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

一個滿臉胡腮的大漢正看著手中的奏章,微微挑眉:“秦羽?此人可是進獻‘仙物’之人?”

這大漢便是權傾朝野的董卓。

他入主洛陽後,時常來後宮找何皇后探討人生理想,漢靈帝劉宏的寶物,自然也落到了他的手中。

尤其那不早已耗盡電量的手機,即便漢靈帝死去的那一日都攥在手中,視若珍寶。

董卓自然不會放過。

他對這玩意也敢興趣,只是讓李儒等幾個智者研究了半天,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來。

“是的,此人在丹泉縣政績不錯,收容流民,廬江太守陸康對其十分賞識,故舉薦其升遷。”李儒沉聲道。

“嗯,既有政績,升遷也是應當。”董卓點了點頭,“文優,你給他安排個官兒,讓他來洛陽吧。”

“諾!”

……

此時。

秦羽正在組織第二次秋收。

這一次秋收,因為【穀倉】的翻倍加持,他收穫的糧食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二十餘萬石!

這個數量,堪稱恐怖!

當然,秦羽不會傻到對外公佈,財不露白嘛,偷偷發財好了。

而且,適逢亂世,光有糧也不行,還得有軍隊!

【兵舍】:解鎖後,你招募計程車卒數量和素質翻倍增加

秦羽一口氣直接招募了五千士卒,因為兵舍的加持,兵員質量提升了不少。

他將這五千新兵交給蔣欽、周泰,讓他們分別統領一部,在決水一帶練兵。

這一日。

陸康再次來到丹泉,剛見面,就抱怨道:“子卿啊,你小子太能折騰了,恨不能掏空附近幾個縣的百姓,那些縣令都找我哭訴了,說他們治下的百姓一波一波的往你這邊跑。”

秦羽笑而不語。

自己留不住人,怪我咯?

陸康又嘆道:“你這小縣城真是越來越富了,遠比我那廬江郡了。”

吐槽了一會,他話鋒一轉:“旨意下來了,董卓升你為議郎,命你儘快入京述職。”

秦羽直接搖頭:“不去。”

陸康點頭,他早有預料秦羽會拒絕:“可惜了,你這份功績,本應得到重賞。”

秦羽笑道:“我這丹泉縣令挺好的,遠離紛爭。”

陸康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賢侄,我接到袁本初傳來的檄文,他邀我北上會盟,共伐董卓。”

秦羽微微詫異。

他熟讀三國,十八路諸侯共伐董卓裡沒有陸康吧?

難道歷史被我改變了?

他問道:“叔父想去?”

“嗯,十日後啟程。”陸康看著他。

秦羽微微皺眉。

其實,他並不贊成去參加什麼聯盟,所謂的諸侯討董卓,大多都是渾水摸魚的。

真正有討董之心的也就曹老闆、孫堅,寥寥二三人罷了。

不過,陸康即主意已定,他也不好勸阻。

“叔父,請保重。”秦羽拱手說道。

陸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隨後折返廬江,將一家老小遷入丹泉。

數日後,已六七十高齡的陸康親率八千軍北上,騎在馬上的背景,透著一股遲暮與蕭索。

秦羽搖頭嘆息。

漢室四百餘年,忠臣倒是挺多的,卻也難挽這落日就要下山了啊。

回頭看到同樣來送行的蔡邕,秦羽道:“蔡公怎麼不跟著去?”

蔡邕哼了一聲,也不搭話,直接拔馬回丹泉去了。

這老頭自從去了秦羽設立的九年義務學堂後,對他似乎越來越不待見了。

……

秋風漸止,冬意凜然,一年又到了盡頭。

這一日。

丹泉城外的官道上,來了一隊人馬。

“主公,前方便是丹泉縣了。”

“祖茂,你持某名帖,進城通稟一下。”說話的男人極具威嚴,雙目炯炯有神。

他便是長沙太守孫堅,同樣應邀北上討董。

“主公,你乃堂堂太守,此人不過區區縣令,直接登門就是,何需遞上名帖。”黃蓋沉聲道。

“非也,秦子卿雖只是一介縣令,但其能善待百姓,名聲遠播至長沙,足見不凡,所以某特地繞道,也要見此人一面。”

孫堅說著,招手道:“伯符,阿權,趕了一天的路,休息一下吧。”

……

秦羽接到孫堅的拜帖時,整個人都愣住了。

隨即出城迎接。

對於這位江東猛虎,他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此人的確是個猛人,且還是一個心懷坦蕩,忠肝義膽的漢子;但也有著其輕狡冷酷的一面。

是一個非常複雜多面的人物。

“見過孫太守。”秦羽淡淡拱手,面帶微笑。

“路過貴地,叨擾秦縣令了。”孫堅哈哈一笑,走上前親熱道,“陸季寧與某乃同鄉,你是他賢侄,你我便不是外人。伯符、阿權,來見過秦縣令。”

孫策還是一個未及冠的少年郎,長相和孫堅有七八成相似,大大咧咧地一拱手。

孫權則只有六七歲,頂著一個長耳帽,好奇地盯著秦羽。