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八號風球(日萬第三更!大佬們!求月
重生香江:從糖水鋪到實業帝國 三十二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陳秉文心情愉快地回到偉業大廈頂層總裁辦公室。
他剛在辦公桌後坐下,桌上的電話便急促地響起。
“陳生,是我,方文山。”
電話那頭方文山的聲音帶著一絲凝重,“倫敦羅伯特律師那邊,剛傳回一個重要情報。”
陳秉文放鬆地靠向高背椅,說道:“方先生,你說。”
方文山頓了頓,似乎在組織語言:“最近兩週,包括太古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國際、雀巢集團、日本三得利的法務部門,透過不同渠道,委託了專業的智慧財產權調查機構,對您的三十個瓶蓋專利在全球的佈局,進行了非常深入、全面的檢索和分析。”
陳秉文臉上的笑容沒有絲毫減退,反而加深了些許。
他彷彿聽到了什麼有趣的訊息,語氣輕鬆地說道:
“哦?都來了。
動作比我想象的還快一點。
看來我們的小瓶蓋,戳到不少人的痛處了。”
方文山加快語速說道:“羅伯特分析,這些巨頭絕非僅僅出於好奇。
他們是在評估風險,尋找可能的突破口。
尤其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他們的玻璃瓶裝產品線龐大,開蓋體驗一直不好。
我們的專利矩陣,對他們而言,要麼是必須跨過的門檻,要麼是.潛在的巨大威脅。
羅伯特說我們的專利壁壘構築得非常堅固,尤其是在核心的菱形凸紋結構、排布密度與摩擦力學最佳化結合這幾個核心權利要求上,幾乎無懈可擊。
想要實質性規避或無效掉,難度極大,成本極高,週期漫長。”
陳秉文聽著,嘴角的笑意更濃了,“方先生,你剛才說幾乎無懈可擊?”
“是的,陳生!在當前的技術路徑下,想要實質性繞開這個由三十項專利組成的銅牆鐵壁,幾乎沒有可行性。”
方文山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道,“巨頭們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動真格?”陳秉文輕笑一聲,“他們當然要動真格。
這瓶蓋,看著不起眼,卻是卡在他們喉嚨裡的一根刺。
可口可樂怕百事搶先,百事怕可口可樂壟斷,
雀巢、三得利這些玩家也怕被巨頭甩開都想摸清底細,看看能不能拔掉這根刺,或者.能不能把這根刺變成自己的矛。”
“方先生,”陳秉文從容的說道,“告訴羅伯特,我們不主動挑事,也不怕事,讓他們查,讓他們分析。
有什麼訊息請他及時通知我們。
重點不是這些公司查不查,而是他們查完之後,會做什麼。”
陳秉文鎮定從容的聲音,讓方文山心中的緊張感瞬間消散:“明白,陳生,我立刻轉告羅伯特。”
小小的飲料瓶蓋看起來不起眼,實則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玻璃瓶裝飲料,尤其是汽水、啤酒的開蓋體驗差,是困擾行業幾十年的頑疾。
滑手、費力、甚至需要工具,不僅影響消費便利性,更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陳記的菱形防滑設計,完美解決了這個痛點,帶來了顛覆性的使用者體驗提升。
對於巨頭而言,誰能率先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能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強大的品牌好感度和差異化優勢。
反之,如果競爭對手解決了而自己沒解決,就會在使用者體驗上落後一大截。
陳秉文佈局的三十項全球專利,構築的並非僅僅是一個防禦性的壁壘,更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商業平臺。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三得利任何想要使用這種菱形防滑瓶蓋技術的飲料公司,都必須向陳記支付專利授權費。
這筆費用可以按瓶收取,也可以是一次性的大額授權。
想象一下全球每年數以百億計的玻璃瓶裝飲料銷量,即使每瓶只收取幾分錢,累積起來也是天文數字的利潤。
如果不以收錢為目的,這些瓶蓋可以成為陳記與這些國際巨頭進行更深度戰略合作的敲門磚。
陳記可以用專利授權換取巨頭在特定市場的渠道資源、聯合營銷推廣、甚至技術共享。
可口可樂怕百事搶先。
百事怕可口可樂壟斷。
陳記完全可以利用這種競爭關係,在談判桌上獲取最大利益。
而陳記自己的產品,使用這些專利技術,本身就是產品的一大賣點。
專利壁壘確保了陳記產品在開蓋體驗上的獨特優勢,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如果更進一步,陳記瓶蓋專利被廣泛採用,甚至成為行業事實上的標準,那麼陳記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其專利價值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可口可樂怕百事搶先,百事怕可口可樂壟斷.”
