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小郎叔叔什麼時候回來?”
大塘鄉,陳家。
小女孩陳敏脆生生地問道。
陳志在打水:“我怎知道?你老惦記他幹嘛?”
“上次小郎叔叔說要買糖人給我,可他一走,已經好多天了。”
“他是大人了,大人自有大人的事做,哪能隨便跑來跑去的?”
“哦,這樣。”
陳敏低下頭,感到失望。
陳志並不清楚陳晉在城裡究竟做些什麼,前幾天王復下鄉,帶來報平安的書信,以及許多禮品。其中有吃的,有用的,還有錢。
這無異於雪中送炭,大大改善了家裡的生活。
陳源說,陳晉攀上了高枝,結交了貴人,從此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了。
對此陳志表示懷疑,皆因王復的態度太過於熱情,看上去,倒像是他在主動結交陳晉一樣。
陳源認為這是王復的性情所然,既然禮賢下士,自該表現得慷慨大方。
不管如何,好處是實打實的。
陳源又說,解決了生計問題後,陳晉就不再需要去做什麼事了,安安心心地脫產讀書寫文章。
或許其在城裡,便是與王復一起用功苦讀,備考明年開春後的院試。
大乾考制,童子試前面兩關縣試和府試一年一考,院試則三年兩考。
如果遇上恩科之類,另外增加,並非一成不變。
……
忽地有數人登門來,領頭的赫然是周家的周昌。
在大塘鄉,周家乃最大的鄉紳土豪,家主周懷化擔任里正之職,負責地方各項自治事務,以及徵收稅賦等。
周昌是周里正的弟弟。
這樣的人,平常時候,基本不會登門的。
而只要找上門來,多半不是什麼好事。
陳志心裡一個咯噔,連忙迎上前,堆上笑容:“週二哥,什麼風把您吹來了?”
周昌道:“是這樣的,鄉上要重修社廟了,需要大夥兒捐獻。經過大家的商議,決定每家每戶,按人頭收錢,每人一百文錢。”
所謂“社廟”,便是土地廟,算是公祠。
大塘鄉為多姓混居之地,好幾個姓氏,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宗祠。各家各戶,有條件的,會請人制作神主牌,將先人牌位供在自家裡頭。
例如陳家的正廳上便擺上一方供桌,上面陳列著三面神主牌。一面是曾祖“陳青”,一面是祖父“陳春”,還有一面,則是陳晉的父親“陳陽”。
每逢初一十五,而或到了祭日,家裡人便會給神主牌上香,進行拜祭。
在大乾朝,不管個人,還是宗族,而或官府朝廷,祭祀都是十分講究和莊重的事。
故曰: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祭祀能與軍事戰爭相提並論,重要性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在祭祀方面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不可逾越。
《祀禮》雲: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而庶人無廟。
這裡說的“廟”,實則為“家廟”。
整個神道系統,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公神”;一類為“私神”。
顧名思義,公神是公共的神祗,像道尊佛祖,武聖財神,乃至於山神土地這些,都隸屬公神範疇。
也就是說祂們的神廟基本都是開放式的,誰都可以進來燒香祭拜,求神拜佛。
私神主要為“祖宗神”。
各家祖宗,各家來祭奠,沒道理張家去拜李家的祖宗,那就亂套了。
又因為姓氏的區別,宗族的分流,以及支脈發展的不同,使得各家祖宗神成分蕪雜,強弱差距很大。
小門小戶的祖宗神怎麼與高門大戶的祖宗神比?
更別說大部分的平頭百姓,因為沒有資格建廟,只能供奉簡陋的神主牌,根本沒有祖宗神可言。
這種情況就是隻剩下祖宗,沒有“神”了。
香火祭祀,純屬於紀念形式,想要祖宗神顯靈發威,萬無可能。
在此體系中,最威風最厲害的祖宗神,當然出自皇帝家。
皇帝家的家廟,名曰:太廟。
太廟具備無上的神聖性,代表著國運興衰。而“配享太廟”,則成為文武百官,天下士子的終極追求。
太廟之下,文聖家廟也是聲名赫赫。
另外還有諸侯、世家名門等的家廟,各具勢力範圍,不一而足。
而不管公廟還是私廟,都得符合朝廷法度,宗法禮制。若是胡亂來弄,私自營建,則屬於野廟淫祀,一旦發現,便是殺頭的大罪。
在這方面,朝廷官府抓得十分嚴厲。
話說回來,庶民無廟,只能同姓聚居,建立宗族祠堂,將先人祖輩的神主牌供奉起來。
像大塘鄉這種地方性質,又差了一籌,異姓混雜,難以建造祠堂,就只能各家擺各家的神主牌。
倒是聽說周家發展甚猛,財力雄厚,有率領族人在鄉上起祠堂的意思,
不過做這等事,阻力重重,不是那麼容易做成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契機。
周懷化當個鄉紳里正,還不夠資格,但要是他家後輩子弟出了人才,比如有人考中舉人,那就截然不同。
舉人功名,等於官身,籌建祠堂,別家別姓都不敢做聲。
鄉上沒祠堂,但有公神廟,就是那座土地廟。
每月祭日,鄉民們都會帶上香火元寶,三牲祭品等進廟拜神許願,祈求風調雨順,田產豐收;還有求子求財求健康平安之類的,反正就只得那麼一個神祗,求了再說,也不管歸不歸祂管。
因此這土地廟香火一直都十分旺盛,神廟堅固而美觀。
那麼,為何突然間又要重修呢?
陳志頗為不解,詢問過後才明白過來。
原來是前一陣子,有人在山麓草叢間發現了一顆神像頭顱,赤發綠面,經過辨認,認出竟是山神的頭。
這一下,很快傳揚開來,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陳晉借居山神廟,是不是他對山神不敬,做了壞事?
但有人不信,說陳晉是個正經的文弱讀書人,怎麼會砍下山神的頭?
其中劉獵戶現身作證,說山神像失蹤很久了,並不關陳童生的事……
這時候,新的論調出現,說可能是山神覺得荒山偏僻,不得香火,於是脫身而出,要換個環境地方。
此論調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傳得神乎其神。
周家見狀,立刻站了出來,負責牽頭,要在土地廟內開闢一座新的神龕,用來供奉山神,並要給山神重塑真身云云。
畢竟土地山神共處一廟,是符合法度禮制的。
於是前來挨家挨戶收份子錢。
每人一百文,不管男女老少,可不算少的了。
陳志聞言,雖然頗有不願,但涉及神靈,再窮再難也得供上。好在近期家裡有些餘錢,能支付得起。
收完錢後,周昌拱一拱手,就帶人去收下一家了。
……
青山武館。
第九天。
重劍出爐,即將開鋒……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設定說明,貫穿全文。
另外,終於有看官姥爺留言催更了,雖然零零星星,起碼錶明還是有人追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