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片的拍攝流程和其他型別的影片是不一樣的。

非公路的影片裡,專案的拍攝是不會按照劇情來走的。

以hp為例:

《魔法石》裡,孩子們進入霍格沃茨和離開霍格沃茨的戲份就是湊在一塊拍的。

一景多戲,同時拍攝,便能省錢。

但公路片不一樣——

公路片的景一般只對應一個戲份。

在此情形下,劇組想要擁抱效率,想要省錢,最好的操作其實就是順著劇情拍。

正因如此……

伊莎貝拉也就不用繼續待在利維斯登坐牢啦~

開完機,哥倫布先給霍普金斯拍了一個solo的內景——

爺爺一個人待在灰暗的世界裡喝著酒,那靠在躺椅上的孤獨名叫思念。

算是討個一切順利的好彩頭。

而後劇組便直接轉場,前往了佈景師、藝術指導邁克爾·福特為主角一家找的鄉村。

那是位於德比郡的艾登索爾。

由於艾登索爾屬於德文郡公爵卡文迪什家族的領地,老倫敦正米字旗追求的都是歷史底蘊,整個村莊的維護標準從來都是能修繕的絕不拆建,要拆建的必須還原,因此,踏足這裡後,伊莎貝拉便瞬間覺得自己進入了童話王國。

鬱鬱蔥蔥的草地上矗立著各式各樣的石砌建築——

這裡面既有強調極簡主義的瑞士風小樓;

又有來自義大利的哥特式別墅;

有亨利七世時期象徵著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崛起的都鐸風閣樓;

還有千年以前代表著武裝力量的諾曼風城堡……

但最亮眼的,還是小鎮的主體建築,聖彼得教堂。

它始建於12世紀,改建於15世紀,歷代德文郡公爵及其家人都埋在這兒,除此之外,這裡面還埋著一個美國人,那是腦洞大開美樂宗的妹妹。

因為她嫁給了第十代公爵的長子,威廉·卡文迪什。

美樂宗的家族也是英國移民嘛。

用東方的古話說,那甚至都是‘人族譜,在德文’。

(艾登索爾,中間是教堂)

(鄉村街景)

“喔——這地方好漂亮啊——”

下車轉悠兩圈,伊莎貝拉便有了一種已經退休的感覺。

油然而生的輕鬆讓她望向老媽——

“mom,你說我們以後在類似的地方買個莊園怎麼樣?”

“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往這種地方一住……oh~簡直不要太舒服~”

伊莎貝拉承認,自己是看上羅琳的莊子了。

在那住了兩天後,她就喜歡上了那種與世隔絕融入自然的美好。

薇薇安則斜了她一眼,“我是沒問題,但華納估計有想法。”

“你要是買了莊園往裡面一住……wo你可能就不想上班了。”

“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hahaha~”伊莎貝拉大笑不迭。

在一旁眺望青山的凱瑟琳也樂不可支。

躺平的生活誰不喜歡呢?

每個人都有惰性,有幾個是打心底裡願意奔跑的啊?

很多時候的堅持,不都是因為沒有辦法嗎?

說笑間,一家子也鑽進了劇組事先溝通好的駐地,這是當地民居改的旅館,算是農家樂吧。條件肯定是沒法和利維斯登比的,但大家就在這兒待幾天,因此也就無所謂了。

把搬執行李的事情交給助理,簡單休息了會兒,中午,吃完午飯,伊莎貝拉正式上工。

化妝更衣,她在《好聲音》裡的造型非常的簡單,因為是平民家的孩子,所以畫個素顏妝就okay了,髮型上那就是所有女孩都會的馬尾,濃密的秀髮束在腦後,用玫紅的發繩隨意一綁,身上的服飾則是裙襬及腿的淺黃色連衣裙,腳上在踩一雙鄉村鞋。

對著鏡子轉悠一圈……

哇喔~

迎面而來的青春氣息不要太強。

建模優秀就是好啊!

“噢~伊莎~你真漂亮。”

從hp跟到《好聲音》的化妝師由衷感嘆。

“謝謝。”

伊莎貝拉笑著接受了讚美。

做完妝造,伊莎貝拉便去找哥倫布了。

今天的第一場戲就是她的,拍攝地則在聖彼得教堂。

內容講得是教堂裡的唱詩班又在上課了,因為喜歡音樂,所以伊莎貝拉偷偷的貓在教堂裡旁聽,或許是太入神了,她在老師訓斥‘同學’時笑出了聲。這一情形讓她直接暴露,也讓她頂著老師的‘咒罵’,逃出了教堂,逃回了家。