陳秉文回味著方文山的話,不自覺的笑了。
巨頭們緊張、觀望、互相提防,恰恰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這證明了他的專利壁壘打中了要害,也意味著巨大的議價空間和戰略主動權掌握在他手中。
他不需要主動出擊,只需要穩步推進自己的核心計劃。
讓周志遠儘快拿出完美的功能飲料配方。
偉業大廈頂層總裁辦公室的寧靜,被窗外呼嘯的風聲打破。
維多利亞港的天空陰沉如鉛,狂風捲著驟雨抽打著窗戶玻璃,發出沉悶的噼啪聲。
港島天文臺的八號風球訊號高懸,港口作業早已停止,海面上波濤洶湧,貨輪在錨地隨浪起伏。
陳秉文站在窗前,看著窗外風雨飄搖的景象眉頭微蹙。
剛剛,南華貿易的林文雄打來電話,新加坡同樣在這場颱風的波及範圍。
“陳生.十萬瓶糖水.貨輪只能停在錨地避風這鬼天氣!
分銷商催貨催得緊,好幾個超市的冷藏櫃都空了!
可這颱風唉,只能等了!”
林文雄的聲音透過越洋電話線傳來,背景裡似乎還有隱約的風雨聲。
陳秉文理解林文雄的急迫。
新加坡市場剛被引爆,正是乘勝追擊、鞏固份額的關鍵時刻。
然而,一場不期而至的颱風,讓一切按下了暫停鍵。
“林老闆,安全第一。
颱風屬於不可抗力,分銷商那邊做好解釋安撫工作。
只要天氣好轉,貨輪會立刻啟運。”
陳秉文聲音沉穩的安撫著電話那頭焦躁的林文雄。
結束通話電話後,陳秉文的心情卻並不輕鬆。
林文雄的無奈,他感同身受。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每年5月到11月,港島乃至整個東南亞都籠罩在臺風的陰影下。
狂風、暴雨、港口封閉、航運中斷.這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如同懸在陳記瓶裝糖水供應鏈上的一把利劍。
瓶裝糖水
陳秉文的目光落在辦公桌一角擺放的幾瓶陳記糖水樣品上。
晶瑩剔透的玻璃瓶,醒目的“陳記”logo。
它們代表了陳記從深水埗糖水鋪走向工業化、品牌化的成功,是過去幾個月攻城略地的利器。
然而,此時此刻,看著窗外肆虐的風雨,陳秉文再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瓶裝糖水在形態和渠道上的天然瓶頸。
玻璃瓶易碎,重量大,運輸成本高,對倉儲和物流條件要求苛刻。
一場颱風,就能輕易切斷供應鏈,讓市場陷入斷貨危機。
瓶裝糖水主打即飲、冰鎮,場景集中在便利店、超市冷櫃、士多店冰櫃。
雖然方便,但受限於“冷”和“即飲”,難以拓展到更廣泛的場景。
到了冬季,人們需要喝熱糖水的時候,瓶裝糖水的侷限性就會暴露出來。
玻璃瓶、瓶蓋、冷鏈運輸、倉儲.每一個環節都推高了最終成本,限制了價格下探的空間和利潤率的進一步提升。
隨著陳記的發展壯大,市場版圖從港島擴充套件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甚至未來更廣闊的區域。
瓶裝糖水的這些瓶頸,如同無形的天花板,越來越清晰地橫亙在陳記的擴張路徑上。
單靠瓶裝糖水,陳記的規模和影響力,終究會遇到難以突破的邊界。
颱風季的物流中斷,只是將這層無形的天花板,用最粗暴的方式砸在了陳秉文面前。
“天花板”陳秉文低聲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窗框。
窗外,八號風球帶來的狂風驟雨正猛烈地抽打著玻璃幕牆,發出沉悶而持續的轟鳴。
維多利亞港的海面波濤洶湧,遠處錨地裡的貨輪在浪濤中起伏不定,其中一艘,正裝載著十萬瓶本應駛向新加坡、填補市場空白的陳記瓶裝糖水。
風雨聲更大了。
雖然有功能飲料託底,但功能飲料同樣需要冷鏈運輸,同樣受制於季節和物流的桎梏。
它解決了口味和功能性的問題,卻未能突破形態和渠道的根本性瓶頸。
“形態.渠道”陳秉文的目光穿透窗外的風雨,轉回到辦公桌上那份凌佩儀剛剛提交的東南亞市場消費者習慣調研報告。
“.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消費者對熱飲,特別是帶有奶香和茶香的即飲熱飲,存在廣泛且穩定的需求,尤其在辦公場所、學校和涼爽季節”
熱飲奶香茶香即飲
這幾個關鍵詞,如同黑暗中劃過的閃電,瞬間劈開了他腦海中的迷霧!
一個曾經風靡全球、年銷量以十億杯計、包裝杯連起來能繞地球好幾圈的“怪物”形象,清晰地浮現出來,紙杯裝奶茶!
1978年的港島,乃至整個亞洲,奶茶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港式絲襪奶茶、南洋拉茶.都是街頭巷尾的日常飲品。
然而,此時的奶茶,要麼是街邊攤檔現調現賣,要麼是茶餐廳堂食,方便攜帶、隨時隨地可享用的工業化、標準化、即衝即飲的杯裝奶茶,幾乎是一片空白!
機會!
巨大的機會!
這不僅僅是新產品,更是突破瓶裝糖水天花板、開闢全新戰場的戰略級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