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已經重新忙碌起來的徐銘,蔣旭和朱志軒互相對視一眼面面相覷。

彼此都能從對方眼中,看出心裡的震驚。

本以為徐銘是仍在撰寫題目論文,為此他們還心生擔憂生怕出什麼問題,想著主動了解情況看能否幫忙。

結果他們聽到了什麼?

徐銘竟在競賽開始的第一天,便已完成論文提交全部支撐材料。

哪怕自認為對徐銘的實力有著認知,但依然被這個訊息給驚的不輕。

怕是拿著詳細答案照抄,都達不到這種速度。

簡直不像是正常人類。

只能說徐銘被大家喊作徐神,這帶一個‘神’字是非常有道理的。

而在如此情況下,蔣旭和朱志軒陷入長時間沉默。

最終兩人坐到一旁保持安靜,不去打擾徐銘推導自己的畢業論文。

反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隊伍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已經結束,安心等待時間截止回宿舍就行。

徐銘並沒關注蔣旭和朱志軒的想法,隨著他沉浸到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手中水筆快速在空白的草稿紙上面划動書寫出大量公式符號。

透過已驗證成功的多尺度解析篩法,從復積分層面證明其無窮性。

甚至不誇張的講,如果讓其他人看到這幕,估計連公式都看不太懂。

就這樣。

很快時間來到第三天的早上。

此刻距離官網提交論文的截止時間,大約還剩下兩個小時左右。

徐銘再次熬了一個通宵,面前桌子上堆放著,大量寫有複雜數學符號的草稿紙。

他本人則非但沒有疲憊的感覺,反而變得興奮起來。

“要證明斐波那契數存在無窮多個素數,核心目標是證明斐波那契數集合的密度足夠大,從而推匯出無窮性給此問題徹底畫上句號。”

“對於其中的皮薩諾週期性,會導致餘項在d大時出現劇烈震盪的問題。”

“剛好能使用多尺度解析篩法控制。”

“k<1/2,得到正密度k=1。”

“得漸進密度下界估計公式{n≤x:f_n是素數>>x/}”

“即公式右側隨x→∞發散至無窮大,則得存在無窮多個斐波那契素數。”

放徐銘寫完最後一個數學符號,終於停下動作,將水筆丟在桌面上,拿起寫有結果公式的草稿紙,饒是再強行讓自己鎮定也難掩興奮。

“我解決了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

自顧自低喃的同時,心中湧現出巨大喜悅情緒。

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雖比不過數學界那些著名的猜想難題,卻也在數論領域有著獨特位置。

本只是對斐波那契數比較熟悉,想要驗證自己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實際效果,這才嘗試去推導證明,未曾想竟進展的如此之順利。

前後方一個多月的時間,便證明出結果,若訊息傳出必然會讓數論界震驚。

同時這也讓他對多尺度解析篩法更有信心。

甚至在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時,他還發現此篩法仍有可最佳化空間。

若進一步提高篩法的餘項控制和維數問題,或許能有希望將陳景潤院士,對哥德巴赫猜想的1+2證明更進一步。

當然眼下尚且吃力。

“接下來的時間,該正式撰寫畢業論文,參加答辯了。”

他可沒有忘記自己的畢業論文,如今徹底完成核心理論的推導和證明。

後續只需像首篇論文那樣直接撰寫就行。

然考慮到高教社杯即將結束,看到就快八點,索性活動身體等回宿舍再說。

……

伴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落幕,徐銘他們吃完早飯剛走進宿舍,便見倪明傑從椅子上猛地竄起來,立刻開口詢問起答題情況。

“哥幾個咋樣?”

“有徐銘帶隊那肯定是沒問題。”蔣旭聞言率先開口給出肯定回答。

朱志軒緊隨其後驚呼道:“你猜我們用了多久答題?”