嗯,《好聲音》的劇本又稍微改了一下。

原先,伊莎貝拉是想用爸爸的視角引出故事的,但,在圍讀時,大家表示,《好聲音》是伊莎貝拉的電影,她理應第一個出場,於是大家便把展現伊莎貝拉對音樂喜愛的劇情放到了最前端,呃……其實就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替換而已。

然後,這麼做後,開啟家庭矛盾的鑰匙就變成了伊莎貝拉,並且,她會寫歌的事實也能在第一時間展現給觀眾。因為在從教堂逃回家後,她便會發現家裡正在爭吵,她不想摻和這種事兒,於是便從後門溜回了自己的房間,戴上老舊的耳機,用著老舊的磁帶,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隨著播放鍵的按下,哥倫布便會直接轉場——

畫面會來到老爸上班的地方。

或許是因為有著默契?老爸也在和伊莎貝拉聽著一樣的音樂。

他會在愉快中回到破碎的家。

接著,生活裡的瑣碎擊穿了一切的美好。

“親愛的,我覺得你拍這部戲應該會很輕鬆吧?”

“我應該不用給你講戲了吧?”

“整個故事都是你寫的。”

在燈光佈置光源,攝影尋找機位的時候,哥倫布也拿著劇本和伊莎貝拉對起了即將要拍的鏡頭,在他看來,這些戲對於伊莎貝拉來說簡直就是手拿把掐,而事實嘛……

“yeah~”小姑娘點了點頭,道:“在拍這部戲時,我要記住,莉莉·澤勒是陽光燦爛的小天使,我要抱著這個心態去走劇情,去演繹她……”

《好聲音》裡的主角名叫莉莉·澤勒,是一個心懷陽光無懼風雨的小女孩。

在面對神職人員的辱罵時……這不是黑教堂啊,當教堂裡的唱詩班按照傳統,不收女孩時,莉莉·澤勒一次又一次的偷聽就是會引起神職人員的不滿的。這個時候,用一些帶有貶低意味的詞語,說主角汙染了神聖的教堂,那就是很有必要的……而面對這些辱罵,主角毫不在意,當主角可以笑著面對所有詆譭時,電影上的人設就會瞬間清晰起來。

由於面朝陽光是貫穿電影的核心情緒,所以伊莎貝拉的強調在哥倫布的眼裡那就是帶了腦子的體現,嗯,哥倫布還記得,去年,伊莎貝拉第一次拍戲時,那是連腦子都沒帶呢!

而在他樂呵點頭的同時,工作人員也把光給打上了,把機位給架好了,如此情形讓哥倫布直接示意場記開工,隨著打板聲的響起,站好點位的伊莎貝拉也進入了狀態——

屹立百年的教堂裡金碧輝煌。

這裡的每一寸磚瓦都蘊含著歷史的氣息。

而在東邊,靠窗的位置,此時此刻,一名身著淡黃長裙的女孩正趴在門板上,目光貪婪的窺視著內裡,在她視線不遠的地方,教堂內唱詩班裡的孩子正在上課。

她想要融入其中。

但這只是奢求。

因為她和內裡的孩子是兩個世界的人。

教堂裡的孩子天真,無邪,充滿童真。

而門外的她?

聖彼得教堂的東窗上有彩色的玻璃畫。

上面刻著上帝的福音。

當金燦的陽光透過它,照進屋內後。

落在它身前的那個身影便自然而然的身披七彩霞光了。

這是光影的藝術。

(聖彼得的東窗,非全貌,整體非常的大,很長很長,上下還有)

“okay!cut!”

渴望知識的鏡頭只有幾秒,所以拍起來非常的快,而在哥倫布喊起cut的同時,伊莎貝拉也站正了身子,想要聽聽對方的評價,接著……

“伊莎,你的動作沒問題,情緒也沒問題,但你的眼神有問題。”

“你的眼裡透露出的是貪婪,我可以將其理解成你對音樂的渴望,在拍一般戲份時,你使用這種眼神是沒有問題的,但,當主角內心充滿陽光後,貪婪就不能展現了。”

“因為貪婪和陽光就是不能同時出現的。”

“更別說,現在的你還在主的默許下學習音樂呢。”

是的,選擇東窗進行拍攝是因為這裡有上帝的存在。

在他的注視下學習音樂那叫上帝特許。

對外表達的意思其實是‘受主庇護’。

好萊塢喜歡提出問題,所以他們在寫劇本時引用了傳統教會和女性的矛盾,但好萊塢從不解決問題,所以主角的追夢之旅便被哥倫布蒙上了一層上帝福音。

說通俗點,這叫既吃流量,又不擔責。

全是套路~

由於這年頭的膠片機和數碼機是不一樣的,沒有回放功能,因此,在沒有磁帶機的幫助下,伊莎貝拉也不知道自己剛剛到底演成啥樣了,只能跟著哥倫布的描述一點點的修改。

試了兩遍。

拍出來的畫面已經好多了。

達到了可以用的標準。

但……

哥倫布表示,距離完美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實事求是啊。

不過,這事哥倫布並不在意,只要是拍過電影的都知道,畫面這個東西是沒法精益求精的,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過度苛責是在難為自己。

