裡面去。
昨天《fgo》的禮盒在日本增加了7萬套左右,日本均價差不多是1萬日元一套,這就是7億日元了。
這也沒到三十億啊!?
誒,別慌,昨天《fgo》上線之後,國內大量玩家為了面板,再加上299的價格,也在衝動消費,這一波大概是增加了10萬套。
這10萬套的銷量,對應的差不多是3000萬人民幣,也就是5億日元。
加起來,再稍微四捨五入一下,這不就30億日元了嗎!!
如果認真來講,這種估算方法當然是相當扯淡的。
先不說日本也好,國內也罷,很多買fgo禮盒的人,根本就不玩fgo,而是fate系列的粉絲,買來純收藏。
其次,國內的這10萬套增幅,也有大量的黃牛訂單,由於星辰遊戲為了規避投訴,設定了預約可退
所以很多吃“答辯”都吃不到熱乎的黃牛,是看到《fgo》火了之後,才“認識到商機”飛速去進行的下單。
當然,這十幾萬套的增幅,肯定也有真實使用者。
但這種數字顯然不適合拿出來做宣發,事實上星辰遊戲也確實沒有把這個拿來算流水。
而且讀買新聞做的這事,本身也很反邏輯。
作為廠商的星辰,在宣發的時候,都只說17億日元。
這日本媒體,為什麼還要幫廠商做“虛假”宣發呢?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讀買新聞》收了錢
這個很正常。
雖然日本新聞協會要求媒體保持編輯獨立性,禁止有償新聞。
可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
讀買新聞前世就經常報道fgo,鹽川又有門路,楚辰自然不會吝嗇宣傳經費。
可除了收錢之外。
《讀買新聞》之所以這麼報道,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事實上,不僅僅是收了錢的《讀買新聞》標題很嚇人,另外一家沒收錢的報紙,朝日新聞給的標題也很誇張。
【《fgo》憑何征服全球玩家?深度解析日本動畫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再往後,那些沒有給單獨版面。
只給了豆腐塊的報紙,只要報道《fgo》的,基本風格都是如出一轍。
都跟《讀買新聞》報道的核心思路差不多,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星辰來了!!fgo成功了!日本二次元文化贏麻了!!!”
什麼?
你說製作fgo重置版的不是日本企業。
那我問你!fate是不是日本的ip!!fgo重置版的開發組是不是在日本?
那我問你!fgo重置版的製作人是不是日本人?
回答我!
當然,除了讀買,其他報紙沒怎麼提星辰。
總之,既然是日本文化贏麻了,那17億日元顯得就有點不上不下,於是乎讀買新聞30億這個說法很快就在日本成為了主流。
日本網際網路上,在搬運傳統媒體新聞的時候,也基本沿用了30億,而非17億。
從這個細節,其實就能看出。
日本媒體,是發自內心,覺得《fgo》涅槃重生,在華夏,甚至在歐美引起了小幅度反饋,是日本贏麻了。
巧的是,華夏的媒體覺得《fgo》的爆火,華夏也贏麻了啊!
比如央視網在今天的早間時候的新聞報道,標題就是。
【中國遊戲產業新突破《fgo》上線11小時全球營收過億,據悉其日本市場營收佔比接近7成】
文章著重強調了星辰遊戲作為一家“華夏本土企業”,在研發、運營和全球化推廣方面的卓越能力。
將這次《fgo》的成功,定義為華夏遊戲工業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的標誌性事件。
是華夏遊戲出海戰略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除了央視網,其他華夏媒體的官方媒體也差不多是這個論調。
而一些網路自媒體,網站,那起的標題則要奔放得多。
其中就以遊民的頭版最扯。
其標題是【文化反向輸出!星辰遊戲用日本ip攻陷東京!】這個文章的熱度很高,主要是因為它的切入點很刁鑽。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fgo》的流水,有近七成來自日本本土市場。”
“是的,你沒有看錯,一家華夏公司,拿著日本的ip,在日本本土市場掀起了一場風暴,狠狠地從日本人自己的口袋裡,賺走了大把的日元。”
“星辰遊戲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華夏遊戲已經邁向了精品化路線,我們不僅能做好產品,甚至能比ip的原創者做得更好!提氣!!”
就連那種什麼“百家號”這類之前不怎麼報道遊戲的媒體,都在跟風。
【震驚!國內公司用日本ip賺翻日本人血汗錢!】
【日本宅男徹夜不眠,竟是為了給華夏遊戲送錢!背後原因令人暖心……】
【一覺醒來,華夏遊戲已攻陷東京?日本廠商哭訴:求求你們不要再捲了!】
總而言之。
華夏媒體基本上認知都是一樣的,《fgo》在全球大獲成功這件事是華夏遊戲產業“贏麻了”
而且不僅僅是媒體。
就連玩家也是差不多的“贏”麻了。
在日本網際網路,昨天的狂歡還在繼續,隨著大量的新聞開始被轉載,日本推特上fgo的熱度不僅沒下去,反而更誇張了。
玩家在這些評論下方,大部分的評論都是。
“太棒了!我就知道我們的fgo是世界第一的!”
“可不是,我昨天虛數迷宮排行榜看到好多華夏id,還有歐美國家的id”
“誒??沒想到華夏玩家也喜歡fate??”
“www,華夏市場也有上十億日元的消費嗎?這麼誇張,我還以為30億全是日本人花的錢。”
“哈哈,讓那些華夏也感受一下‘月世界’的魅力吧!”
“很正常吧,畢竟星辰遊戲是華夏公司啊”
“啊?星辰遊戲是華夏公司嗎?”
日本玩家普遍認為,fate這個ip是屬於日本的,所以fgo在華夏大受歡迎,是他們贏麻了。
這種感覺就有點像,如果某一天,光榮的《三國志》,或者是《三國全面戰爭》在日本賣爆了,賣了超過千萬份..
華夏的玩家,一樣會感嘆日本人真是喜歡三國啊,然後對日本喜歡《三國志》的玩家抱有一定的好感。
日本玩家的“贏學”邏輯和這個思路差不多。
而另一方面,作為此時的華夏玩家,那就不需要邏輯了。
說一千道一萬,星辰遊戲是華夏的公司啊,就像如果未來《昭和美國物語》萬一全球爆火,華夏玩家肯定不會說這遊戲是ip選的好。
那肯定是華夏遊戲公司牛逼,文化拱火大成功..
只能說。
“贏”學,確確實實能夠創造奇蹟,是真的能創造一個“大家都能微笑”的世界。
至少在此時此刻,玩家層面,全球的fate玩家都很開心。
這就像後世國內二遊爆火之後,只要是你是玩這個二遊的,那甭管你是哪國人,至少基礎好感度+個10,是沒問題的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fgo》遊戲大成功,大家都覺得自己贏麻了..
那,誰輸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