“不是七十二小時嗎。”倪明傑稍有些疑惑。

他本就是參加的高考並非保送生,又沒主動接觸此類數學建模競賽。

所知道的情況比較有限。

想著既然大賽規定要在七十二小時內,那參賽隊伍按時完成解題就行。

但下秒朱志軒給出的回答,卻讓他目瞪口呆。

“連二十四個小時都沒有用到。”

“這麼快?”倪明傑頓時眉頭高挑難以置信。

話音剛過便又想到什麼,臉上堆出欣喜之色接話。

“看樣子我的大餐是跑不掉了。”

他可還記得,先前讓蔣旭等人拿獎後,去校外的飯店裡面請客吃飯。

現在怎麼看都是十拿九穩的樣子。

徐銘則未參與討論,連續通宵證明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

這會兒也需要補充睡眠。

於是簡短同幾人打了聲招呼,便躺到床上睡覺。

對大四的學生來講,基本上沒什麼課程,剛開學主要是選擇自己的導師。

儘快確定論文選題。

避免拖到下個學期影響答辯。

而如果沒挑選到導師,就需接受院裡的統一安排。

因此如果在圖書館看到,有人拿著膝上型電腦,時不時停下敲鍵盤的動作冥思苦想愁眉苦臉,那定然是正為畢業論文發愁的大四學長。

這其中也同樣包括徐銘。

接下來十多天,徐銘的學習節奏相當規律,基本就是宿舍和圖書館兩點一線。

撰寫畢業論文。

其內容包括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推導,以及附上計算驗證的數值支援,並使用此篩法完成對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的徹底證明。

很快進入到十月份。

建模競賽各大賽區成績陸續公佈,徐銘他們團隊毫無疑問被送評國獎。

並透過複評,以b題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參加專家面試角逐最高獎項高教社杯獎。

……

“都坐吧。”

辦公室內鄭以中教授,臉上堆著燦爛笑容,招呼徐銘和其身旁的朱志軒以及蔣旭坐下。

徐銘自是沒有任何拘謹,點點頭應聲大方坐下。

反觀蔣旭和朱志軒兩人頗為緊張,屁股只僅僅坐了椅子的一半面積,整個人的四肢彷彿都時刻緊繃。

儘管暑假沒少聽鄭教授講課,卻是首次來到辦公室被如此客氣的對待。

關鍵這其中基本都是沾徐銘的光。

雖然同徐銘組隊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想著以徐銘的水平成績肯定不會差。

但真看著自個隊伍輕鬆挺進終評,參加專家面試角逐高教社杯獎,心裡面多少仍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覺。

鄭以中的目光,全部都在徐銘身上,且絲毫不掩蓋眼神中的滿意。

“過兩天就是專家組面試,整個答辯流程,除提交原始程式碼材料複核,還包括十分鐘的陳述,以及專家提問隊員討論進行回答。”

“最終由十二位專家評委現場投票,選出今年的高教社杯獎項。”

“當然我對你是非常放心的。”

“只要正常發揮,有很大希望能把獎項捧回來。”

他快速向徐銘他們講完面試的注意事項,話音前腳剛落緊接著又繼續補充。

“這次專家評委中,田綱院士也在,並且今年面試地點就在咱們燕大。”

將鄭以中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頗為高興,主要在自家學校倒避免了折騰。

另外值得一提,鄭以中並未主動詢問徐銘,關於畢業論文最佳化篩法的事情。

畢竟之前他們互相交流探討,雖能看出徐銘在數論篩法領域的天賦,但想真的搞出成果卻不會很簡單。

眼下大四上學期開學沒多久,畢業論文自然還久。

他可不想平白給徐銘增加壓力,不管怎麼說人家的導師是張魯平主任。

徐銘經過這段時間撰寫,畢業論文基本就差收尾。

便想著等徹底完成再拿給導師和鄭教授看,如此有問題也方便修改。

於是接下來幾人沒有在辦公室逗留,起身告辭後一起向門口走去離開。

“呼~”

“總算出來了。”