可伊莎貝拉還想加強一下。

於是乎,她向自己的深藍,自開機之時就在現場杵著的老爵士發起了求助。

老爵士其實才是整個組裡最懂表演的人,並且也是瑪吉·史密斯特意請來給伊莎貝拉保駕護航的外掛,而他先前之所以沒有吭聲,是因為他懂行業規矩,電影正式開拍後,哥倫布就是組裡的老大,他有資格插話,但從底層爬起來的人都是圓潤的。

因此,當拍攝出來的東西能達到院線標準時,他也就不開口了。

可如果伊莎貝拉自己有要求?

那以上這些就可以另當別論了。

毫不吝嗇的給伊莎貝拉說了一下自己對她方才表演的看法,接著,再來一條……

重新拍攝後,本平視內裡窺視音樂的伊莎貝拉忽然微調了自己的姿勢。

腦袋微昂,視線上揚,用一種微微仰視的狀態打量著內裡的教學。

整個構圖,像是一個天平。

充滿知識的屋子在天平的左邊。

或許是神聖無比?它比較的輕,比較的高。

渴望知識的女孩在天平的右邊。

因為她身處世俗,所以比較的重,也比較的低。

當這個畫面出現後,哥倫布直接就喊出了——

“cut——good~~~”

“oh——這個調整的確不錯,有點點朝聖的感覺,但不強烈。”

“整個畫面看起來,還是對知識的渴望。”

這聲好評讓伊莎貝拉喜笑顏開~

她要的就是這個!

她只想聽哥倫布喊good!

(#^.^#)

而在收穫喜悅的同時,她也衝著導演和老爵士道了聲謝。

哥倫布笑著點頭。

他明白伊莎貝拉的意思,這是感謝他能再給自己一次拍攝的機會,而這事在哥倫布的眼裡並不重要,如果他不是真的喜歡女孩兒,他又怎麼可能會接下這個專案呢?

所以,伊莎貝拉自己想要拍好一點兒?

那多走一條就多走一條咯。

老爵士則是擺了擺手。

他也明白伊莎貝拉的意思,這是感謝他的教導,和哥倫布一樣,他也不在意這種事情。

幫改變自己命運的姐姐帶個孫女那不是應該的嘛?

並且,他也不覺得自己教了伊莎貝拉什麼東西,在他眼裡,伊莎貝拉本就會演戲,只不過她沒有系統的學習各種技法,像剛剛的抬頭,那就是和庫布里克的凝視類似的技巧微調。

庫布里克的凝視指的是在拍‘兇狠’眼神時,演員要把頭部稍微向下傾斜,眼睛直視鏡頭,直勾勾地盯著,說通俗點,那就是演員收起下顎對著鏡頭翻白眼,這麼做後,你的眼睛越乾澀,你越不舒服,你越煩躁,那滲人的感覺就會越好。

呃……

純屬折磨自己,成全別人。

而且,這種模組化的表演只有技巧,沒有情感。

你讓素人來,練個幾次,他也能模仿。

因此,只要伊莎貝拉系統的上過表演課,那剛剛的微調她自己就能做出來,但,誰讓瑪吉·史密斯說了呢,小孩子不要在有靈氣的時候學技巧,更不要沒事就折磨自己。

他姐都這麼說了,那他也就不會去教那些胡七八糟的東西了。

讓伊莎貝拉憑著感覺演那就是他最想幹的事兒,能流暢過當然是最好的,因為這種演繹是最自然的,而如果是感覺到了?但技巧上還差那麼一點點?

那他就在不破壞靈氣的情況下推那麼一下嘛。

而在他用心盯著後……

好吧,就算他不用心盯著,《好聲音》的拍攝也不會有太多的磕碰。

因為劇本是伊指導對著自己寫的,故事的核心是哥導演對著赫敏·格蘭傑把控的,當伊莎貝拉就是莉莉·澤勒,莉莉·澤勒就是伊莎貝拉時……

“呼——”

呼嘯聲過。

一道淡黃色的魅影穿過了教堂的大門,衝向了璀璨的世界。

雖然女孩的身後有著神父的陣陣咒罵,但鏡頭裡的她卻依舊洋溢著笑。

這個笑有一種逃脫追捕後的欣喜。

更像是收穫了知識的興奮。

而當那靈動的身影好似小鹿一般撞入披散著聖光的金燦世界後。

回頭探查的俏皮面龐上更是盡顯靚麗和青春。

以及……

“略~~~”

小姑娘朝著年老體衰追不上自己的神父做了個鬼臉。

“cut!good!”

鏡頭外的哥倫布鼓起了掌,“okay~伊莎~你演的很棒~”

“啊不對,你本來就很調皮~”

“……”

伊莎貝拉撇了撇嘴。

“克里斯,你不會說話就別說話啊。”

“沒人把你當啞巴。”

她衝著哥倫布翻了個白眼兒。

伐開心的模樣讓周圍眾人樂呵搖頭。

大家都明白女孩兒的意思,哥倫布說她演得好就行了,為啥還要加一句本來就調皮呢?

她不要臉噠?

但……

“噢伊莎,我覺得克里斯說得對,你的確挺鬧的。”

站在攝影機前的約翰·希爾補了個刀。

《好聲音》的攝影就是《魔法石》的攝影,都自己人。

而他的強調則讓小姑娘更不開心了,面頰一鼓,休息去了!

萌萌噠的模樣看樂了所有人~

嗯,大夥都知道這是在開玩笑呢,更知道伊莎貝拉脾氣好,放得開。

嘖——

這真的是個天使女孩~

下午一點,劇組開工。

三點出頭,大家便把教堂的戲份過掉了。

接著,所有人轉場,前往事先租好的小別墅,也就是主角的家,在拍攝完主角莉莉·澤勒偷摸回家的戲份後,伊莎貝拉便可以下班了,她未成年嘛,一天就拍四小時。

但,劇組裡的其他人不會歇,他們是要上滿正常工時的,至於怎麼上?

那當然是和hp一樣,孩子拍完了大人拍啊!

一家五口,爺爺爸爸媽媽姐姐還有舅舅盡數上場……

“誒~她怎麼也在這兒?”

雖然伊莎貝拉沒活了,但她並沒有立刻回旅館,而是留下來看看大夥拍的怎麼樣。

然後,她便發現,劇組的人群裡,怎麼有個波波頭啊?

伊莎貝拉的問詢讓劇組裡的假·執行製片凱瑟琳順勢一望,在瞧見妹妹說的人乃是瑪格特·羅比後,她頓時道:“她是來觀摩的。”

“觀摩?”

伊莎貝拉沒聽懂。

“對。”

凱瑟琳點了點頭,道:“這是巴納森的安排……”

既然公路片的最省拍法就是按照劇情拍,那麼瑪格特·羅比在拍攝中的現身時段就一定會是後半段,而按照好萊塢裡的常規操作,她是可以卡著時點進組的,但她畢竟沒學過表演嘛,並且身為最後的boss,她的戲份還是比較的重要的。

所以,本劇大管家,執行製片巴納森決定,讓她跟著劇組走,並給她配了個表演老師。

以避免輪到她時,劇組因她沒有狀態而卡著不動。

“噢~原來是這樣?”

既然小丑女的出現是執行製片的安排,那伊莎貝拉便不糾結了。

扭過身,繼續打量大家的表演。

克里斯蒂安·貝爾演的挺不錯的,兩眼放空,身子一垮,那站不穩,走路飄,風一吹就會倒的模樣怎麼看都像是讀書讀壞腦的神經質;

凱拉·奈特莉演的也很棒,劇本里的姐姐在擁抱陽光之前那就是生人勿進的代表,而她本人看不起商業片,只想演舞臺劇,所以臉一拉,全天下都欠我的感覺便出現了;

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詮釋那叫一個遊刃有餘,酒瓶一舉,昂頭直飲,面色一紅,嘴巴微抽,再加上一點絮絮叨,瘋瘋癲癲的老人味兒啊,那都能溢位劇組;

裘德·洛和他老婆莎迪·弗羅斯特那更是本色出演,裘德·洛把花花公子的架子一擺,全場我最靚的自信模樣便直接出來了,莎迪·弗羅斯特兩眼一瞪,拿出一副老孃知道你出軌的架勢,那便能把裘德·洛的所有光芒全部抹除。

好似流水畫卷般的展現看的伊莎貝拉很是舒心。

這是她的電影嘛。

她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很棒。

然而,就算是這樣,她也依舊覺得,整個劇組裡最亮眼的傢伙,好像不是這些人。

而是躲在一旁,用貪婪目光打量現場的波波頭。

雖然她沒有出聲,但伊莎貝拉看得出來,這傢伙想要汲取更多的知識。

若是非要形容……

此刻,伊莎貝拉甚至能夠感覺到,她的身上,有一種對成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