朱志軒走在前面下去樓梯,頓時深呼一口氣,臉上依舊寫著緊張兩個字。

旁邊的蔣旭比朱志軒好點,卻也同樣忍不住感慨。

“鄭教授果然和課上的時候一樣嚴肅。”

和張魯平教授的課堂氛圍不同,鄭以中教授講數學時可以說是最為嚴肅,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笑容,始終認為數學是門必須嚴謹不言苟笑的學科。

這也使得大家在課上都會保持著高度專注。

徐銘聽到兩人評價,眉宇間則浮現出一抹疑惑,下秒扭頭看過去詢問。

“我怎麼覺得鄭教授很熱情好相處?”

話音剛落。

蔣旭便羨慕道:“有沒有可能這僅限於你自己。”

“鄭教授剛才看你,笑的比在課堂一學期都多。”朱志軒接過話茬補充認可蔣旭的言論。

徐銘下意識摸了摸鼻子,毫不謙虛的凡爾賽。

“我魅力這麼大嗎?”

說完便不再浪費時間,邁步徑直朝著圖書館走過去。

兩天後。

徐銘帶著朱志軒和蔣旭兩位隊員,來到數院一處被安排成面試場地的報告廳,準備進行答辯角逐最高獎項。

燕大此次安排的三支官方隊伍,即陸明哲和蘇夢所在的參賽小組。

在城裡正式公佈後,雖也成功拿到了國獎,已經屬於不錯的榮譽,但論文卻未能達到角逐高教社杯的水平。

因此今天過來面試的,燕大就只有徐銘他們。

“還好今年專家面試是在咱們學校,不然提前兩天就要安排行程。”

“不知道咱們的對手實力如何?”路上蔣旭和朱志軒互相交流著減緩緊張心情。

對在燕大面試非常滿意。

很快三人進入報告廳後,能看到裡面已經坐著其他參賽團隊的成員。

並互相交流著。

“哥們兒,你們哪個學校的?”

“我們箐華的。”

“選的a題還是b題?”

“燕大的。”

徐銘面對詢問隨口回應一句,剛想找位置坐下,眼角餘光突然瞥見一道熟悉身影。

下意識唸叨出對方的名字。

“周俊豪?”

在自家大學裡,遇到同一個高中的同學,倒也能稱得上是件喜事。

何況關係還不算陌生。

周俊豪在東坪一高理科重點班,因自己保持許久的年級第一名突然被徐銘搶走,從此每次考完試都會主動找到徐銘進行宣戰激勵自己。

可惜直到高考結束,分數依舊未能超過徐銘。

最終選擇與自己和解之後,報考了箐華大學,未選擇浪費一年時間復讀。

徐銘從班主任王清濤口中,知道對方填報的箐華計算機專業。

未料到竟也參加了高教社杯,還成功拿到專家面試資格角逐最高榮譽。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未作遲疑主動走了過去,想著起碼要打聲招呼。

周俊豪和隊友進來,目光同樣四處搜尋。

畢竟他知道徐銘的數學實力,且還報考的數院,按理說不可能不參加高教社杯。

於是還沒等徐銘近前,便彼此迎上對方的目光。

“徐銘。”

他驚喜的喊出聲來,臉上掛著高興笑容。

“我就知道肯定能在這裡看見你,果然猜對了。”

身後兩位戴著近視鏡的周俊豪隊友,看到這幕也頗感興趣忙搭起話來。

“俊豪你還在燕大有朋友?”

“介紹一下唄。”

面對兩位學長的詢問,周俊豪未作遲疑,當即介紹起徐銘的身份和關係。

“他叫徐銘,和我一個高中同屆的,並且還是我們省的理科狀元。”

“你們好。”徐銘這時也主動打起招呼。

“我記得俊豪你們是縣城高中吧,居然還出了理科狀元真是藏龍臥虎啊。”其中一位臉龐稍微胖些的男生忍不住接過話茬感嘆了一句。

周俊豪聞言頗為驕傲道:“我們高中還有一位女生也在燕大呢。”

接下來幾人又交談幾句,待時間差不多,才各自回到座位上等待面試答辯。

臨走時徐銘還特意補充一句。

“等結束我帶你們欣賞下燕園裡的景色。”

兩人只有同學在大城市重逢的喜悅,這刻絲毫沒有把彼此當做競爭對手。

不多時。

當十二位專家評審組員到場,終評正式開始,徐銘也看到了坐在人群中的田綱院士。

由於角逐高教社杯的隊伍數量很少,很快便輪到徐銘他們進行陳述。

接受專家組提問。

徐銘對自己撰寫的論文,哪怕過去這麼多天,依舊記憶在腦海中思路清晰。

很快十分鐘的陳述時間結束,能看到專家組成員許多人的表情都頗為滿意。

在進入提問環節後,很快便有人丟擲問題。

“換乘次數最少解的唯一性如何證明?”

與此同時在徐銘他們隊伍熟練進行回答時,等待上場的周俊豪小組,眼神中也不由多出幾分佩服能夠感覺到徐銘的思維和水平。

“他們居然是選擇的b題,你這位同學確實很強。”

“徐銘的數學天賦很強,聽說高考還沒結束,就已經在自學大學課程了,否則也不會報考燕京大學的瘋人院。”

周俊豪接著學長的話往下補充,說這些時心裡面多少有些五味雜陳。

在高三的時候,無論模擬考試還是高考,都始終被徐銘蓋過一頭。

兩人之間有著不少的分數差距。

直到進入箐華大學,他才發現自己的成績,依舊是專業分第一名。

難得又重新找回自信。

並和兩位學長組建隊伍後,更是在高教社杯數學建模競賽上大放異彩。

成為箐華唯一角逐最高獎項的隊伍。

眼看要重臨巔峰。

然後……

就又遇到了徐銘的隊伍。

伴隨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當所有隊伍完成答辯,接下來便是最為緊張的投票環節。

將現場角逐出本屆高教社杯獎。

……

“榮獲今年本科組高教社杯的,是燕京大學代表隊。”

“他們得到了專家組評委的一致認可,獲得本年度本科組高教社杯獎。”

“現在有請他們上臺領獎。”

主講臺上當相關人員宣佈獲獎名單,身後大螢幕頓時浮現出徐銘蔣旭和朱志軒的名字。

儘管不止一次在腦海中幻想這幅畫面,真的到來依舊讓蔣旭和朱志軒他們激動不已,最終跟在徐銘身後走到臺上接受專家組評委頒發證書和獎盃。

這也代表著今年的高教社杯數學建模賽事,圓滿成功落下帷幕。

而在散場之後,臺下周俊輝他們團隊,也第一時間來到徐銘跟前送上祝賀。

“恭喜你徐銘。”

“果然以你的數學水平,哪怕來到燕大數院裡,照樣不會被別人打敗。”

“謝謝。”徐銘臉上現出笑容向周俊豪表示感謝。

其旁邊那兩位箐華學長,同樣沒有保持沉默,發自內心的由衷感慨。

“學弟實在太強了,其實我們也考慮過b題,但思路明顯沒有你們的好。”

“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以學弟你的水平,在燕大數院保研肯定沒有問題。”

徐銘將他們兩人的話悉數聽進耳內,雖然心中知道是在稱讚自己,但聽上去卻總覺得哪裡有點怪怪的。

正想開口解釋時,眼角餘光卻突然瞥見,專家評審組的成員田綱院士朝他這邊走來。

事實證明田綱的目標正是徐銘,近前停下腳步後主動發言搭話。

“你的那兩篇論文我都看過,我很高興燕大能有你這樣的年輕一代數學天才。”

……

今天臨時有事耽誤,明天更一萬字補,求訂閱,月票還差兩百張,月底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